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颞浅筋膜瓣法二期全耳再造术(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廓缺损的原因有先天性畸形、外伤、烧伤或肿瘤切除术后以及感染后缺损等.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先天性小耳畸形.Rogers把先天性外耳畸形分为小耳、下垂耳、杯状耳和残耳4种.本科近年收治耳廓缺损患者9例,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4例,杯状耳2例、烧伤后残耳3例,均行二期全耳廓再造术,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耳廓缺损的常见原因为先天性及烧伤或外伤所致。外耳的重建不仅是外观的需要,而且在恢复其生理功能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为此,自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我们在急诊状态下,利用颞浅筋膜及自体离断耳,为3例外伤性耳廓缺损患者,进行了耳廓再造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25~35岁。右耳大部分缺损3例,左耳缺损1例,全因外伤所致。上述患者手术全部在局麻下进行,均应用自体离断耳软骨做耳廓支架。具体做法如下:1)耳廓缺损按无菌原则常规消毒、清创,彻底止血后,用无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2年收治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扩张法分期耳廓再造成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经验。结果:9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无并发症,外耳再造成形后外形理想。结论:根据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手术方法的特点,针对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是收集108例单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Dicom格式的CT资料,在Mimics12.0中进行图像处理、重要结构三维重建与虚拟手术设计。所有患者均可根据对侧正常耳廓镜像,并对镜像进一步处理后获得耳廓软骨支架的三维模型,用于指导医生在术中对肋软骨的雕刻制作;108例患者中,51例根据虚拟手术结果提示适合做外耳道成形与听力重建手术。虚拟手术技术可协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及准确定位新建外耳道;其中50例可通过新建外耳道方位的微调达到与耳廓良好的美学匹配效果。由此得出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手术整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耳廓再造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耳畸形的矫正或缺损耳的再造术 ,对患者面部的外形和心理治疗都十分重要 ,但该手术也是整形医师所遇到的最困难最复杂的手术之一[1] 。Rogers把先天性外耳畸形分为小耳、下垂耳、杯状耳和残耳 4种[2 ] 。Tanzer又把下垂耳和杯状耳称为卷曲耳[3] 。耳再造术中卷曲耳因其畸形耳廓复杂 ,外伤后耳廓缺损因其瘢痕遗留是难度最大的 2种情况。我科近半年来收治 2例卷曲耳、1例外伤后耳廓缺损 ,分期行全耳廓再造术。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 3例 ,2例为卷曲耳 ,皆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9岁和 11岁 ;1例为外伤后耳廓缺损 ,男 2 6岁…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在1964年10月收治1例单侧性先天性外耳缺损的病人,施行耳廓再造术,至今已20年,耳廓形态良好。现将手术方法及过程报道如下。胡××,男,30岁。患者自幼左耳缺如,有残余肉赘及软骨,外耳道闭锁,要求整容,修复耳廓。我们施行的手术方法及过程是:第一期:手术前用 X 线胶片描下健侧耳廓软骨图  相似文献   

7.
笔者运用双叶皮瓣外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廓畸形9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小耳畸形不同于后天性耳廓缺损,一般还残存一些外耳结构,其耳垂常完好,只是位置不正,呈直立位。耳垂上方尚留有畸形的皮赘和耳软骨。残存耳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无疤痕,有利于手术修复。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修复方法很多。Tan-  相似文献   

9.
部分外耳缺损或鼻翼部分缺损,在进行手术修复过程往往需要以小片软骨做支架,以防止修复后皮肤没有支架易于挛缩,过去小片软骨的来源多取自耳廓或9~12肋软骨,如果切取耳廓软骨,外耳会遗留疤痕,特别对于那些有疤痕增生倾向的患者会严重影响其外观,如果切取浮肋,手术操作复杂,且创伤大,有一种得不偿失感。2001~2004年,我们切取鼻中隔软骨做支架,用于治疗6例外耳部分缺损、4例鼻翼部分缺损的病人,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外耳的畸形缺损,临床上并不多见,可以由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原因造成。前者一般在胚胎发育期由第一和第二鳃弓发育异常所引起。可表现为位置、大小和形态各方面的异常。重者常表现为无耳或小耳畸形,仅有零星而不规则的突起,无正常耳廓形态可辨,常伴有外耳道或中耳畸形。后天者可因某些疾病,烧伤和各种外伤造成。这不仅影响容貌,也影响听力,使患者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隐藏着深重的痛苦,女性耳廓畸形可借鬓发掩盖而不手术。男性者要求迫切。外耳,  相似文献   

11.
外耳是头面部重要的容貌标志之一。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导致外耳畸形或耳廓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美观,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全耳再造术是整形外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止,不同的手术方式其护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科为15例患者实施了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术。通过精心的手术和细致的护理,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使用的颌面、颈部均不留上明显瘢痕,用以治疗耳廓部分缺损等畸形的术式。方法 用耳后乳突区皮瓣整复耳廓部分缺损及其它类型的畸形。结果 24例术后医患双方均表示满意,无任何无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耳后乳突区皮瓣可广泛用于耳廓多种类型畸形的整复,尤其对于有外耳全层组织缺损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为第一、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的遗迹,是耳、鼻、喉临床上觉的先天性外耳疾患。瘘管口90%位于耳轮角前,少数位于耳甲腔、外耳遭或乳突皮肤上。平时无症状,感染后引起注意才来就诊。本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2004年间58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于急性感染控制后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耳廓缺损,可因先天性、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其中以先天性小耳畸形为多。耳缺损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如无聚音能力、传导性耳聋、或戴眼镜口罩不便等,也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所以他们都希望能得到耳廓再造的治疗。我科从1986年开始用一期全耳廓再造同期外耳道鼓室成型的方法,先后为31例患者再造32只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小耳畸形或外伤后耳廓缺损进行耳再造方法较多,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对7例患者行皮肤扩张自体肋软骨支架雕刻全耳再造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邵××,男,19岁,住院号54143。患者于出生时右耳正常,左耳无耳廓及外耳孔,耳廓部仅有两颗小突起,听力不好,平时依赖右耳听觉,因成年后自觉一大缺陷而要求手术治疗。门诊以先天性外耳畸形,外耳道完全闭锁于1981年4月9日收入院。全身检查无  相似文献   

17.
耳廓再造一次成形1例周梦祥,秦鸿志柳州铁路中心医院外科545007患者覃某,女,12岁。出生后即发现左外耳缺如。入院后检查发现,左外耳缺如,局部仅见皱缩而无耳廓形态的小块软骨团,大小约4cm×lcmX0.5cm,耳垂形态正常,但偏离正常位置。无外耳道...  相似文献   

18.
<正> 再造外耳的目的是塑造形态与恢复功能,但该手术难度较大,要求设计合理,医技熟练。我们在临床研究和运用皮管、软骨的基础上,探索了上臂内侧皮管再造耳廓的方法,于1977年6月进行了阶段小结(102例),但以前的小结就手术本身而言,只能是简单的步骤和方法,在实用范围上,强调了对烧伤性外耳缺损的整复。现统计从1959年11月—1982年11月共行耳廓成形术231例(只),其中皮管法170例(先天性86例,烧伤性21例,外伤性65例),其它方法61例。尤其自1977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通过对将近占总数三分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外耳矫正器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先天性耳廓畸形患者60例(76耳),男童32例(42耳),女童28例(34耳),年龄3天至510天,按佩戴的起始年龄(<1个月、1~3个月、>3个月)分为3组(1~3组),患儿均应用小儿外耳廓矫正器对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进行非手术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根据耳廓形态的改善情况分为正常、接近正常、有改善但不正常、无改善4个等级。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1组27耳,2组28耳,3组21耳。总有效率为78.95%,改善率21.05%,无效率为0%。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78.57%和80.95%,3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平均佩戴治疗时间比较,1组<2组<3组,其中1组与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长随访时间2 a,未见复发。 结论 应用小儿外耳矫正器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原则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治疗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鼻子位于面部中心,鼻翼缺损对容貌的影响较大。采用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片修复鼻翼缺损,可达到良好的形态。目的 探讨鼻翼缺损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片修复方法。方法 切取耳廓复合组织片,植入鼻翼缺损部位,改变鼻翼形态。结果 6例鼻翼缺损患者,耳廓切口隐蔽,形态无改变,鼻子形态修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