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学对厥证的认识历史悠久.1973年长沙马王堆王号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嫩有痛厥、臂厥等的记载[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扁鹊治疗太子户厥更是叙述颇详。纵览《内经》全书.厥证层出不穷,其中有多处关干尸厥、暴厥、大厥、风厥等的论述‘’‘。笔者现就《内经》及其前文献中的厥证探要如下:lff的含义综观群书,笔者以为联有三义:其一指气逆的病机及其引起的疾病。《说文解字》云:“厥.逆气也”,“逆.不烦也。”《素问·方盛衰论》云:“是以气之多少逆皆为朕”。《素问·奇病论》曰:“脑逆故今头痛,齿亦痛,病名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方证研究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经方方证研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中医经典及方证研究提供参考。1经方方证概念经方本指古代医方,现一般指《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之方。证的早期字义为口头作证,《说文解字》训“证”为“告也”,其后引申为证验或验证。证字用于医籍的最初本义,盖指疾病的证据、征象,即今之所言症状、体征。方证即用方的证据、征象,是以主治方剂来命名的证,具有某方证之主证的任何疾病都可使用该方。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证就是指使用桂枝汤的证…  相似文献   

3.
药物之所以能祛邪防病疗疾 ,其基础在于它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亦称为毒性。古人云“是药三分毒”,《神农本草经》载药 35 7味 ,其中“大毒”8味 ,有毒 5 7味 ,“小毒”16味 ,占 2 2 .7% [1 ]。张仲景《伤寒论》113方 [2 ] ,与《金匮要略》2 6 2方中 [3 ] ,就有 119方含有毒性中药 ,占总数 32 %强。名方小柴胡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都含有毒性中药。近年来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毒性中药的应用更为广泛 ,但毒性中药具有毒性猛烈、副作用大和治疗上疗效显著的两面性 ,“躁悍之将 ,善用之奏功甚捷 ,不善用之为害非轻”,因…  相似文献   

4.
尓筋证略识     
尓筋证略识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一院王衍山黑龙江中医学院李仁述(或疹),本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奇病论》:“帝日:人有尺脉救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歧伯日:此所谓疹筋,是人复必急,白色黑色,则病甚。”又《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扭,大筋绥短...  相似文献   

5.
开窍方剂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等作用,治疗神昏窍闭病证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开之发之”,这是开窍方剂的立论根据。汉·张仲景《伤寒论》对热结阳明之神昏谵语论述甚详,所立寒凉攻下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然于开窍之剂,则未曾涉及。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外台秘要》载用紫雪、吃力伽丸(苏合香丸)、还魂散等有效方剂。宋金元时期,《和剂局方》搜集如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仿《伤寒论》的条文形式,导源叶案为众所周知。其中运用承气场方,除了宗《伤寒论》以外,还大量取材于《温疫论》,且有所发展,使承气汤变化内容更臻成熟。本文试就《温病条辨》运用承气汤方特点作如下辨析。一、脉实证实,苦寒攻下中焦阳明温病,是外感病的高峰期,多以承气汤为主方,中焦篇第一条即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吴鞠通用“承气汤不强调痞满,而强调燥实”,“面目俱赤,语声重法,呼吸俱粗,大便秘,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等证,均为大热大实之证。吴氏论承气汤证比起《伤寒论》来,更为…  相似文献   

7.
毒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毒,《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广雅·释诂》“毒,犹恶也”,所论毒者,之深之甚也,险恶深重,超态之常。中医首论毒溯及《内经》,如“毒药攻邪”、“大毒治病”、“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所论大指毒物、药物祛邪,寓治疗之意。《神农本草经》亦有“解毒”、“逐毒气”之论,亦从治法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论阴阳毒,华佗《华氏中藏经》直言“毒邪”致病,“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疔”。晋·王叔和以“内伏寒毒化温”阐述温病之成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述毒邪致病及病势趋向:“结胸者,谓热毒聚于心胸…  相似文献   

8.
烦,本义是由于发热而引起头痛,《说文解字》谓:“烦,热头痛也”。这是一个会意字,“火”表示有火,发热,“页”(xie),为头,合起来表示人发热头痛,引申为烦躁、烦闷,为形容词。在《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中指出热者心有热证。如热渴、烦躁、秘结、痈疡之类。尽管“烦”字的意义还包括劳苦、繁多、混乱、频繁搅动等,但在宋代林亿校正编撰的《伤寒论》中更偏向于其本义及引申义。《伤寒论》语言极为精炼,却出现了 70个烦字,加上近义的“心愤愤”、“懊忄农”等词语则更多。“烦”字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实属罕见。其根本原因在于张仲景重视…  相似文献   

9.
“”字,《说文解字》曰:“目动也,从目闰也。”仲景辨证,除了别眼睑证之外,还将身体各部肌肉跳动证也归于证。眼睑证,古往今来,不懂医理的人多以迷信语之,殊不知证多是某些疾病欲发之先兆,也是某些疾病在某过程中的一种特有表现,身体肌肤证也是如此。仲景辨治明证较详,所涉证机软广,于此略举数端,浅析于次。1.病在牌:《灵枢·大惑论》曰:“肌肉(脾)之精为约束”。约束者,眼睑肌肤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曰:‘避真儒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痿论》亦日:“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焊阳和合,则肌肉皮肤随之。若…  相似文献   

10.
陈修园所撰的《医学从众录》是一部论治内科杂病专著。该书所论各病证,不但阐发《内》、《难》和仲景学说要旨,而且能博取历代医家经验,又参以己见,颇多发挥。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论治选方精当,颇切临床实用。书中对每一内科病的辨证施治,多引用仲景的论述加以阐释,或选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作为病证治疗的准则。例如“虚劳续论”篇中,陈氏认为宋元以后诸家论治虚劳,众说纷纭,“繁而无绪”,有的“专主补阴”,有的偏以元阴元阳为治,有的“用方不甚分别,惟以熟地一味,无方不有,无病不用”,  相似文献   

11.
昔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有感于“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遂为后学者立下“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文明训。(《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现在有些临床医生于“治病三年”之后,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每于“无方可用”之际,自拟方、经  相似文献   

12.
“毒”字解     
牛德录 《山西中医》1996,12(2):47-47
“毒”字解山西中医学院(030024)牛德录关键词毒,说文解字,训诂中医药古籍中,“毒”字随处可见。有的人一见“毒”字,往往就认为是“砒霜”之类的毒药。其实,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的,许多情况下是误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  相似文献   

13.
少,《说文解字》谓“不多也”。常言“少许”、“少量”、“少数”、“少陪”、“少礼”、“少时”等,均取“不多”之义。少又通“小”,《伤寒论》有“少腹满”、“少腹硬”、“少腹急结”,少腹即指小腹。此外,少亦表年轻,《素问·示从容论》有“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少即年轻。阳,《说文解字》谓“高明也”。高明,乃言阳光普照之象,古之“山南水北”说,也是以阳光所照为准则。如衡阳是在衡山之南,洛阳是在洛水之北,《内经》之“天为阳”、“日为阳”、“火为阳”、“外为阳”、  相似文献   

14.
“惊者平之”再析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楚更五“惊者平之”一直作为确定重镇安神、凉肝熄风治则的依据,然而,考医家之论和临床之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惊者平之”当是对恐怖症提出的一种心理疗法。考“惊者平之”之“惊”,《说文解字》释“...  相似文献   

15.
徐宜厚 《北京中医》2009,(5):341-342
“道”,《说文解字》释为“人所行”,引申为“道理”;现在字典、词汇、辞海等书,综合古今资料,将“道”的含义解释达13种之多.这里主要是指“学术的思想体系。”很明显,“道”的境界明显高于经验谈之类,这就是我用“道”的出发点。我阅读《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后,初步统计,书中内服经验方包括汤剂24首,丸丹药8首.膏剂6首,合计38首。外用方药包括散剂18首,软膏30首,药油5首,酒浸、水浸、醋浸7首,洗剂10首,药捻7首,合计77首。内服方  相似文献   

16.
并《内经》文中之“并”字,每多含有“甚”字之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意思是说,阳胜则脉流急迫,甚则至狂。《素问·调经论》:“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气并”即气甚,“血并”即血甚。气过甚,消耗阴血,故血虚;血过盛,气损不及,故气虚。《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17.
锡类     
元代李仲南著有《永类钤方》二十二卷,其中骨伤内容较多。该书撰写时仲南老母犹在,因名为《锡类钤方》,而刊刻时令堂已殁,遂更名日《永类钤方》。“锡类”语本《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毛传:“类,善也。’种南截取《诗》中的“锡”、“类”成词,以表示孝子之心的意思,即以此书奉献高堂,表达事亲之情。及至老母作故,改作“永类”,则用来表示以善施及众人。  相似文献   

18.
风引汤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引汤小识430074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张林茂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所谓“风引”,即风痫掣引之谓。其方下云:“除热瘫痫”,方后注:“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根据《金匮》之文细玩,则风引汤之主治证为热瘫痫。《千金》、《外台...  相似文献   

19.
运气理论指导临床之体会运气学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思想的具体体现,因而对临床的临证论治、遣方用药无疑具有指导作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助则灾至矣”;《六节藏象论》篇又曰:“不知年之...  相似文献   

20.
《金匮》所论“历节”病的临床特征是以遍历关节疼痛,甚则不可屈伸、关节肿大或变形,身体羸瘦为主。笔者认为应用仲景论治历节病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无启迪,故不揣简陋,略述之,与同道共勉。1《金匮》论历节开章明义,千古常新历节之仲景首重内因: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