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6个月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8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序贯治疗组(术前2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给予40mg/d,1月后改为20mg/d)及常规治疗组(术前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及维持量均予20mg/d),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18h~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序贯治疗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CK-MB:(2.72±0.52)μg/L比(6.04±0.51)μg/L,cTnI:(0.28±0.13)μg/L比(0.42±0.16)μg/L,P均<0.01];术后2d,序贯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一直维持到术后6月[(1.49±0.78)mg/L比(2.34±0.51)mg/L,P=0.001],序贯治疗组血脂水平(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外)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转氨酶大于3倍以上比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联合术后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与常规剂量比较,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接受PCI手术的90例患者进行评定,按照评分结果分为单纯抑郁组(28例,占31.11%)、单纯焦虑组(22例,24.44%)、焦虑合并抑郁组(25例,27.78%)和正常组(15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抑郁组、单纯焦虑组、焦虑合并抑郁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42.86%比40.91%比64.00%比6.67%,P<0.05或<0.01)。焦虑合并抑郁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焦虑组和单纯抑郁组(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是MACE的危险因素(OR=1.49、2.16、3.28,P<0.05或<0.01)。结论:大多数PCI术后患者存在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是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危险因素,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等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内科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每组15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IL-17和IL-6水平。结果:两组术前IL-17和IL-6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h两组IL-17和IL-6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以后逐渐下降,术后72h常规治疗组IL-17和IL-6表达水平仍然高于术前(P0.05),但丹红组的已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红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2.7%比81.3%,P0.05)。72h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红组IL-17[(31.4±6.1)ng/ml比(23.2±4.3)ng/ml]和IL-6[(60.3±11.6)ng/ml比(42.7±8.4)ng/ml]水平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43.6±4.5)%比(53.7±5.6)%],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22.7±4.3)%比(17.2±3.7)%],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降低IL-17和IL-6因子表达,可能是改善PCI术后MIRI的机制,从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正念减压(MBSR)治疗能够让患者对当下感觉、思维、身体状态、意识和环境等经历产生非评判性意识、客观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对PCI术后患者的情绪、睡眠以及对心脏康复的依从性都有改善作用。本文就MBSR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于我院行PCI术的94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水化组(48例,接受术前水化治疗)及NAC组(46例,水化组基础上接受NAC)。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术后24h、48h血清肌酐(Scr)水平、胱抑素C(Cys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肌酐清除率(CrCl)、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CIN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4h、48h,两组Scr水平[水化组:(68.90±12.57)μmol/L比(80.77±12.83)μmol/L比(87.26±13.84)μmol/L,NAC组:(68.03±14.02)μmol/L比(77.29±13.70)μmol/L比(86.42±13.80)μmol/L]均显著升高,CrCl[水化组:(73.01±18.54)ml/min比(61.69±13.56)ml/min比(57.02±12.15)ml/min, NAC组:(75.99±19.95)ml/min比(66.26±16.64)ml/min比(58.78±13.36)ml/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61例老年CHD+RI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本院的61例老年肾功能正常的CHD患者为冠心病对照组,两组均接受PCI治疗。对比两组PCI术中指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结果:术前:与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支病变、AHA/ACC A型病变比例显著降低,多支病变、AHA/ACC B型、C型病变比例显著升高,P均=0.001;手术时间[(84.37±9.87)min比(112.03±10.28)min]、置入支架数量[(1.38±0.26)个比(2.16±0.31)个]和造影剂用量[(139.62±20.05)ml比(185.47±20.18)ml]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研究组LVEF [(54.05±5.85)%比(56.17±5.91)%]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组[(56.17±5.91)%比(58.43±6.12)%],P均<0.05;研究组LVESd [(33.61±4.78)mm比(31.59±4.59)mm]显著缩小,但仍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31.59±4.59)mm比(29.64±4.28)mm],LVEDd [(52.16±1.97)mm比(50.24±1.98)mm]显著缩小,但仍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50.24±1.98)mm比(49.23±2.09)mm]P<0.05或<0.01。无论术前术后,与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cr、BUN、CysC水平均显著升高,GFR均显著降低,P均=0.001;CIN发生率(0比9.84%)、3个月内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56%比22.95%)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PCI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但其预后仍逊于老年冠心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等评估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损伤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拟行选择性PCI的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负荷剂量组[术前1周口服负荷剂量(80mg/d)阿托伐他汀]和常规剂量组[术前1周口服常规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两组术后均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比较两组PCI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术后IMR,和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术前FFR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负荷剂量组术后IMR[(21.82±13.73)比(15.79±6.95)]和心肌肌钙蛋白T[(0.162±0.078)ng/ml比(0.071±0.052)ng/m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两组术后FFR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进行高剂量他汀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心肌微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术前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3例,根据患者术前LDL-C水平,被分为Q1(LDL-C 2.29~2.78mmol/L)组(59例),Q2(LDL-C 2.79~3.27mmol/L)组(57例)及Q3(LDL-C 3.28~3.75mmol/L)组(67例)。随访1年,观察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空腹血糖(FPG)水平、吸烟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Q3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Q1组(P=0.024);(2)与Q1组比较,Q2、Q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步明显升高(6.78%比22.81%比29.85%,P均0.01);(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人体质量指数(BMI)、TC、TG及LDL-C是男性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1.124~8.269,P0.05或0.01);年龄、吸烟、糖尿病、FPG、收缩压、TC、TG及LDL-C是女性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1.005~1.533,P0.05或0.01);HDL-C是男女患者共同的保护因素(男:OR=1.413,P=0.001,女:OR=0.910,P=0.001)。结论:术前LDL-C水平高的PCI患者术前就已存在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9.
李敏郝平归方归承莹吴佳雯张雯陈晓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5):566-57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高血压服药依从性(Mofisky-Green)测评表评分,于我院行PCI术的300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依从性差组(163例,Mofisky-Green测评表评分≤6分)和依从性良好组(137例,Mofisky-Green测评表评分≥7分)。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评分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依从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依从性良好组比较,依从性差组女性、年龄61~71岁、无配偶、月收入<2000元、吸烟、糖尿病、无药物认知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1~71岁、无配偶、月收入<2000元、糖尿病、吸烟、无药物认知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52~335.601,P<0.05或<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61~71岁、无药物认知、无配偶、月收入<2000元、糖尿病及吸烟均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评分... 相似文献
10.
张青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4):455-460
目的:探讨三联及二联抗凝治疗用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方法: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28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被随机分为二联抗凝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三联抗凝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各64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观察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PLT、CRP、D-D、Fg、MPO、sCD40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01);且与二联抗凝组比较,三联抗凝组治疗后血清PLT[(298.3±54.32)×109比(148.9±23.15)×109]、CRP[(16.84±4.52)mg/L比(7.89±1.63)mg/L]、D-D[(0.36±0.09) mg/L比(0.20±0.07) mg/L]、Fg[(5.60±1.42)g/L比(2.15±0.64) g/L]、MPO[(164.1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58例)和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SH、TPOAb、TgAb水平,分析冠心病PCI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冠脉C型病变(17.83%比30.77%)、植入支架数≥3枚(13.57%比26.92%)比例及TSH[(2.63±0.16)mU/L比(2.81±0.15)mU/L]、TPOAb[(24.51±3.49)IU/ml比(41.89±7.24)IU/ml]、TgAb[(113.30±10.60)IU/ml比(147.60±13.22) IU/m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C型病变、植入支架数≥3枚、TSH、TPOAb、TgAb是冠心病患者PCI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4~3.002,P<0.05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高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行PCI冠心病患者895例,分为老年组(80岁,627例)和超高龄组(≥80岁,26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和PCI治疗特点。结果:与老年组比较,超高龄组的高血压(57.7%比69.0%),糖尿病(27.0%比34.7%),心律失常(23.3%比46.3%)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4.2%比23.1%)、右冠状动脉病变(15.8%比24.1%)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在急诊PCI比例,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每例植入支架数以及药物支架应用数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并发症多,而PCI治疗对于超高龄患者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对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8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PCI)治疗的CHD患者入院前及入院3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47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hsCRP[(1.96±0.60)mg/L比(22.43±9.68)mg/L、(18.27±8.56)mg/L]、TNF-α[(11.26±3.82)ng/L比(60.12±19.37)ng/L、(40.33±15.48)ng/L]和IL-8[(48.26±20.87)ng/L比(120.36±33.32)ng/L、(105.92±34.2)n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TNF-α、IL-8水平呈正相关(r=0.873-0.956,P均〈0.01);(2)SAP组PCI前血清hsCRP水平[(6.04±2.38)m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与PCI术前比较,CHD患者PCI3个月后血清hsCRP[(13.89±6.13)mg/L比(2.06±1.42)mg/L3、TNF-α[(38.26±14.27)ng/L比(13.76±4.12)ng/L]和IL-8[(98.96±32.9)ng/L比(50.12±19.85)ng/L3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对冠心病的诊疗、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邹志方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3):280-28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01月~2013年12月在兰州石化总医院诊断为ACS,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389例,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82例为高尿酸血症组,余尿酸正常者为正常尿酸组(30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情况以及PCI后再狭窄的发生。结果: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41.04%比58.54%)、Killip>Ⅰ级(16.61%比26.83%)、多支病变(50.16%比64.63%)比例显著升高(P均<0.05);高尿酸血症组PCI后再狭窄率显著升高(9.12%比15.85%,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再狭窄率有密切关系,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8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PCI组(69例,确诊后立即进行PCI治疗)和择期PCI组(69例,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和1年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与择期PCI组比较,直接PCI组LVEF[(49.3±6.8)%比(58.2±7.7)%]、CPK峰值[(74.9±49.3)IU/L比(113.0±59.3)]IU/L、CK-MB峰值[(1983.1±1251.2)IU/L比(2588.6±1592.3)IU/L]均显著升高,CPK高峰时间[(19.4±6.5)h比(13.9±4.5)h]、CK-MB高峰时间[(19.7±7.7)h比(12.7±7.2)h]显著缩短,P均0.01;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5.8%比0)、梗死复发率(17.5%比6.3%)、30d(11.0%比2.2%)和1年内死亡率(22.2%比8.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瞻性随访分析经桡动脉旋磨术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入选了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CI)的资料.随访观察PCI围手术期(桡动脉穿刺开始至出院)及出院后随访期的无复流、冠脉破裂/穿孔、以及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实施了冠脉旋磨术及支架植入.围手术期仅发生1例前降支远端夹层和角支闭塞(旋磨导丝所致)(4.17%),无其它MACE现象发生;随访期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1例(4.17%),心绞痛发生1例(4.17%),其余患者均无MACE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7.
张仲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1):42-4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CTO病变患者96例,分为PCI组(75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观察PCI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75例CTO患者经PCI治疗后成功开通64例(85.3%)。治疗后1周后两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CI组治疗后CK-MB[(16.28±4.12)U/L比(14.26±7.12)U/L]、cTnT[(0.32±0.14)ng/ml比(0.22±0.12)ng/ml]和NT-proBNP[(1029.27±332.86)pg/ml比(879.73±332.86)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后超声心电图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79.4±20.1)ml/m2比(68.2±22.4)ml/m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49.1±17.2)ml/m2比(39.2±16.3)ml/m2]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8.0)%比(46.8±8.2)%]显著升高(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痛时间3年、心肌梗死病史、合并三支病变、靶血管开口闭塞是影响CTO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42~0.992,P均0.01)。结论:PCI治疗可以改善CTO患者冠脉血流灌注、心功能和心室重构,而胸痛时间、心肌梗死病史、合并三支病变、靶血管开口闭塞是影响CTO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董京京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1):58-62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旁路移植术(CABG)序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153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杂交手术组(77例,接受CABG及序贯PCI治疗)和单纯PCI组(76例,接受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近期临床疗效、院内及12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单纯PCI组比较,杂交手术组造影剂用量[(176.2±79.8)ml比(145.7±67.6)ml]显著减少,平均住院天数[(8.9±4.1)d比(6.8±3.4)d]和使用支架总长度[(67.16±36.12)mm比(36.53±27.31)mm]显著缩短,术后12月SYNTAX评分[(23.1±7.2)分比(14.8±9.5)分]显著减少,院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中急性心衰(10.5%比1.3%)、造影剂肾病(13.2%比3.9%)发生率显著降低,12个月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中急性心衰(11.7%比3.8%)、复发心绞痛(14.5%比3.9%)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和单纯PCI术相比,冠状动脉杂交术具有更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浆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冠心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本文采用夹心法ELISA测定了50例正常人及5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其中14例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观察了PTCA对血浆IL-8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PTCA术后血浆IL-8含量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浆IL-8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25)。提示IL-8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被分为溶栓组(38例)及PCI组(80例),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及再灌注指标。结果:与溶栓组比较,PCI组总有效率(84.21%比97.50%)显著升高,而总不良事件率(18.42%比2.50%)显著降低(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PCI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溶栓组比较,PCI组治疗后LVEDd[(32.45±2.21)mm比(29.86±3.96)mm]、LVESd[(49.85±1.32)mm比(46.86±2.34)mm]降低更显著,CK-MB水平[(389.74±2.74)ng/ml比(706.96±3.78)ng/ml]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与溶栓治疗相比,PCI治疗AMI的效果更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更显著,而且CK-M水平升高更显著,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