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CMIS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子宫内膜血管密度和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VⅢ-RAg标记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表明在同一期别中,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密度及面积和MVD均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由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新生微血管增生,导致局部血管数量及面积增多,促进了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2 (AQP2)和水通道蛋白8(AQP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阐明AQP2和AQP8与EMs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患者53例,其中38例为EMs患者,每例均取其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分别为EMs在位内膜组(Eu-Em组)和EMs异位内膜组(Ec-Em组)...  相似文献   

3.
马颖  何援利 《重庆医学》2011,40(4):357-358,417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EMs)裸鼠模型,观察异位病灶血管生成情况。方法建立EMs裸鼠皮下种植和腹腔注射模型,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结果皮下种植组10只,成模9只,腹腔注射组10只,成模8只。异位病灶呈现增生期子宫内膜特点,VEGF表达阳性,并有微血管形成。结论成功建立EMs裸鼠皮下种植及腹腔注射模型,异位病灶新生血管较多,该模型可用于人EMs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表达均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 9例EMT患者和 2 1例正常妇女 (对照组 )腹腔液中VEGF水平。用相对定量RT PCR测定 1 5例EMT患者和 1 2例正常对照妇女在位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EMT组腹腔液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0 5 ) ,EMT组VEGF增殖期较分泌期升高 (P <0 .0 5 ) ,对照组无周期性变化 (P >0 .0 5 ) ;EMT组的在位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增殖期和分泌期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MT患者腹腔液和在位子宫内膜VEGF升高 ,可能对EMT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VE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腹腔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其受体KDR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 EM患者腹腔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与其受体在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共同表达。结论 VEGF参与了EM的发病机制,自分泌或旁分泌是VEGF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7(mauix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在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MMP-7在EM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MMP-7及VEGF在EMT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MMP-7表达与在位内膜无差异,但高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VEGF及MMP-7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 ide,THD)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行剖腹术测量移植物的大小,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孕三烯酮(YSXT)组(腹腔注射孕三烯酮0.5mg.kg-1.d-1),沙利度胺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20、40mg.kg-1.d-1),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孕三烯酮0.5mg.kg-1.d-1,沙利度胺20mg.kg-1.d-1)。4周后再次剖腹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大小和形态学的变化,并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各治疗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腺体明显减少,移植物体积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MVD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以沙利度胺40mg.kg-1.d-1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沙利度胺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EM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与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IL-8在EMT患者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L-8在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内膜腺体的腺泡浆。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26.577±3.202)高于增生期(17.204±1.905)(P<0.05);EMT在位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49.122±5.390)高于其增生期(38.506±2.744)(P<0.01);EMT在位内膜IL-8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0.346±0.035)与其增生期(0.076±0.0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T在位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0.659±0.043)高于其增生期(0.437±0.0428)(P<0.01);EMT在位内膜IL-8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结论:IL-8可能在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VEGF-165在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21)和米非司酮治疗组(n=2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月经第3天)和米非司酮组(术前)血清中FSH、LH、E2、PRL、P及T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在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的VEGF-165蛋白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较对照组血清FSH、LH、E2、P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PRL和T的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165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异位内膜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而其在间质细胞内的表达,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无统计学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异位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VEGF-165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VEGF-165在对照组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后,VEGF-165在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蛋白合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Stathmin was identified as an endometriosis-related protein by 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 our previous study.As a microtubule-destablizing factor, stathmin was shown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lay and integration of diverse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many other cellular activities.To investigate whether stathmin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we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stathmin in eutopic endometrium of women with or without endometriosis.Methods Eutopic endometri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irty-six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endometriosis and the nineteen age-matched patients who were confirmed to be free of endometriosis surg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The expression of stathmin mRNA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d its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Stathmin was overexpressed in eutopic endometrium of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in mRNA levels and by Western blotting in protein level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oliferative and 0secretory phase.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stathmin protein was localized in both endometrial glandular and stromal cells throughout the menstrual cycle.Conclusions Stathmin is overexpressed in endometrium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and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分泌RANTES的水平,以了解盆腔局部趋化巨噬细胞浸润的始动因素.方法:不同浓度(5、10、20 ng/ml)的IL-1β刺激培养异位内膜基质细胞;选择最佳刺激浓度的IL-1β刺激培养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基质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取培养上清ELISA检测RANTES水平.结果:10 ng/ml的IL-1β是刺激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分泌RANTES的最佳浓度;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分泌RANTES的水平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P<0.01);刺激培养60 h后,在位内膜RANTES分泌量较正常内膜显著增加(P<0.05).结论:EMS患者的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相比,其生物学特性已经发生了改变,盆腔内的异位内膜、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形成了一个炎症反馈环,促进了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和局部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常与异位子宫内膜Bcl-2与PC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与正常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和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的Bcl-2蛋白和PCNA蛋白。 结果:Bcl-2蛋白和PCNA蛋白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期升高(两组均为61.5%),分泌期低落(22.2%和5.5%),月经期消失(0和33.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为100%)高于增生期(P<0.05)。 结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Bcl-2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有周期性变化,且与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不同,异位子宫内膜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5.
黄冬花  张晓玲  陈美红 《重庆医学》2015,(15):2084-2086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实时观察间质细胞形态变化。方法胶原酶消化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二次筛网过滤结合低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间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细胞形态差异。结果培养成功率91.3%,间质细胞纯度达95%;异位间质细胞9代内、在位及对照组间质细胞11代内,细胞形态及活性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痛经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痛经宁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蒸馏水、孕三烯酮及痛经宁高、中、低浓度的药液,共28 d。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其体积;免疫组化S-P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ICAM-1、MMP-9及VEGF蛋白表达,RT-q PCR法测定ICAM-1、MMP-9及VEGF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处出现广泛黏连及小血管生成,各用药组的黏连及小血管生成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痛经宁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用药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痛经宁高剂量组较其他药物组减少最多(P0.05)。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模型组大鼠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均较正常组呈高表达(P0.05),且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上述指标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痛经宁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药物组(P0.05)。结论:痛经宁可显著缩小异位内膜的体积,改善黏连、血管生成等情况;可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闫瑞玲  罗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8-19,2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神经纤维分布在EMs疼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子宫切除患者37例,其中EMs组15例,非EMs组22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位EMs子宫内膜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抗体检测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神经纤维标志物PGP 9.5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均有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不表达,基底层仅有少量表达;神经纤维标志物NF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无表达,基底层少量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均无表达。结论 EMs患者子宫内膜神经解剖学改变可能是引起EMs疼痛的重要机制,预测PGP 9.5有望成为诊断EMs的生物学标志物,为EMs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白酶(MMPs)在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MMP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明胶酶谱法对异位有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进行测定,酶活性由凝胶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均有MMP-9的表达,异位内膜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并且随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的增强,其表达增高。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异位内膜组织MMPs的表达增高,MMPs在异位组织的种植和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在侵袭、新生血管形成、增殖、凋亡诸多方面是否有别于正常内膜细胞。方法:1.应用ELISA方法对离体培养的人E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进行测定。2.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离体培养的人E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VEGF、MMP-9、TIMP-1和Bax的mRNA表达进行观察。3.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离体培养的人E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况进行观察。结果:EM体外培养的在位内膜细胞分泌的VEGF和MMP-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TIMP-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EGF mRNA、MMP-9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TIMP-1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M在位内膜细胞在表达分泌VEGF、MMP-3、MMP-9、TIMP-1、Bax,PI、ApI等诸多方面均有别于正常对照内膜细胞,进一步支持了"在位内膜决定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泛素(Ub)、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2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Ub与P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的Ub表达呈现周期性变化;内膜异位症组在位与异位内膜的Ub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R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尤以间质细胞的差异为明显(P<0.05)。结论: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Ub的高表达与PR的低表达促进了内膜异位症的发生;Ub对PR可能存在降调节;间质细胞在内膜异位症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