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日咳流行过程混沌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研究流行病系统 ,都是以随机性做前提 ;即假设流行病过程服从随机分布 ,然后借助某种统计方法进行研究。但随机分布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 ,现实流行病过程中还有很多是混沌动力系统 ,如果也用统计方法研究 ,将掩盖其本质。1985年 ,Schaffer等用混沌动力学的方法研究麻疹和水痘这类小儿疾病 ,发现水痘的变化是周期的 ,麻疹的是混沌的[1,2 ] 。百日咳是常见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 ,本文结合本溪的百日咳数据 ,利用混沌动力学相空间重构技术 ,提出 Xi 的混沌分布迭代模型 ,提供了控制百日咳流行过程的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辽宁省…  相似文献   

2.
疾病流行过程的混沌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混沌分析方法在研究疾病流行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辽宁省本溪市1955-1996年的百日咳逐月发病数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混沌动力学相空间重构技术,给出某种疾病月发病数Xt的间趋势图,混沌相图和递次振幅图,通过递次振幅间的分布特点及谱分析,确定某种疾病流行的动力系统是否混沌,对呈混沌流行的疾病求其关联分维,判定其混沌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免疫水平。方法  1 999年在广州市 5个区 (市 )随机抽取 2~ 4岁 ,6~ 8岁 ,1 3~ 1 5岁 ,2 5~ 39岁 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 975份血液标本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 (ELISA)、间接血凝 (IHA)、凝集反应等免疫方法检测麻疹、白喉和破伤风、百日咳的抗体。结果 受检人群中的麻疹、白喉、破伤风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4 8%、89 1 %和 87 1 % ,前者的抗体GMRT为 1 388 2 8,后二者平均抗毒素分别为 0 1 3IU/ml、0 2 0IU/ml;百白咳抗体阳性率高达 97 6 % ,但抗体保护率 ( 44 2 % )及GMRT( 1 86 50 )较低 ;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州市 2~ 39岁人群对麻疹、白喉和破伤风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 ;百日咳抗体水平低 ,需规范接种 ,确保有效免疫 ;为消除白喉流行的隐患和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应加强成人白喉和孕妇破伤风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顺义区常见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监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ARS系统不依赖历史资料方法C1、C2和C3对顺义区常见传染病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顺义区常见传染病中除病毒性肝炎和结核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流行特征外,其余7种传染病发病均有季节性流行特征.其中细菌性痢疾、麻疹、风疹、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在1年中的发病只有一个流行高峰,猩红热和水痘在1年中有两个流行高峰.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为5月中旬~10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21周.麻疹发病高峰为1月中旬~8月中旬,持续时约为31周.风疹发病高峰为3月上旬~7月中旬,持续时间约为18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3月中旬~10月上旬,持续时间约为30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为3月下旬~9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25周.猩红热流行第一个高峰自4月中旬~6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10周;第二个高峰自9月下旬~12月上旬,持续时间约为9周.水痘流行第一个高峰始自5月上旬~6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7周;第二个高峰自10月中旬~第二年2月上旬,持续时问约为15周.结论 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拟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规律,探讨麻疹控制策略,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上海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人口学资料,对199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从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分离病毒,分析其基因特性及抗原性.结果 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7.69/10万,主要是20岁以上成人和小于8月龄幼儿;发病季节高峰在3-5月,户籍人口麻疹流行无明显周期性,非户籍人口2~3年一个流行高峰.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06,P<0.01),抗体水平在20~30岁最低.从10例疑似患者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4株麻疹病毒株,与麻疹疫苗株S191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流行周期不明显,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不典型症状增多.非户籍人口的发病特征更接近于自然感染,对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麻疹病毒株与疫苗株存在差异,因此监测地方性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化很有必要.现阶段应在对儿童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的前提下,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性免疫策略和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1991~ 1998年百色地区仍有百日咳疫情局部暴发流行 ,为探索百日咳发病的流行特征 ,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降低百日咳发病率 ,现将 1991~ 1998百色地区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百色地区每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百日咳疫情监测年、月报表。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2 .1 疫情概况  1991~ 1998年每年均有百日咳发病 ,共报告病例 52 3例 ,死亡 1例 ,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 1.86% / 10万、 0 .0 0 3 / 10万 ,病死率为0 .19%。发病率波动在 0 .3 1~ 5.54/ 10万。2 .2 地区分布 全地区 12个…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部分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免疫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汕头市部分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免疫水平。方法 2003年在汕头市两个区随机抽取2~4、6~8、13~15岁3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共采集183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间接血凝法(IHA)检测麻疹、白喉、百日咳抗体。结果 受检人群中的麻疹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8.9%,GMRT为1327.40;白喉平均抗毒素为1,13HAU/ml,以2~4岁组最高(1.74HAU/ml),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88.5%,但抗体保护率(33.9%)及GMRT(161.38)均较低。结论 汕头市2~15岁人群对麻疹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百日咳抗体水平低,需规范接种,确保有效免疫;白喉抗体水平随人群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隆冬的过去,便是温暖的春天。但千万不要忘记春寒料峭,气候多变,容易发生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脑膜炎、猩红热、百日咳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汕头市健康人群麻疹、百日咳、白喉的免疫状况,评价计免-冷链工作质量,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对汕头市龙湖区和濠江区等两个区180名健康者进行麻疹、白喉和百日咳抗体水平监测。在2~4岁、6~8岁和13~15岁年龄组各随机抽取60名监测对象,用ELISE法检测麻疹抗体水平,凝集试验检测百日咳抗体水平.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白喉抗体水平。[结果]180个监测对象的麻疹、白喉和百日咳全程免疫史达90%以上。3个年龄组的麻疹、白喉的抗体保护率均达100%,百日咳的抗体阳性率在78.3%~98.3%.保护率仅为28.3%~43.3%。[结论]汕头市已建立对麻疹、百日咳和白喉较高的免疫屏障,免疫成功率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分为经口的胃肠道传染病,有痢疾、肠炎、霍乱、伤寒、肝炎等;经鼻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水痘、白喉、猩红热、痄腮、百日咳、流感、流脑等。预防传染病,首先要保持室内外卫生,保持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天气晴朗时经常到外面晒太阳,活动身体玩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南山区1990~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进一步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麻疹流行情况 ,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对 1990~ 2 0 0 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发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 ,占 81.9%;发病季节高峰在 3~ 6月 ,每隔 5~ 6年流行一次 ;1996~ 2 0 0 1年麻疹发病年龄主要是 <5岁儿童 ( 2 8.3 %)和 15~ 30岁成人 ( 42 .6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未免疫和未复种麻疹疫苗 (MV)人群的积聚。因此 ,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 ,提高接种质量、麻疹监测和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 ,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 ,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儿童麻疹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年推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我国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小儿麻疹又有增多,同时麻疹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与过去有所不同.现将我院1999~2003年5年间收治的105例麻疹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沂水县5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沂水县麻疹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χ2的统计学方法对沂水县1956~2005年麻诊疫情资料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沂水县麻疹发病大体分为3个阶段:自然感染阶段,发病率为59.25~1911.42/10万,病死率1.38~2.17/%;麻疹疫苗应用阶段发病率为57.52~1071.51/10万,病死率为0%~0.54%;计划免疫阶段发病率为0%~25.06%,病死率为0%~0.3%。分析各阶段流行周期、范围、季节、年龄特点,发现麻疹疫苗接种后削平了流行高峰,延长了流行周期,发病季节后移。[结论]根据麻疹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推移的现象,指出今后麻疹疫苗接种应注意加强大年龄组。  相似文献   

14.
周长月  胡鹏展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83-1484,1486
[目的]了解徐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3~2004年22年中收集到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徐州市1983~2004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4.81/10万;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为4~5年。各县区均有病例分布,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总病例的62.86%;15岁以下病例占88.55%,5~9岁是高发年龄组;1999~2004年15岁以上麻疹病例构成比较1983~1998年明显上升,分别为17.05%、11.02%;46.74%的患者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各占32.86%、20.40%。[结论]徐州市麻疹仍呈周期性流行。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加强麻疹监测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儿童麻疹、百日咳、急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仍屡有发生。根据我站1980~1994年的疫情档案,包括急性传染病原始登记、月报、年报统计.平安县1080~1904年四苗控制的4种传染病无明显下降,特别是麻疹每2~3年有一次小的流行,而四苗覆盖率一年比一年高,部分乡镇达到了100%。1990年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AS)检测了270名农村儿童麻疹LgG抗体测定,其保护率71·28%.GMT1:120.74,低于单个保护效价的1:200。卡介苗接种后8~12周阳转率为53.13%,均达不到控制流行的水平。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其原囚…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常见小儿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常伴有深长的鸡啼样吸气声。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传染期长。从潜伏期末的1~2天至病初的2~3周。均有极强的传染性,这正是集体儿童中易流行此病的原因之一。新生儿也可感染,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人数的85%。城市中春夏季易流行,潜伏期平均7~14天(最长21天)。病程  相似文献   

17.
户县1970~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户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对户县 1 970~ 2 0 0 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1 970~ 1 984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隔 2~3年出现 1个发病高峰 ,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 ;1 985~ 2 0 0 3年发病呈低发状态 ,其发病率波动在 0. 35/ 1 0万~ 7. 71 / 1 0万 ;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 ,以爆发为主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县的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病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 ,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30 %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4%免疫史不详。结论 今后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 ,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 ;在全县范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 ;重新调整或制定现行MV免疫程序 ;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 ,防止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8.
麻疹,在未实施计划免疫之前,是严重危害我县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平均每隔1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1次周期长达2~3年的暴发流行,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极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县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工作并逐步走上轨道,麻疹疫情迅速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在1986年、1992年和1997年发生3次局部暴发流行。为了探讨麻疹在我县实施计划免疫前、后的发病及其流行规律,现根据我县1970~1999年麻疹流行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我县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尹崇兰 《健康必读》2006,5(7):21-21
目的 分析小儿麻疹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小月龄麻疹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44例麻疹的发病年龄、预防接种史、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其母亲有无麻疹接种史及麻疹病史.结果 4~8个月的小月龄麻疹6例,临床表现多为不典型麻疹或轻型麻疹;8月~1岁8例,1~6岁24例,6~12岁6例,44例中42例其母无麻疹病史,儿时有麻疹接种史.38例8个月~12岁麻疹无麻疹疫苗初种史.讨论 (1)近十余年来麻疹发病上升的原因是预防接种工作管理不善,常漏种或未种.(2)8个月以下的小月龄麻疹增多的原因是母亲胎传抗体水平低,生后抗体随月龄衰减,6~8个月时抗体几乎无保护作用.(3)加强被动免疫,流行地区流行季节肌注丙种球蛋白,提前初免时间至6月龄或对育龄妇女行麻疹疫苗接种来减少小月龄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鹤壁市54年麻疹疫情流行规律,探讨消除麻疹的防控措施。方法将54年麻疹疫情资料划分为疫苗接种前、疫苗接种和计划免疫3个阶段,对鹤壁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67.91/10万、223.31/10万、8.39/10万,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减弱、流行周期消失、发病年龄两级扩散。结论麻疹疫苗计划免疫是控制麻疹疫情的有效手段,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是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完善监测系统,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