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郝星  刘西平  石蓓  许官学  秦瑶  袁莉 《贵州医药》2006,30(2):129-130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 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entricular reentry tachycardia AVRT)。前者约占室上速总数的50%,后者约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本文总结1988年2月至2005年11月间入院的PSVT27例,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矿区的发展,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明显增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对1998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儿童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心电图检查的普及应用,心脏内外科诊治的深入发展,使小儿心肌炎的资料日渐增多,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由于心肌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国内外都采用临床综合分析其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器械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现将我院1994年~1995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2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柏 《河北医药》2007,29(3):255-25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简称室上速,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是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10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110例1996年1月~2000年6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生分析.结果 110例患儿治愈50例,好转56例,未愈4例,无1例死亡.结论确诊需结合临床和X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检查.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强调早期治疗及纠治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82-383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发病往往不易被认识。轻者可无症状或仅在查体中发现,而重者起病急骤、进展快,且有多种并发症,因而易误诊,延误治疗。为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现将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3例病毒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术(RFCA)于1986年才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但在近15年当中该项技术却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射频导管消融术已被公认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2-200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0例,现将这些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虽然射频导管消融用于根治小儿快速心律失常已十余年,取得极好的疗效,仍有多数患儿因年龄幼小、医疗条件限制、心律失常类型等诸多因素暂不考虑射频消融而需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患儿年龄小,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全身各系统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限制了抗  相似文献   

10.
孙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48-150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特点,为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分布构成比,观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和电解质紊乱的关系。结果 6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29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7.54%。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为房性早搏10例,占34.48%;29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Ⅰ级2例,占6.9%;Ⅱ级4例,占13.79%;Ⅲ级11例,占37.93%;Ⅳ级12例,占44.82%。29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发生失代偿性酸中毒11例,占37.93%;低钾血症10例,占34.48%;低钠血症8例,占27.58%。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风险较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心功能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临床应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Prescrire international》2001,10(56):183-184
Thioridazine prolongs the QT interval and carries a risk of torsades de pointes. Several cases of syncope, cardiovascular collapse and sudden death have been publish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包(9g),3次/d,口服,对照组常规服用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4hHolter动态心电图的变化,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心电图改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使用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与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5年内392例住院心衰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明确其类型及发病率与原发病、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结果 各种心律失常中房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室早及房早,原发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多见,而心腔内径越大越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较其它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腔内径大小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及F6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一般含钾量为2.0-3.0mmol/L),常规肝素化抗凝,血流量200-250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h。结果 血透1082次,出现心律失常43例次,发生率4.0%,发生时间以上机后2-4h最多为18例次(41.9%)。43例次心律失常中27例次超滤脱水量大于2.9kg(62.8%)。室性早搏12例次,房性早搏10例次,缓慢性心律失常15例次,快速性心律失常12例次,有伴随症状者31例次,血压明显下降者25例次(58.1%),血钾偏低5例次,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加重者20例次。结论 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其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血钾异常、过敏或致热反应也要引起心律失常发生,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及贫血。  相似文献   

16.
袁振奋  徐东卫  许瑾 《淮海医药》2002,20(5):359-360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的最佳治疗方法,以提高严重烧伤患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56例严重烧伤患分A组(传统治疗组)72例,B组(综合治疗组)8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 A组:痊愈29例,未愈和放弃治疗的16例,死亡27例。B组:痊愈63例,未愈和放弃治疗的12例,死亡9例。结论 综合治疗可提高严重烧伤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稳心颗粒口服,9g,3次/d,对照组(60例)给予心律平口服,150mg,3次/d。1个疗程(4周)后,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均为83.3%,心律平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心律平相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心律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学、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4月—200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重型肝炎住院患者37例,入院起观察3个月,分存活组和恶化死亡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 ELD)评分并与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比较,分别做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两组间M 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具有相关性,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 ELD评分和PTA均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选取1995年9月~2005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注射胺碘酮,B组患者注射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A组显效率为43.33%,有效率为50.00%,无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3%;B组显效率为26.67%,有效率为43.33%,无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的远期预后。方法 对79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进行长达7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除1例死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外,72.2%病例在7年内可自行缓解。结论 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