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对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074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7.6%;6月龄~1岁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2%和48.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811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利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1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645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22.95%;6月~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65%;本地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2月。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婴幼儿病人轮状病毒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62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流行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抗原检测法对≤5岁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20例标本中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286例,阳性率为46.13%;6~23月龄婴幼儿轮状病毒发病率最高,其次为0~5月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月至次年2月。结论新疆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秋冬季,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应重点为2岁以内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丛斌 《医疗装备》2015,(4):31-32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及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门诊2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00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出阳性78例,阳性率为39%。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 63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63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635例标本中,74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8.12%,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在秋冬季节最高,春夏季节较低。在0~1岁年龄段中,母乳喂养的婴儿抗轮状病毒能力与非母乳喂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莉莎  梁湘辉  张庆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193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检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患者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小儿腹泻病因的诊断提供一种手段,帮助更好的诊断、治疗腹泻。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腹泻的患儿(0~5岁)粪便标本(139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39例腹泻患儿粪便,3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5.18%;其中7-8月份阳性率为21.79%(17/78),9-10月份阳性率为22.58%(7/31),11-12月份阳性率为46.67%(14/30);0~1岁患儿阳性率为28.41%(25/88),1~2岁患儿阳性率35.29%(12/34),2~5岁患儿阳性率为5.88%(1/17);男性患儿阳性率23.26%(20/86),女性患儿阳性率33.96%(18/53)。结论 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胶体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分析结果。结果:60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20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3.7%。6个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组,检测阳性率为40%。轮状病毒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患儿是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2月份)为流行季节。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并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季度患儿粪便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某院2016年收治的19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8例,阳性率为14.14%;检出肠道腺病毒检出阳性13例,阳性率为6.57%,无合并感染患儿,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患儿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临床上应及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银川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玲  赵高平  王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15-1616
目的研究以水样便为主的婴幼儿急性腹泻轮状病毒A群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特异检测婴幼儿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达47.5%。发病年龄2岁以下占94.7%,其中6~11个月占54.9%。高峰持续时间短。56.6%的患儿出现呕吐,59.1%的患儿伴发热,17.7%的患儿伴呼吸道感染,41.7%的患儿出现脱水,3.5%引起心肌损害,4.3%的患儿粒细胞减少。结论人类轮状病毒(HRV)A群是引起我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患儿呕吐、发热、脱水等临床表现。每年10~11月是发病的高峰期,6~11个月的婴幼儿发病数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486例,阳性率为18.1%,单纯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14.1%,单纯腺病毒阳性75例,阳性率2.8%,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1.2%;6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份及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腺病毒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月阳性率均5.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利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1 040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1 04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A群轮状病毒183例,阳性率为17.6%,6个月至2岁幼儿阳性率为23.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本地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是11月至1月。[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轮状病毒流行期给6个月至2岁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2.
陈益明  乔悦  韦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4-55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11岁以下腹泻患儿8 781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检测方法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8 781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39份,阳性率11.83%,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1、12和1月份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596例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596例标本中,有1 192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45.92%;不同性别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24月龄段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检测数以10月至次年2月居多,共检出990例(86.32%),其中以12月份最高(369例)。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给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丽水市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37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373例腹泻标本中有98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9.1%,其中6个月~1岁及1岁~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5.9%。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西北区域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为当地医疗机构开展针对性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该区最大公立医院2013—2015年就诊的237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和个案资料,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标本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和检测结果 进行录入及分析.结果2376例腹泻患者中有1301例轮状病毒感染,感染率为54.76%,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5.72%及5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的为1~2岁组(77.19%),0~5岁组与>5岁组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10月~次年1月的阳性率与2~9月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32.5,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在秋冬季腹泻中最为常见,3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在秋冬季对就诊的婴幼儿腹泻病人应重点开展轮状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患者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以及RV感染率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实验数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164份,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2 164份腹泻标本有684份RV阳性,总阳性率为31.6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1.07%、女性阳性率为32.37%,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1岁腹泻患者阳性率可高达38.74%,占55.56%,1~2岁腹泻患者阳性率31.92%,占14.33%,2~3岁腹泻患者阳性率33.73%,占8.19%;以每年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83.33%。结论轮状病毒是患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男女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3岁患者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为RV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卢龙县1999~2005年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河北省卢龙县5岁以下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999~2005年间卢龙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住院的腹泻病人检测杯状病毒(HUCVs)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 075例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HUCVs检测,用ELISA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8.6%,RT-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25.7%,两种方法均阳性为21.2%。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年龄分布:以12~17月龄组发病最多,其次为6~8月龄,9~11月龄组和3~5月龄组。季节分布:以历年1月份为发病高峰,其次是12月和2月份。【结论】河北省卢龙县杯状病毒婴幼儿腹泻发病严重程度仅次于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与轮状病毒腹泻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9.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腹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3-1764
[目的]进一步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和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30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308份标本A组轮状病毒阳性151例,阳性率49.0%。10月、11月、12月、1月份为RV腹泻发病高峰期。6个月~24个月年龄组RV阳性检出率最高。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是婴幼儿RV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免疫胶体金法快速、简便、经济,对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丽水市1 303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方法采集2015—2016年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就诊的1303例腹泻患儿(0~14岁)粪便标本,应用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和感染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65例,阳性率为20.35%。男童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1.15%(158/747),女童为19.24%(10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6~12月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38.53%)。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间为11月—次年2月,共检出阳性182例,占68.68%。结论轮状病毒是丽水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加强病毒流行季前的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