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情况。结果实施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能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标准分、抑郁标准分,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成都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黄睿 《华夏医学》2007,20(5):916-917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8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的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能够保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玉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75-1175,117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由严重而持久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1 ] 。是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急危重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治疗 ,还要注意各种原因给患者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压力 ,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存在的各种心理反应和多种情绪的变化。不良的心理反应可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不利于缺血心肌的恢复。因此心理护理对这类患者尤为重要。现将 4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1月~ 2 0 0 0…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属内科急症 ,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转归。我院 1998年以来收治AMI患者 189例 ,护理人员对不同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89例中男 10 5例 ,女 84例 ,年龄 37~ 84岁 ,平均年龄 5 8 2岁。其中焦虑恐惧心理 116例 ,占 61 4% ,求治愿望迫切心理 41例 ,占 2 1 7% ,悲观失望心理 2 0例 ,占 10 6% ,轻视不在乎心理 12例 ,占 6 3%。结果 :痊愈出院 181例 ,死亡8例。2 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2 1 焦虑恐惧心理 :主要因为缺乏疾病知识 ,对AMI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增加循证护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9.
席玉玲  崔翔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73-3673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因为本病为突发性疾病再加上其发病率高,早期死亡率高,患者又都有剧烈的胸痛胸闷症状,濒死感油然而生,患者一旦发病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我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采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时评价两组焦虑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1.
马先莉  刘卉  彭艳丽  李冉  陆远 《中外医疗》2016,(30):171-173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该院诊治的患者进行统计共有156例,24 h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发现有急性心肌梗后抑郁症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该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20例,对传统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于心梗后第2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经过护理一周后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观察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且基本恢复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干预患者100%的满意度明显超过传统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早期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多种精神压力,改善抑郁症状,使其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实际指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 《河北医学》2009,15(5):601-60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效果。结果: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给予优质化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院内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出诊室时间为(42.67±12.18)mi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PCI率分别是5.00%、8.33%,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和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60例AMI患者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专人护理、及时调整药物及液体输入速度,特别重视溶栓抗凝治疗等护理。结果 18例(30.0%)高龄严重患者救治无效死亡;42例(70.0%)经住院28.98d(平均56.5d)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精心治疗和周密的护理,抢救成功率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31±3.9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t=3.242,p0.05);患者死亡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x2=2.486,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加快其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按无并发症AMI康复程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5例,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康复组平均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焦虑、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按有无高血压病史将35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15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升高;B组19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和(或)入院时血压正常。回顾性分析两组在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AMI的易患因素及冠心病病史,实验室检查,急性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4周内死亡率的差别。结果:高血压病史组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相关病史的比例均较无高血压病史组高(P<0.05);即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高血压病史组较无高血压病史升高(P<0.05);出现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4周)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心脏严重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方法62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经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300 mg嚼服,0.9%NS 20 ml 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继以尿激酶100万U加入80 ml生理盐水经输液泵静脉输注溶栓治疗。计算发病30 min溶栓,30 min~2 h、2~4 h、4~6 h及6~8 h内溶栓再通率,并把4 h内溶栓病例与4~8 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 h内溶栓再通率75%,4~8 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岁)53例作为青年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60例为老年组,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劳累、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典型胸痛、单支病变病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冠心病家族史、超重、高血脂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AMI症状典型,多为首次发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为主。应针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加强预防,积极诊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