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Isodense subdural hematomas,ISDH)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其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15例CT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栗15例首次CT检查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随访及MRI均证实。结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检查,通过认真分析,结合窗口技术,能做出正确诊断。CT对ISDH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韩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33-734
目的认识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诊断能力。方法对14例CT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经CT检查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MRI检查和随访均得到证实。结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后,通过认真分析CT表现,结合窗口技术,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及治疗。方法: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同时行头颅MRI平扫23例。伤后0.5年内经头颅CT平扫或头颅MRI平扫动态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3周~0.5年,均行手术钻孔引流术。均按期拆线出院,术后恢复可,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或者MRI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对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 42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在诊治中的特殊性。CT扫描能明确诊断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MRI检查对容易误诊的等密度双侧硬膜下血肿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双侧粘孔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I、临床表现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增加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表现的认识,帮助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总结回顾分析3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MRI资料,全部为外伤后即刻昏迷。首次2l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短期复查均有MRI资料。结果 急性期CT、MRI均有下列表现:多发脑白质水肿11例;脑质内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小出血灶,直径小于2cm26例;脑室出血2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弥漫性脑肿胀28例。首诊CT有明确征象5例,MRI 10例。结论 CT、MRI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有特点,结合临床可正确诊断。检出率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其中33例患者行MRI检查,分析CT和MRI表现.患者均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3个月内复查颅脑CT或MRI,观察硬膜下血肿消失以及是否复发.结果 80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刘世立 《大家健康》2014,(1):144-14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要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误诊率发生。方法:分析36例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硬膜下血肿明显减少,有不同程度硬膜下积液12例,颅内积气4例,经治疗后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有颅脑症状,诊断不明的老年人宜及早行颅脑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行钻孔冲洗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王寅生 《当代医学》2011,17(1):65-66
目的探讨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1999~2008年收治的13例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手术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I检查。所有患者皆行双侧钻孔引流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CT和MRI检查是老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诊断手段,尤以MRI检查为最佳。手术治疗老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特点。方法  2 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首发症状 :慢性颅高压 19例 (73% ) ,局灶性症状 16例 (62 % ) ,精神症状 11例 (4 2 % )。首诊即行颅脑CT检查为 17例 (65 % ) ,首诊记录有头部外伤史 14例 (5 4% )。 2 6例术前均诊断正确 ,但首诊误诊 11例 ,其中 8例首诊未行颅脑CT检查 ,3例首诊虽行颅脑CT检查 ,但由于阅片水平限制导致误诊 ,2 6例中有 6例术前为了明确诊断还行颅脑MRI检查。治疗方法均采取双侧钻单孔引流术。结果  2 5例术后痊愈 ,1例因术中操作不当致术后复发。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体检为诊断提供线索 ,颅脑CT检查是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 ,必要时辅以颅脑MRI检查 ;提高阅片技巧也很重要。双侧钻单孔冲洗引流术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的低场MRI影像表现。方法:选取31例临床确诊为颅内血肿的患者,所有患者发病后均行MRI和CT检查,分析、总结颅内血肿的低场MRI表现特点。结果:31例颅内血肿患者MRI诊断报告提示血肿者25例,诊断符合率81%。其中急性期符合率58%,明显低于同组病例的CT诊断符合率(100%)。亚急性、慢性期诊断符合率95%,高于CT(67%)。结论:急性血肿的低场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亚急性、慢性期血肿表现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的诊断方法与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心电图变化、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颈椎X线、CT或MRI检查,发现颈椎异常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或CTA冠脉无异常情况,心电图检查发现37例出现心律失常,出现ST-T改变者34例,确诊前误诊为基础心血管系统疾病31例(73.8%):其中冠心病21例(50%),高血压心脏病6例(14.3%),心包炎3例(7.1%),心肌炎1例(2.4%),误诊为冠心病率最高,达50%。其他病例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例,肋间神经痛1例,肩周炎2例,纵膈肿瘤1例。结论颈心综合征易误诊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汤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59-160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CT诊断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再次观察,主要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脊椎骨折患者诊断征象与评分。结果:X线平片诊断48例,诊断成功率为80.0%。漏诊12例,漏诊率20.0%。轻度组脊椎骨折X线与CT检查的评分结果显示[(6.82±1.32)分vs(7.82±1.92)分],不同检查之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8.26±1.01)分vs(11.32±1.26)分]与重度组[(8.36±1.62)分vs(12.36±1.06)分]的不同检查之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比较高,尤其使对椎体压缩和椎体旋转脱位的诊断效果,但是损伤程度的关联性还存在不足,因此对损伤程度不同的患者,还需要加强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刘志芳 《中外医疗》2011,30(29):105-105,19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子宫肌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136例患者单发子宫肌瘤27例,多发子宫肌瘤109例;子宫体积增大者118例,占86.8%;子宫体积最大可达15cm×14cm×13cm,其中宫体发生钙化者24倒,占17.6%,宫腔变形者11例,占8.1%,宫腔消失者8例,占5.9%;合并有盆腔炎者21例,占15.4%,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7例,占5.1%,合并有卵巢囊肿者3例,占2.2%。CT检查确诊126例,疑诊10例,漏诊0例,确诊率为92.6%,漏诊率为0.0%;MRI检查确诊131例,疑诊3例,漏诊2例,确诊率为96.3%,漏诊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肌瘤的可靠方法,尤其对于多发子宫肌瘸、后壁子宫肌瘤等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109例黄疸原因待查(下称黄疸查因)患者中挑选105例有完整影像学(B超、彩超、CT、MRI、X线)检查报告的病例,对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探讨其在黄疸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03例患者做了上腹部(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病情需要者再加做CT和/或MRI、个别患者加做了x线钡餐透视或胸片检查。单独做CT或MRI检查者各1例。结果B超检查16例(其中3例加做了MRI,2例加做了CT),由此查清黄疸主要病因(出院第1或唯一诊断,下同)7例和次要病因(出院第2或第3诊断,下同)5例。彩超检查87例(其中25例加做了CT,15例加做了MRI,3例先后做了CT和MRI,3例加做了x线钡餐透视或胸片),由此查清黄疸主要病因37例和次要病因38例。结论常用影像学检查对黄疸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肿瘤、结石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各种原因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而对于各型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肝病则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R、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回顾性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均行X线、CT、MRI检查的骨肿瘤患者33例,每例患者均行手术和病理检查。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骨肿瘤分为良、恶性两组,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其诊断符合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33例骨肿瘤中有14例为恶性骨肿瘤,19例为良性骨肿瘤,DR、CT、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和CT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16/19 vs 8/19,15/19 vs 8/19,P<0.05),MRI和CT的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16/19 vs 15/19,P>0.05);DR、CT、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7/14),57.1%(8/14),78.6%(11/14)。结论:DR、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价值有差别,MRI和CT检查对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经术前腹腔穿刺确诊胆道自发性穿孔,其中5例经B超或CT诊断胆总管囊肿。3例行一期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胆总管-空肠R—Y吻合术);6例行胆道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术,2例行胆囊置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术,3~6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11例患儿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婴幼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容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特点、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关节病(SpA)骶髂关节炎骨质侵蚀(BE)的误诊、漏诊原因,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47例SpA患者骶髂关节行CT和MRI横断面扫描。以CT为对照、以关节面为单位,统计MRI对BE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MRI的BE误诊率24.6%(28/114)、漏诊率27.0%(20/74)。误诊原因:BE周围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n=8)、骨皮质与骨板下骨髓交界面不光整(n=12)、韧带部容积效应(n=4)以及图像噪声影响(n=4)。漏诊原因:BE病灶位置表浅(n=4)、BE周围骨质增生硬化(n=10)、化学位移伪影影响(n=4)以及未仔细辨认(n=2)。结论:SIJ骨质增生硬化是导致MRI误诊、漏诊BE的主要原因,全面认识各种误诊、漏诊原因有助于提高MRI对BE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CT-CereTom行CT导航扫描。19例为床旁CT检查,37例为常规CT检查。手术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效果。结果 用mRS、GCS以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术前GCS平均9分(范围:3~15分),mRS平均4分(范围:2~5分);出院时GCS平均14分(范围0~15分),mRS平均3分(范围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总体生存率:94.64%(53/56)。GOS评分:57.1%(GOS 4~5)恢复良好,28.57%(16/56)合并(GOS 3)重残,8.6%(GOS 2)植物生存,5.7%(GOS 1)死亡;影像学评价:血肿清除率96.9%(范围:77.9~99.4%),血肿清除率〉90%的病例数52例(92.86%)。结论 PBCT-CereTom的导航可以快速实施,并可保证图像质量,其导航引导下的锁孔手术快速、精准、安全和有效;术后实时了解血肿清除程度、血肿腔渗血情况,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的床旁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误诊原因。方法63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经随访证实。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评价CT对这些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63例患者中,肾癌42例,肾孟癌3例,肾转移癌1例;肾囊肿7例,肾错构瘤5例,肾脓肿3例,肾血肿2例。CT对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8%(39/46),其中肾癌误诊5例,肾盂癌误诊1例,肾脏转移瘤误诊1例。CT对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6.5%(13/17),其中肾脓肿误诊2例,肾脏慢性血肿误诊2例。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2.5%(52/63)。CT共误诊11例,误诊的原因有:病变体积较小误诊3例,CT表现不典型误诊4例,两者均有2例,过分强调CT征象,未密切结合病史误诊2例。结论CT可用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体积较小,病变强化特征不典型、未密切结合病史是CT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