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患者,男性,69岁,体质量68 kg.因发现左侧耳后下方肿物1年余于2004年12月收住我院口腔科.入院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左侧腮腺淋巴结结核,并给予抗结核治疗1疗程,肿物未见明显改变.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耳后下方可触及约1.5 cm×1.5 cm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活动度,无触压痛.肿物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光滑无分泌物,皮温不高.无面瘫症状.门诊左侧腮腺及肿物B超显示:左侧腮腺有1个1.2 cm×1.4 cm×1.5 cm大小异常回声团,内以无回声为主,并可见多个强回声条索,壁厚1.2 cm.入院后CT扫描显示:左侧腮腺后下级有一直径1 cm左右实性肿物,界限清楚,有包膜,肿物密度高于周围腮腺组织(图1).  相似文献   

3.
刘红  崔黎 《疑难病杂志》2012,(11):881-882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手术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2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为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榄香烯注射液300 mg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手术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腺样囊性癌的发病部位多在腮腺,极少出现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病例,临床容易因为误诊而贻误诊治时机。2010年8月我院曾诊治1例以外耳道肿物为首发症状的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现将病例诊治过程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诊断和鉴别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内5校的统计,在涎腺上皮涎腺肿瘤中约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约2.4%,是涎腺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并辅以术后放化疗,术后放疗是预防转移延长生命的有效方案,而化疗效果不明显,且给患者带来化疗的痛苦,方案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腺样囊性癌临床罕见,今报告2例。例1 男,30岁,教师,因右鼻腔肿瘤鼻塞,病理初诊为鼻腔混合瘤于1986年2月住院。两年前始感右侧鼻堵,有时血涕。查鼻背右侧略隆起,右鼻腔前部被暗红色肿物填满。探查时出血不多,  相似文献   

7.
8.
9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复发、转移、预后及治疗特点。方法:分析9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期、病变部位、肿瘤复发、转移、神经受侵、治疗及预后。结果:综合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复发率低(P<0.05)、远处转移率低、生存率高(5年比较P<0.05,10年比较P<0.001)。结论: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低而生存率高,肿瘤的复发与神经受侵情况有关,肺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李永太 《安徽医学》2002,23(5):31-3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CC的生长部位、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首次手术复发率为43%,再次手术全部复发;3、5、10年生存率手术加放疗分别为100%、80%、60%,单纯手术者分别为75%、50%、0%.结论ACC的局部复发率较高,早期发现、综合治疗效果较好,颌下腺区ACC预后较好,强调首次手术治疗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11.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腮腺肿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2例正常腮腺组织,3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32例腮腺腺样囊性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PCNA在正常腮腺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腺样囊性癌中呈阳性表达,但PCNA表达阳性率及强度与腮腺细胞分化程度相关;腮腺腺样囊性癌组的PCNA的阳性及强阳性表达构成比明显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结论:PCNA反映腮腺肿瘤的增殖活动,可作为腮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及作为恶性程度的参考性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误诊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3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都被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及临床医生对其缺乏全面细致的认识.结论: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对外耳道可疑的病变组织应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早期确诊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施行扩大根治性手术加放疗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1 991年 1月~ 1 994年 1 2月 ,2 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癌 (Ⅰ期 2例 ,Ⅱ期 5例 ,Ⅲ期 1 2例 ,Ⅳ期 6例 )术后采用60 Coγ线和 1 80kVX线或直线加速器电子束进行放射治疗 ,并随防 5年以上。结果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72 % ,5年局部控制率为 88.0 %。术后放疗以 5 0~ 6 0Gy剂量组疗效好 ,5年生存率为 85 .7%。低分化腺癌及未分化癌预后较差。结论 :腮腺癌应提倡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 ,采用光子束和电子束混合线照射 ,肿瘤剂量予 5 0~ 6 0Gy为宜。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为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细胞粘附分子-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ICAM-1表达率为88.24%,66.67%,25%。31例发肿瘤最大直径≥3cm者无1例高表达,直径<3cm者有12例高表达,12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ICAM-1在直径≥3cm和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直径<3cm及无复发转移者(P<0.01)。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ICAM-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ICAM-1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ICAM01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亲和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类受体(Trk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6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5例正常腮腺组织中TrkA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TrkA阳性表达率为93.3%,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rkA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33例,存在嗜神经现象27例,两组间TrkA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TrkA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TrkA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TrkA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青蒿琥酯对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ART处理体外NACC细胞株后,噻唑蓝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R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RT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NAC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ART对体外NACC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这种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24 h、48 h、72 h ART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13.09、74.80、35.61μg/ml;(2)ART处理后的NACC细胞出现形态和结构的改变;(3)ART可以明显地抑制NACC细胞的迁移(P<0.05);(4)不同浓度ART均能促进NACC细胞凋亡,随着ART浓度的增加,NACC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5)低浓度ART可将细胞阻滞在G1期,当浓度达到50.0μg/ml时,ART可将细胞阻滞于G2期。结论 ART对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调整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3家医院近10年收治的8例腮腺导管癌病例,对此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10例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提出了对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以尽早手术为宜,并对手术难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田大龙  刘辉  喻志冲 《医学综述》2014,(3):531-533,538
目的对比分析含洛铂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和含顺铂放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病理证实为鳞癌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8例,上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洛铂+5-氟尿嘧啶(5-FU)+放疗,对照组(38例)采用顺铂+5-FU+放疗。全部患者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66 Gy,每次2 Gy,每周5次。化疗4周为1个周期,两组均行2个周期。按世界卫生组织评价标准评定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6/38),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65,P<0.05);试验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5%、35%,对照组分别为65.8%、39.5%、21.1%(χ2=4.026,P=0.045)。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洛铂与5-FU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方法,可显著地提高有效率及生存率,明显减轻消化道毒性反应。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最终结论需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