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按预后的结果将64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预后好组(A组)和预后差组(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组发热时间、意识障碍时间和惊厥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B组入院时伴有肢体障碍和颅神经麻痹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B组脑电图重度异常、CT或MRI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B组血清钠浓度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惊厥时间、脑电图重度异常、意识障碍时间、低钠血症持续时间和发热时间。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积极有序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差的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惊厥时间明显长于预后好的患儿,预后差的患儿多合并低钠血症,预后差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低于预后好的患儿(P〈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因素为:发热、意识障碍、惊厥时间长,脑脊液白细胞低及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脑脊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8)和预后不良组(n=41)。对比2组入院时MRI异常率及脑脊液SIL-2R、CG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MRI异常及脑脊液SIL-2R、CGRP水平对其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MRI检查异常率及脑脊液SIL-2R、CGR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且惊厥持续时间、病程均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持续时间、病程、MRI检查异常及脑脊液SIL-2R、CGRP水平高表达均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分析其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3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43)和预后良好组(n=93)。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不良预后发生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脑脊液sIL-2R、CGRP、sVCAM-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sIL-2R、CGRP、sVCAM-1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5 d、持续惊厥、应激性高血糖、磁共振成像(MRI)异常均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01、1.960、2.643、2.743,P均<0.05)。预后不良组脑脊液sIL-2R、CGRP、sVCAM-1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  相似文献   

5.
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程早期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者(包括后遗症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早期意识障碍、EEG 异常、颅脑MR 异常、CK升高等因素在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早期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异常是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年龄大、存在早期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异常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A组)20例,甲泼尼龙喜炎平治疗组(B组)20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儿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等治疗情况差异。结果:A组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也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远大于B组75.0%和C组70.0%,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S-100B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34例,分为重症组11例和轻症组23例,选取排除颅内感染患儿19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S-100B蛋白和MMP-9含量。结果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脑脊液S-100B蛋白、MMP-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脑炎重症组脑脊液S-100B蛋白、MMP-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 S-100B蛋白、MMP-9参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30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8例为重症脑炎,伴频繁抽搐、昏迷)血清、脑脊液检测了TNF-α(肿瘤坏死因子)。结果: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轻症组。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TNF-α密切相关,且血清、脑脊液TNF-α对预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着重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后伤残情况。结果(1)经护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为67.50%(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惊厥、意识障碍、颅神经障碍及肢体障碍恢复时间[(5.41±1.28)d、(4.82±1.56)d、(15.02±3.29)d及(16.35±3.38)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1.87±0.54)d、(1.32±0.37)d、(9.38±2.01)d及(10.56±2.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1年后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及行为异常发生率(5.00%、7.50%、10.00%及1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17.50%、20.00%及2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治疗后患儿伤残率低,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岳优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62-63,66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病毒唑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为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90例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5例(纳洛酮+更昔洛韦)和B组45例(纳洛酮+病毒唑),A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每隔8h静脉注射1次,更昔洛韦(5~10)mg/(kg·d),bid,静脉滴注;B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每隔8h静脉注射1次,病毒唑10mg/(kg·d),bi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恢复时间,预后情况,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B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改善时间及脑脊液复常时间等均较B组所用时间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清除病毒,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尤其下降IL—1水平,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脑部神经功能,快速改善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的症状与体征,患儿预后更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重症病例病情的评估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被推荐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而脑电图被认为是预测脑损伤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三者联合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预后评估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PCIS联合GCS评分及视频脑电图(VEEG)对小儿SV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病房2013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小儿SVE 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评级4~5级〕和预后不良组(76例,CGOS评级1~3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脑脊液检查及PCIS、GCS评分、VEEG,分析影响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比较3项独立指标与联合指标(3项指标联合)对小儿SVE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痊愈18例,19例有轻度后遗症;预后不良组5例死亡,25例留有严重后遗症,46例有中度后遗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S≤80分及VEEG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是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OR=12.626、512.020、160.712),GCS评分>8分是其保护因素(OR=0.042)(P<0.05)。PCIS、GCS评分、VEEG及联合指标评估小儿SVE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615、0.705、0.888,联合指标评估小儿SVE预后的AUC大于PCIS、GCS评分、VEEG(Z=2.834、5.043、3.484,P<0.05);PCIS评估小儿SVE预后的AUC大于GCS评分(Z=3.248,P=0.001)。结论 PCIS≤80分及VEEG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等因素为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GCS评分>8分为小儿SVE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联合评估法对疾病预后预测的准确度相对PCIS、GCS评分、VEEG的独立评估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病毒性脑炎组,并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腰椎穿刺确定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的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患儿轻症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轻重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康复护理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促进脑功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预后及后遗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56例预后良好,1例遗留下肢运动障碍,优良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一例留下癫痫后遗症,显著少于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若是可以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表现及其对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儿科确诊的2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重型(GCS 3~8分)8例、轻型(GCS 9~15分)12例,所有患儿和对照组10例均行核磁共振(MRI)扫描,并以病灶区(MRI检出信号异常处)及相对应的正常区域为感兴趣区(ROI)进行1H MRS分析,且随访1年后行智力测验。结果病灶区1H MRS结果均有异常,表现为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下降、胆碱(Cho)升高,NAA/Cho降低,重型组该比值降低更明显,且与智商降低呈正相关。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时1H MRS的表现可作为判断脑损伤的标准,对病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开放、对照试验。85例年龄在14—59岁的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早期治疗组(A治疗组,27例)、三七通舒胶囊延迟治疗组(B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A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口服三七通舒胶囊0.2gTid,共3月,B治疗组在常规治疗5天后加用三七通舒胶囊0.2gTid,共3月。观察三组患者的急性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3月后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评价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A治疗组急性期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惊厥及意识障碍)的改善均明显优于B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B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月,两治疗组的SCL-90、MMSE及ES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A治疗组的SCL-90、MMSE评分好于B治疗组(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病毒性脑炎能减轻急性期症状,改善远期预后;早期使用三七通舒胶囊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二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生存状态和一年后伤残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二组患者生存状态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观察组患儿伤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提升其生存质量,减少各类并发症,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承娟 《华夏医学》2014,27(6):95-9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干预组患儿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李锐  肖林  郭平 《西部医学》2010,22(6):1061-106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74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4例患儿中EEG异常62例(83.8%),其中轻度异常38例(61.3%),中度异常16例(25.8%),重度异常8例(12.9%)。结论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