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于73例正常妊娠妇女(A组)和6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A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的PT、APTT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FDP、D-Di指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妊娠妇女进行凝血系统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和监控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妊娠中的改变及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方法用德国BECL4凝血分析仪对44例正常对照、81例中孕组(孕20~28用)及59例晚孕组(孕37-40用)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中孕组、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TT及TT缩短,Fbg水平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T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组和中孕组相比,PT和APTT有所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哲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18-419,42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46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45例及PIHS患者125例的血浆凝血指标及D-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晚孕组和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的发病率随Fbg、D-D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PIH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0例为A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80例为B组,均为妊娠晚期(孕周35周以上);选择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C组;检测并两两比较三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A组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B、C组,而Fbg、MPV、PDW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检测水平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凝血四项、血小板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创伤性断指患者术前凝血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方法检测新鲜断指患者(Ⅰ组)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血浆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含量;以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组(Ⅱ组),同时测定新鲜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Ⅲ组)术前的D-D含量。结果Ⅰ组PT(INR)和TT明显长于Ⅱ组(P〈0.05),Fbg明显低于Ⅲ组(P〈0.01),而aPTT、D-D、FDP和AT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Ⅰ组D-D含量明显低于Ⅲ组D-D水平(P〈0.01)。结论创伤性断指患者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以外源性凝血功能增强为显著,D-D对末梢血栓的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产科常规体检的正常孕妇180例,并按照孕期分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各60例,另选取40例非孕正常健康妇女做为对照组,分别在东亚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Fbg、D-Dimer和FDP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孕妇各组Fbg、D-D和FD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孕周的增加,其Fbg、D-D和FDP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观察孕妇纤溶指标的变化,为预防产后大出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妊娠晚期孕36~40周(孕妇324例)与正常非妊娠妇女104例(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F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凝血功能较正常非孕妇女有明显变化,因此在临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都应监测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降低DIC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妊娠组)及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组的PT、INR、APTT均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明显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类疾病凝血常规(PT、aPTT、TT、Fbg)及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90例我院住院患者按照临床各专业诊断标准分为:①肺病组85例;②妊娠组155例;③肝病组34例;④脑梗死组177例;⑤恶性肿瘤组94例;⑥术后组205例;⑦消化道疾病组60例;⑧冠心病组80例。健康对照组为我院体检健康者60例,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以及病史检查无异常,近半年无服药史。各病例组凝血常规及血浆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病例组的凝血常规、血浆FDP、D二聚体检测结果之间以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①肺病组的Fbg、FDP、D二聚体升高明显。②妊娠组Fbg增高占68.4%,PT部分缩短。③肝病组PT全部延长,aPTT延长占74.7%。15例重症肝炎病例Fbg明显减低,同时伴有TT的延长。④脑梗死组Fb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分别占58.6%和62.1%,51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D二聚体水平则正常。⑤恶性肿瘤组Fbg、FDP及D二聚体的水平增高较明显,且高于肺病组,部分P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缩短。⑥术后组异常主要表现为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⑦消化道疾病组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有18例D二聚体增高。部分病例伴随FDP的增高,其预后均较差。急性肠系膜缺血病例D二聚体均增高。⑧冠心病组Fbg和D二聚体升高,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和15例急性心肌梗死型D二聚体水平升高,34例稳定性心绞痛型D二聚体正常。结论凝血常规、血浆FDP、D二聚体的检测,能够快速反映出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状况。对多种疾病早期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止血和凝血功能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29例,肝衰竭患者28例,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分别为乙肝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蛋白C(PC:A)活性、纤溶降解产物(FDP)等止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组FDP显著升高(P0.05),PT、aPTT、Fbg、PC:A无显著差异(P0.05);和正常对照组、乙肝组相比,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Fbg、PC:A显著下降(P0.05),FDP显著升高(P0.05);和肝硬化组相比,肝衰竭组PT、aPTT显著延长(P0.05),Fbg显著降低(P0.05),PC:A显著下降(P0.05),FDP显著升高(P0.05)。结论患者的止凝血障碍随着肝脏疾病的恶化而逐渐加重,检测PT、aPTT、Fbg、PC:A、FDP等止凝血功能指标对于了解患者肝脏病变程度及止凝血功能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和139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临产孕妇的Fbg、D-D、RDW、WBC、PLT、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产孕妇的PT、HGB、HCT、RB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产孕妇的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对预防和冶疗产科一些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产妇静脉应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血气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探讨提高剖宫产手术新生儿预后的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2~36岁行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A组于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1异/20ml;B组麻醉前14min输注10%1,6-二磷酸果糖(FDP)的溶液250μ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比较三组患者新生儿出生时1、5、10minApgar评分,胎儿娩出后脐静脉血血气值及心肌cTnI。结果A组新生儿出生时1minApgar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新生儿的pH值较A组偏低,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值较A组偏高,呈酸性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TnI相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前静脉注射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后行剖宫产有利于胎儿能量代谢和利用,预防新生儿心肌早期损伤,提高剖宫产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维持新生儿内环境的稳定。磷酸肌酸钠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2例分娩前孕产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PT、PT-INR、FIB、TT、APTT分娩前孕产妇组分别为10.73±1.35、0.89±0.058、4.71±0.79、15.795±2.21、30.62±3.35,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65±1.18、1.02±0.055、2.77±0.405、15.52±2.01、30.86±3.08,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门、PT-INR、FIB有统计学意义(P〈0.01)。TT、APTT无差异(P〉0.05)。FDP、D-D分娩前孕产妇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9%、24.6%,明显高于非孕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1.2%。结论: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分娩前孕妇作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5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S1组(69例)、S2组(51例)、S3组(30例),按损伤部位分为A1组(34例)、A2组(59例)、A3组(57例),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与纤溶指标。结果研究组各损伤程度亚组PIJT、D—D、Fbg、PT、TY、APr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S2组、S3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趋势经Spearman检验,PLT、D—D、PT、1tr、APr】陌与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Fbg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研究组各损伤部位亚组PⅡ、D—D、Fbg、PT、T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A1组骨折患者较对照组下降,A2组颅脑损伤及A3组多发伤患者较对照组显著升高;D—D:A1组、A2组、A3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升高。A2组低于A1组、A3组;Fbg:A1组、A3组较对照组下降,A2较对照组升高;PT:A1组、A2组、A3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升高,A2组高于A1组、A3组;TT:Al组、A2组、A3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升高,A3组最高,A1组最低:APTT:A1组、A2组、A3组患者均较对照组升高,Al组最高,A2组最低。结论严重创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并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不同部位损伤凝血和纤溶指标变化不同与发病机制相关,其中D-D与Fbg适于作为临床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5.
俞黎铭  柴芸  冯国芳  陈丹青 《浙江医学》2010,32(8):1201-1201,121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晚期妊娠单纯羊水过少孕妇治疗前后羊水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单纯羊水过少者47例,以丹参注射液30ml+5%葡萄糖500ml,另加林格氏液1000ml+VitC20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24h内测量羊水指数(AFI),抽取孕妇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治疗后患者AFI有显著提高,PT、APTT延长,Fbg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TT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妊娠晚期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倾向,对治疗羊水过少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于围生期血液高凝状态的预防效果及使用安全性评估。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68例,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低分子肝素组101例,对照组仅给予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同时填写治疗效果调查表,评估孕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孕妇中,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D-二聚体、Fb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T、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剖宫产共5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 min,与对照组的平均时间31.24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现1例注射部位的血肿,1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结论:速碧林能有效地降低PLA、D-二聚体的含量或活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建议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它与普通肝素相比,对于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更适用于孕妇血栓性疾病及DIC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