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压干预治疗组和非干预组,在发病后48h内给予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在人院24h内下降幅度最大,以干预组明显,非干预组患者人院第5天血压趋于稳定状态。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l3,P〈0.05),且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饮食指导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在常规药物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本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与干预前对比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有利于缓解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合理血压调控组(治疗组)与传统降压组(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时及第1d,7d晨起血压,记录住院时及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d与第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d时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李慧 《当代医学》2016,(21):99-100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04±3.55)d短于对照组(14.57±4.27)d,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24±5.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8.02±6.18)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加速作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评定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 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736-4738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后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符合试验要求的对象20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观察2组的康复情况和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2组患者CSS、GC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CSS、GC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2±3.1)d,显著较对照组的(14.1±3.5)d缩短(P<0.01)。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并加快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疗法对卒中后高血压的影响及对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心理干预组(46例,简称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综合心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心理疗法不仅有助于卒中后高血压的恢复,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可提高缺血性卒中药物治疗的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廖琦  周冀英  谭戈 《重庆医学》2007,36(9):812-814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压(BP)水平,探讨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62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及对CPPI、CP、BP进行7~14d的动态观察,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临床NFDS的变化与CPPI、CP及BP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与评分变化率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与CPP的改善密切相关(P〈0.05),而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ICP的控制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善脑灌注上,而脑出血急性期则应更注意ICP的控制。血压在急性期并不是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护理效果、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为(7.22±1.45)d,住院时间为(14.06±1.97)d;干预组病情控制时间为(4.62±1.06)d,住院时间为(10.53±1.22)d。干预组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活化脑细胞,控制血糖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出院指导。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对比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卫生行为的变化。结果: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及总分分值与护理前相比明显增高,经比较(t=4.886、7.254、6.335、7.172,P〈0.01)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物质生活维度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则(t=1.261,P〉0.05)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前NIHSS评分为(8.23±2.18)分,护理后NIHSS评分为(5.21±1.03)分,经比较(t=14.529,P〈0.01)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护理后遵医用药、心理平衡、坚持锻炼、合理膳食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经比较(χ2=11.364、10.691、9.321、10.665,P〈0.01)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不良的卫生行为,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治疗急性脑梗塞过程中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与单纯采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本文以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过程中,与单纯采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方法相比,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2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31±3.9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t=3.242,p0.05);患者死亡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x2=2.486,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加快其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入组时在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组时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精力、疼痛、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情感6个方面的NHP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能够针对脑梗死的恢复特点进行护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蕊 《河北医学》2014,(3):423-42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90例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水平。同时根据脑梗死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观察组组间心肌酶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AST、CK、LDH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各项心肌酶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5),随着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意识障碍组患者各项心肌酶指标均较无意识障碍组显著增高(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增加,心肌酶指标可作为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的危险因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50例确诊为AMI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25例对照组病人发病危险因子,采用常规的功能制护理;分析25例实验组病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子,在病人入院后的不同时期,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结果年龄大、高血压、吸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AMI的主要危险因子,发病率从14.0%至82.0%,针对上述因子的干预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再梗死,心功能障碍及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起了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季文锋 《河北医学》2013,(12):1827-182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O.05),同时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研究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面积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诊治特点和常见病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不同面积脑梗死129例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43例)和对照组(非大面积脑梗死8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出现意识障碍、完全偏瘫、失语、进行性颅内高压的比例高,梗死病灶分布范围广,并发肺炎、梗死后脑出血、应激性溃疡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条件Logistic回归(按照1:2比例)分析常见病因,其中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史、脑卒中史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症状重,预后差,及早干预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降低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