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年龄≤40岁的AMI患者40例作为A组,年龄〉40岁的AMI患者4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A组中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B组,A组中多无心绞痛、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A组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比率明显高于B组,单支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B组。B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青年人AMI以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为重要危险因素,多为单支病变,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2.
PTCA及冠脉支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Stentin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即刻或一周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进行急诊或择期PTCA及Stent-ing。结果病变血管58支,扩张57支,成功率98.3%,置入支架50枚,成功率10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或早期进行择期PTCA及Stentin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并发症少,能改善缺血及顿抑心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 ,危险因素≥2个者占88.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多支病变比率占65.2% ;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B型、C型病变的比例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1)。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致病过程 ,并不完全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 ,还与粥样斑块病理学稳定性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症[1].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分成6组,分别统计住院30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多变量分析各临床参数,估计贫血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A、B、C、F组心性死亡发生率为15.62%,9.52%,5.88%,5.26%,高于D、E组(1.85%.1.72%),有统计学差异(P〈0.01)。A、B、C、F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D、E组(12.5%,7.14%,7.84%,5.26%vs1.85%,1.72%),有统计学差异(P〈0.01)。A,B,C,F组心绞痛恶化发生率分别为15.62%,14.28%,7.84%,5.26%,与D、E组(3.70%,3.4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贫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贫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症。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未来8~10年发生心肌梗死危险高达20%。2004年9月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上公布一项欧洲心脏调查:高达“2/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本文对比分析了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AcS患者169例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旨在进一步了解糖代谢异常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中青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6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均为男性。临床特点:胸痛84例(79%)、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66例(62%)、心电图异常89例(84%)、有冠心病家族史51例(48%)、有精神压力与创伤76例(72%)、合并高血压50例(48%)、体质量超重59例(56%)、糖耐量异常36例(34%)、高胆固醇血症81例(76%)、低密度胆固醇升高88例(83%)、吸烟81例(76%)、高尿酸血症82例(77%)。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占73%。95%以上患者选择PCI术。结论中青年ACS患者女性极少,精神压力与创伤为主要诱因。常伴胸痛症状,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多为单支病变,心电图大多异常。统计分析表明:精神压力与创伤、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耐量异常、肥胖、胆固醇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80例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的关系及其治疗进行分析,获得较全面认识,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方法:(1)对80例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作左、右冠脉造影,记录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分布优势类型等。(2)证实病变≥50%直径狭窄者,依年龄、性别、病变累及冠脉数量程度及冠脉优势性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检出率为80%(64/80例),男性发病为女性3.3倍;右优势分布者占81.25%,左优势分布者占11.25%,均衡型占7.5%;随着病变累及冠脉支数增多平均年龄增加;LAD受累最多,计38支(40%);重度以上狭窄支数占55.26%,其中22例心梗中20例≥90%。结论: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冠脉分布多数为右优势;病变多累及LAD,其次为RCA、LCX,病变范围多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心梗患者病变多为严重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岁ACS患者174例为青年ACS组,同期60~75岁ACS患者191例为老年AC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征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青年ACS患者中男性、超重/肥胖、吸烟者比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老年组。青年ACS组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比最高,老年ACS组中不稳定心绞痛占比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ACS患者多为男性,超重/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青年ACS患者中占优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老年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 (EC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10 %。ECG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80 %。ECG表现前壁缺血改变以左主干、左前降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缺血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轻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以多支血管中、重度病变为主 ;静息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以多支血管 (均有左主干 )、重度或完全血管闭塞病变为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 ,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改善临床近期预后 ,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应尽早行CAG检查 ,对ACS患者早期正确诊断 ,了解病变血管部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以利于及时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158例ACS患者的ECG、CAG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58例ACS患者中,145例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病变,13例未见明显病变;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且以中、重度狭窄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I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心电图ST段改变呈多样性,以ST下移和ST无变化为主;ST无变化者,以反映多支中、重度病变为多.结论 ECG与相应冠状动脉存在关联性,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但对多支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偏低,临床上需准确判读ECG,以给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时发生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7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 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术中cTFC结果将患者分为CSF组和冠脉血流正常对照组,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F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慢血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计59例(19.8%)患者出现慢血流事件,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OR=1.276,95%CI:1.132~3.224, P =0.012)、罪犯血管的靶病变长度( OR =1.436,95%CI:0.635~1.382, P=0.037)、血栓负荷评分( OR=1.108,95%CI:1.085~2.103, P=0.018)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 ROC曲线下面积0.783, OR=1.502,95%CI:1.324~2.531, P=0.005)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69.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术中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19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为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为对照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419例AMI患者中,2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占5.01%),观察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烟、过度悲伤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较对照组增多(P<0.01),而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左室功能较好且梗死部位以下壁者居多(P<0.05)。结论约有5.01%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此类患者既往多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以年龄轻、吸烟和过度悲伤、患有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梗死部位多为下壁、心功能较好为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微小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发生血栓自溶而致造影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男性(年龄≤44岁)共200例,选取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青年男性104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老年男性89例为老龄对照组,观察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血脂、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表示.结果 (1)与青年男性对照组比较,青年男性心梗组在吸烟、肥胖、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较多(均P<0.05),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高(P<0.05),血红蛋白较低(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男性急性心梗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 OR=11.020)、2型糖尿病(OR =5.805)、高血压病(OR=4.428)、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2.883)、吸烟(OR =2.153)及低血红蛋白血症(OR=1.034)(P<0.05).(3)青年男性心梗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14例,单支病变109例(54.50%),其中前降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42例;三支病变35例.青年男性心梗组中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心梗组(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低血红蛋白血症是青年男性发生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住院患者792例,按照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数据、基础疾病并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五聚素3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分别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对照者的血浆五聚素3(PTX3)水平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水平与ACS的相关性是否强于血清hs-CRP水平.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正常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8例,其中SAP 22例(SAP组),ACS 36例(ACS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入院第2天的血浆PTX3、血清hs-CRP水平及各项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浆PTX3水平取对数后服从正态分布.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CS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血浆PTX3对数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为协变量进行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对数的参数估计值B=2.32(P<0.05),血清hs-CRP的估计值B=0.447(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主要表达于脉管系统的血浆PTX3与ACS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估BNP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发病72h内NSTE-ACS患者115例,测定BNP,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并记录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按BNP水平分为BNP>80ng/L组和BNP≤80ng/L组,比较各组间资料的差异;分析BNP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Gensini积分>20)的界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评价该界值的独立相关性。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BNP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中位数66.4ng/L vs.275.0ng/L,P<0.01),BN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均P<0.01)。BNP>80ng/L的患者出现0或1级TIMI血流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更高(均P<0.01)。BNP与Gensini的相关性良好(r=0.622,P<0.01)。ROC曲线分析后显示,BNP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67,P<0.05],以BNP=80ng/L为界值时,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6.7%、79.3%和77.3%,Logistic回归分析BNP>80ng/L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39,95%CI:4.153~34.899)。结论 NSTE-ACS患者中,BNP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