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方法 选择对照组2005年8~9月收治的年龄为1个月~3岁的患儿97例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全体护士进行系统培训,2个月以后统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加强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系统培训在小儿浅静脉留置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文决 《现代护理》2006,12(21):1993-1994
目的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方法选择对照组2005年8~9月收治的年龄为1个月~3岁的患儿97例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全体护士进行系统培训,2个月以后统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加强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重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美娟 《当代护士》2016,(7):138-139
目的探讨针柄针梗一体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在本科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在穿刺成功后,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和改良后的固定方法。2014年11月单日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为对照组,2014年11月双日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为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需要重新穿刺患儿的人次,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输液过程中重新静脉穿刺率为11.65%,实验组为4.19%。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0.13%,实验组为98.6%。两组重新静脉穿刺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固定牢固,节约材料及操作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缓解了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及要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加强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士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头皮静脉输液是婴幼儿给药的重要途径,头皮静脉输液失败可导致护患矛盾的发生。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取得家长的信任,现将头皮静脉输液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1头皮静脉输液失败原因分析1.1操作者判断失误由于婴幼儿血管充盈差,特别是失水、失液的患儿血管干瘪,穿刺时常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有创操作手段和主要用药途径。由于儿童的静脉细小,且因哭闹、情绪起伏等,外周静脉较难被看到或摸到,穿刺较成人困难[1]。静脉输液时的穿刺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2]。为使儿科门急诊护士能在静脉输液时快速准确地找到血管,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身心痛苦,提高患儿家属对门急诊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等,科室自2016年8月  相似文献   

7.
杨黎星 《上海护理》2005,5(5):42-43
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儿科疾病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特别是掌握困难头皮静脉穿刺技巧是儿科护士赢得家长信任,减少护患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临床实践,现将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文娟 《全科护理》2010,8(32):2930-2930
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操作,总结出负压穿刺的方法,即通过放低输液袋,让其平面低于被穿刺患儿的头部,结果此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易于单人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本研究对年轻护士就如何有效固定患儿的穿刺体位、如何通过体位促使头皮静脉更好的充盈、操作者在静脉穿刺中所取体位姿势进行培训,从而规范年轻护士在静脉穿刺技术中使患儿处于更有效的制动体位、使自身处于更节力稳定的操作体位。方法分别对患儿常用的三个穿刺部位(头皮、手背、足背)如何选取关键点使患儿制动对护士进行培训,并演示通过45°(头低足高位)的Trendelenburg 体位促使头皮静脉充盈,并对实际操作中常用的3种操作体位(坐位、下蹲位、站立位)进行演示、对比、分析、体验,让护士自觉选取适合坐位的操作体位。结果分别调查培训前后每位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后渗漏例数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中,我们通过力学原理的运用、分析,规范患儿穿刺时体位固定的关键控制点、并通过45°(头低足高位)的Trendelenburg 体位促使头皮静脉充盈、显现,引导护士自觉选取坐位的操作体位,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了输液渗漏,使许多患儿避免了再次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韩秀丽 《护理研究》2011,25(30):2779-278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如何提高护士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以及提高患儿亲属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项目上的差别。方法:应用临床护理操作指导对不同职称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评价,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使用留置套管者和头皮针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是467.5+/-82.9秒和316。3+/-78.5秒。进行头皮针穿刺时,护师所用时间较护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的最常见的失误是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免洗消毒液(34%).排气时未能保护好针头,违反无菌原则(26%)。护师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要少于护士,而对病人资料的收集护师要多予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护士,护师的静脉输液操作满意度没有差异。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的培训,完善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节约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医院静脉治疗小组,通过收集分析全院各科室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新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及考核,从管理上减少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干扰因素。结果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病人对护士技术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静脉治疗小组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最佳静脉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将住院病人进行分组,单日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共穿刺240例次。均选用上肢浅静脉,2组选用相同血管,由专人操作,环境温度相同,药物相同。双日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单日组采用压痕穿刺法,针头斜面向左的方法进行穿刺。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日组病人疼痛反应轻,对组织盖管损伤小,液体渗强均少于双日组(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双日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压痕直刺,针头斜面向左在上肢浅静脉穿刺中是最佳方法,安全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行静脉套管针穿刺术、年龄为65~85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常规操作;观察组,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后进行操作,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8.41%vs.81.09%)及患者满意度(98.41%vs.75.68%)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套管针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护生心理干预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护生实施心理干预能否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操作前心理干预,每位护生对2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65.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9.5%,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理因素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时的最佳体位。方法将16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背兜式静脉输液体位,对照组采用家长怀抱式输液体位,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时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输液量达50ml以上重新穿刺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新穿刺率为1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52,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721,P〈0.01)。结论背兜式静脉输液体位优于家长怀抱式输液体位.值得在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17.
刘协娣  蒋亚芬 《全科护理》2009,7(32):2993-2994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镇江地区的7家乡镇卫生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每月各家乡镇卫生院选取30例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580份。[结果]病人对护理人员的环境介绍、医生护士介绍、病区制度等入院介绍满意率较高(〉90%);护理人员在操作熟练、病情观察、及时巡视发现病情方面满意率不尽如人意(〈85%);用药指导、应急处理满意率较低(〈80%)。[结论]应调动护士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与积极性,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优化护理服务的工作流程,加强和病人的沟通,采取健康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冲突管理的方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护士从上下级和同级冲突2个层面进行倾向型管理干预。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进行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工作满意度得分;并对干预前后护士离职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同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护士总体满意度分别为(68.67±10.58)分和(79.18±10.01)分,其中内部满意度分别为(39.35±8.19)分和(45.78±7.73)分,外部满意度分别为(28.53±7.93)分和(33.82±8.6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离职人员明显减少,其中因环境不满的离职人数较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冲突管理方法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患者对护士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感染科轮转的低年资护士96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8人,对照组48人。观察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出科考核成绩、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价、病人对护士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科考核成绩、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病人对护士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CMC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和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数据,与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满意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明显增多。结论: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密切医、护、患关系,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作用,促进初级责任护士的成长,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达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