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大庆市所辖四县一区中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和98年整个农村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实际,从1999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实施中医“十百千万”工程(针对我市农村四十余种常见病、多发病,选择百余个偏方、验方和验、简、便、廉的中药处方,培训千余名乡村医生,为百余万农民服好务)。通过上下努力,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大庆市所辖四县一区中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和98年整个农村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实际,从1999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实施中医“十百千万”工程(针对我市农村四十余种常见病、多发病,选择百余个偏方、验方和验、简、便、廉的中药处方,培训千余名乡村医生,为百余万农民服好务)。通过上下努力,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一是农民群众基本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诊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网,较好地解决了三级防治网网底破损…  相似文献   

3.
切实把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适应当前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而且是关系到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防止出修正主义的重大问题。全省中医工作者已经行动起来,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下乡巡回医疗队,防病治病,为农村培训不脱产卫生人员。中药是中医用于治疗疾病的必需武器,中医和中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中药工作者也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决贯彻执行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这一指示,更好地配合医疗工作需要,使中医中药工作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海派中医"特征及上海中药老字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中医"是在上海的清末民初,滋生于"海派文化"的土壤,以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医群体为代表,中西医学交融并举,在一种特定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医学文化现象。"海派中医"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变化"的鲜明特征,在近代中国医学史上,曾一度引领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当时全国中医界最繁荣、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部分。故以上海中药老字号中著名的"四大户"、"八大家"为例,诠释"海派中医"特色。对于我们认识"海派中医",借鉴上海近代中药老字号的成功经验,启迪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坚持以"中医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为中心,倡导"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原则,形成了"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和技术特长。金教授博学广识,注重实践,被誉为"国药泰斗"。提倡中青年医师,一定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严把药材质量关,提高临床疗效,以中医对中药的使用为基础,中药对中医的指导为准绳,实现"医药圆融",传承中药,发展中药。  相似文献   

6.
谭松林 《中医药导报》2001,7(8):387-388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农村中医工作的根本指针,搞好农村中医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搞好农村中医工作必须加强农村中医机构网络建设,走科技兴医之路,同时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医西化"是个值得关注的老话题.中医与西医,在理论依据、诊断手段、治疗法则及药物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中医西化会产生五大危害性一是扼制了对中医玄妙的探究,二是妨碍了中药优势的发挥,三是阻滞了中医技巧的进步,四是影响了中药的治疗效果,五是影响了中医人才的培养.因此应扼制"中医西化"趋势,发挥中医独特的功能,不能将两者生搬硬套地揉和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属中医"白庇"、"疵风"范畴.发病有一定季节性规律,无传染性.角药源自"君一臣二,奇之制也"理论,是3味中药协同应用,灵活加减应用.已故甘肃省名老中医何炳元教授从医40余载,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善用角药,遣方组方.尤其在临证辨治银屑病时,针对血热、血燥、血瘀和...  相似文献   

9.
据健康报报导,近四个月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医院、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十个卫生部在京直属单位,贯彻执行党和毛主席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开始掀起了一个下农村为农民服务的热潮。据最近不完全统计,在京直属单位抽调了一千五百四十余人组成了五十多个农村巡回医疗队和若干个卫生工作队,去农村为农民防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解毒化浊祛瘀"综合方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对照组、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基础治疗下加上中药口服、中成药静脉给药、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烫疗等中医"解毒化浊祛瘀"综合治疗,疗程60天,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肝功能指标、凝血功...  相似文献   

11.
高克俭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多种疾病50余载,其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他以"西学中"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开创性的"望、闻、问、切、触、叩、听、仪"八诊之诊法,通过该方法可尽可能多获取患者信息,然后把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找出适合于中医传统的创新结合点。八诊的提出,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之优势,又融合了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能最大限度的对患者充分评估病情,为中医的"真正的整体观"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及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可分"学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性理论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而且还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当今科学技术的融人使中药药性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章从中药的物质可分性和功能可分性两个方面提出了"中药药性可分"的观点,旨在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涵,拓展其发展空间,更好地指导中医药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的辅佐药。中医处方中加入“药引”后其药力可直达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引经药”也称使药,是组成中医处方的基本原则之一,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中药疗效,简要总结了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4.
由香港新世界公司、美国康柏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等7家股东投资300万美元构建的中药信息网络系统--"中药通”的股东签字仪式日前在成都举行. "中药通”将全面开发中医药数据资源,包括中医药综合新闻、中药贸易咨询、中药品类特讯、中医研究、当代名医、远程医疗咨询、中医文献报道、中医论坛、中医药电子商务.同时,"中药通”将聘请海外高级人才运作管理,引入先进的概念和机制,达到高速成长的目的.目前,"中药通”已列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信息网络中心的重要建设项目. (曹玄林供稿)  相似文献   

15.
春节过后,校友高天爱教授掷下其新著《最新中药材真伪图鉴》一册,展卷拜读,深感高教授对中药真伪鉴别之精深,大著对当前中药掺杂作伪、真假难辨的混乱局面,有正本清源之功. 众所周知,中药是中医战胜疾病的主要手段和武器,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药市流通的中药材饮片约在4 000余种左右,多以野生为尚,采集零散,复杂,"同物异名"与"同名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它在配合中医治疗、提高中药疗效、保障用药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中药炮制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用药经验的总结,为后世中药炮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颈椎病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深入的开展中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我们查阅了近10年来的50余种有关杂志,收集到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报道46篇,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所查阅的46篇文献,分别来源于19种杂志。报道较多的依次有陕西中医、中医杂志、中国中医骨伤杂志、新中医、中西医结合杂志、辽宁中医杂志。从文  相似文献   

18.
"冬病夏治"运用三伏药贴之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伏药贴是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贴敷穴位(所谓"天灸")的一种外治法.此法以中医"春夏养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理论为本,于伏天使热药之力透入特定穴位以助阳,治疗某些冬季易发的寒性病(如哮喘等),取得"冬病夏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海音  李璟 《中国针灸》2007,27(10):745-748
秦亮甫教授综合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近年来归纳出"头八针"治脑病的学术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及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本文介绍秦教授以"头八针"为主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癫痫、颈椎性眩晕,以及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验案。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分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传统中医多从"行气活血、通阳宣痹、散寒活血、益气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等角度出发进行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冠脉痉挛是老年冠心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解痉止痛可做为基本治法之一,目前中药"解痉止痛"法则仅在个别文献中略有提及,尚未明确将其作为治痛基本法则,对解痉止痛中药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老年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阐述了解痉止痛法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思路,并对解痉止痛中药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