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医火灸疗法是藏医外治法之一,千百年来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疾病,有独特效果。艾灸是火灸中的主要灸法,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心血管病、妇科病、胃肠病、肝胆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之功效。“凡用他法不能治愈的疾病,灸法一般皆可收效”;“药之不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这是古人对灸法的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藏医灸疗法是藏医四大疗法中外治疗法范畴,热灸疗法是藏医灸疗中的疗法之一。在藏医巨著《医学四续》中专章论述艾灸疗法的功效等内容。在临床应用中灸疗分类很多,作为灸疗中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艾灸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对多专科疾病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藏医学根据疾病性质将所有疾病分型为热性疾病和寒性疾病,艾灸疗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性疾病,培根及隆引起的寒性疾病,譬如颈  相似文献   

3.
藏医外治法是指用器械或外用药物治疗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外治法有放血、按摩、擦身、火灸与艾灸、拔罐、敷(热敷与冷敷)、汤药熏、穿刺、药水浴等多种方法。根据其手段的不同,分为温、强、烈3种,温和的治疗法有罨敷法、药浴疗法、涂擦疗法3种;较强的治法有放...  相似文献   

4.
非药物疗法是指药物疗法以外的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手术等,它可以避免药物疗法的一些毒副作用。《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非药物疗法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主要有火灸疗法、放血疗法、穿刺疗法三种,此外还有切除疗法、割断疗法、剜除疗法、拔除疗法等。所用器械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即:①检查疼痛用的器械;②各种手术钳;②放血用的各种机械;④穿刺用的各种器械;②其它各种小件器械等。这些器械治疗的发明使用,均表明至迟在公元八世纪,藏医非药物疗法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为了继承发扬藏医非药物疗法的成就,吸收藏医治病的精华,笔者不揣浅陋,特将藏医非药物疗法中的火灸疗法,放血疗法及穿刺疗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议梅花二十四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梅花针灸学派吹灸疗法、点灸笔灸、灸架熏灸、通脉温阳灸、脐腹灸、胸阳灸、头颈灸、按摩灸、肢体灸、管灸、足灸、温针灸、化脓灸、隔物灸等14种单式灸法的命名原则、治疗器械、操作方法、适应病症、理论依据,以及在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的指导下,两种或多种单式灸法相互配合应用的10种组合灸法,提出将灸法分为化脓灸和温和灸、隔物灸和非隔物灸,将灸疗器械分为治疗性艾灸器械和辅助性艾灸器械.  相似文献   

6.
艾灸疗法是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中医外治法。《灵枢·官针》:“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艾灸的治疗效果十分突出。但传统艾灸操作方法复杂,难以有效解决艾烟的问题,在一定条件下限制了艾灸疗法的应用。长期以来,市场上的艾灸器材种类繁多,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虽然给人们带来一些便利,同时也一直存在着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7.
试论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是以艾叶为原料的灸治疗法 ,其疗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艾灸的疗效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加以研究。1 灸治的刺激量《理瀹骈文》云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也。”故笔者认为艾灸疗法亦应同内服药一样 ,重视“量”的研究。《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旨》云 :“凡灸诸病 ,必火足气到始能愈。”说明灸疗必须要有足够的“灸量” ,即医者应根据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寒热虚实及患者耐受力的大小 ,决定艾灸的刺激量 (如艾炷的大小、壮数、灸治时间的长短等 ) ,使之直达病所 ,“火气充足 ,始能去痼冷疾”(…  相似文献   

8.
疮疡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外科疮疡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多灸患部穴、关节部穴和上背部穴;多灸经外奇穴,选灸大肠经穴与膀胱经穴;常用直接灸,也采用隔药灸,选用的药物有大蒜、豆豉、附子、硫磺、薤菜、巴豆、鸡子白、苦瓠、蛴螬等,还采用熏灸法,包括神灯照、桑木灸、青布熏、信石熏等。  相似文献   

9.
《备急灸法》又名《备急灸方》,是研究古代急救医学及灸疗学的一部重要文献,该书将许多运用艾灸治疗急性病症的方法汇集在一起,附上多幅图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编辑成册,对当今的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概括了《备急灸法》论灸法的学术思想,并从急症施灸宜趁早;艾灸方法详实用;艾灸用量宜十足;取穴部位少而精;取穴方法简便行;艾药并用疗效灵等6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备急灸法》的论灸特点.  相似文献   

10.
蔡焦生  牛琳 《河南中医》2006,26(5):61-62
艾灸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灵枢·官能》已有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另据《医学入门》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疗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治疗目的。换句话说就是灸疗具有促进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某些病人的特殊生理及病理情况,使用艾灸对病人进行治疗往往能起到积极的治疗效应,现仅艾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及术后尿潴留举隅如下。1顽固性呃逆1.1一般资料43例患者中,男34例,女9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其中胆结石术后7例,贲门癌术后3…  相似文献   

11.
鲁熹  罗玲 《光明中医》2022,(12):2114-2116
任督二脉灸疗法是集艾灸与药物于一身并对经络进行刺激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其具有施灸面积大、灸量足、渗透力强,治疗范围广泛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艾灸疗法,任督二脉灸疗法贯通任督,调和阴阳的整体调节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分析任督二脉循行路线的贯通性,任督二脉与阴阳和三焦的整体关系以及任督灸疗法“穴、药、灸”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进而阐明任督二脉灸疗法“整体调节”优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通过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历史悠久,治症甚多,寒热虚实皆可用之,有"灸治百病"之说。然观当今之临床,艾灸疗法的使用式微。为更好地继承与创新,探讨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规律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灸药结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1例、药物组29例、灸药结合组33例,分别采用四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等穴;口服内异症基本方;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评分,并观察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清CA125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但灸药结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灸药结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艾灸或中药治疗,灸药结合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溯源藏医学发展由来,可知其吸收了中医学、吠陀医学、波斯医学、拜占庭医学等多种医学思想,形成独有的理论体系。通过撷取解析《四部医典·秘诀续》所列疾病中涉及针灸的相关内容,对藏医学脉穴体系以及放血、艾灸等外治疗法的特色与应用进行分析,重点介绍火灸法之烙灸、霍尔灸,放血中分离汤、油治法的应用以及交替疗法。同时,以水鼓痼疾、头部创伤所用外治法为例,说明《四部医典》所体现的藏医针灸疗法思路,以期对藏医学针灸疗法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已广为采用 ,而艾灸应用并不普及。针刺与艾灸都是在《黄帝内经》所统一的经络 ,腧穴上施行的防治疾病方法 ,故属同科 ,合而称之为针灸。自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甲乙经》起 ,在每穴下注明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 ,艾灸壮数及针灸注意事项、禁针禁灸等 ,为临床应用作出了明确规定。由于针刺与艾灸取材不同 ,操作各异 ,适应范围也不完全相同 ,故历代医家各有所偏。但均不排斥“一针、二灸、三服药”这一法则 ,而且对“针之不到 ,药之不及”病症 ,用“必须灸之”。说明灸能弥补针药不足 ,解除一些难治性病症 ,也是对灸之独特功效作了百分之…  相似文献   

16.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作用。艾灸的类型根据使用的原料不同有清艾条灸、药艾条灸、红外热敏灸:根据艾灸的剂型有艾条灸、麦粒灸、薄棉灸;根据艾灸手法有回旋灸、雀啄灸、混合灸、急灸、缓灸;根据隔物不同有隔物灸、直接灸,其中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等。  相似文献   

17.
雪域文化蕴育了博大精深的藏医学,藏医疗法种类众多,内容丰富,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仅藏医外治疗法就有18种之多,其中放血疗法和艾灸疗法就能体现出藏医治疗特色的一种主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灸法能提高机体的镇痛、免疫和自身调节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临床上很多痼疾沉疴,针药所不能愈,用灸而奏效者,屡见不鲜。艾灸疗法效应的生物物理机制,五十年代有作者认为,灸治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刺激皮肤感受器,以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近年来也有类似报导,如:陈氏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上观察到,艾灸、电烙灸、电炉丝灸、石英灯灸都有抑制心率减慢的效应,王氏等用艾灸和器械[灸光灸[(8301型)],油光灸和微波]治疗腱末端病的疗效相似,因此有人认为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根本,但也有人报导  相似文献   

19.
1 方剂来源及其演变 “五味甘露药浴”,最早记载于公元8世纪著成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该书后续医典第23章械浸浴法,曰:“浸浴疗法有水浴、缚浴之分,水浴通常则为热水浸之,适宜治疗肢体僵直、疮疡……等疾患。若此法无效,则用五味甘褥煎之”。首次提出了五昧甘露药浴及其用途。但对其药物组成、刺量、制法等书中并未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20.
张仁 《家庭中医药》2019,26(7):30-33
<正>"灸"的本意是烧灼,给一般人的印象,灸就是用燃着的艾绒烤灼穴位。其实,现代施灸的方法远不止于此。灸法包括温热灸和非温热灸两个大类。温热灸中,又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艾灸法是最常用的灸法,有艾炷着肤灸法(也叫直接灸法)、艾炷隔物灸法、艾条悬灸法、艾条压灸法、铺灸法(又称长蛇灸)及艾灸器灸等。非艾灸法有线灸法,较常用的有壮医药线灸、线香灸等;点灸法,如用于防治小儿腮腺炎的灯火灸等;传统的灸法,如黄蜡灸、药锭灸等。另外,尚有藏医火灸法和蒙医灸法,都含有艾灸法和非艾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