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儒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80-268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3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7.2%(16/93),它与患者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并发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术后应早期加强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充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镇痛,早期活动,防止或减少低氧血症,从而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儒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206-220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手术93例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比例为5.4%(5/93),它与患者年龄、吸烟、术前有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高龄、吸烟、术前有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术后早期加强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充分的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镇痛,早期活动,营养支持,防止低氧血症,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8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FEV1/FVC<70%、手术时间>3.5h、术中失血>600ml、弓上及颈部吻合等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具备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在术前有效控制血压,加强心肺功能锻炼,改善营养状况,术中轻柔操作,术后给予有效镇痛、鼓励有效排痰、保持胃管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887例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收集2006-01/2006-12 8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FEV1/FVC〈70%、手术时间〉3.5 h、术中出血〉600 ml、弓上及颈部吻合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保持胃管引流通畅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21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45例术后48 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者45例(8.6%),包括联律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患者年龄超过70岁、氧合指数150 mm Hg、全肺切除手术、术前肺功能减退、高血压及低血钾的患者,发生术后心律失常概率明显增加;其中术前肺功能减退和全肺切除手术是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促进有效排痰、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3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并于术后进行连续72 h以上心电监护,观察分析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4例,发生率为44.50%.其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颤等.年龄(≥65岁)、FEV1/FVC≤70%和/或MVV%≤60%、术前ECG异常、术后24 h失血≥500 ml、术前血钾≤4.0 mmol/L及多切口手术方式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200例进行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及预防。结果:有很多的因素是导致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尤其是高龄人群(≥62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低血钾症以及术前肺功能消退和心电图异常都是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结论:综合分析患者术前的基本状况,对术后造成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及早正确的处理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10例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心律失常的原因有: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后肺血管丛迅速减少、纵隔移位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及心脏后负荷增大;全肺切除时易损伤迷走和交感神经在主动脉弓与支气管分叉处构成的心丛,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疼痛、失血、缺氧及电解质紊乱;术后胸腔压力失衡、患者过早过度的活动等因素。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戒烟至少2周,通过综合治疗改善肺功能;术中预防;术后要注意早期充分地供氧,防止低氧血症,持续有效地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胸腔压力平衡等措施。认为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所致,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1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和护理特点,以期提高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3例70岁以上低肺功能食管癌惠者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惠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6例、心律失常25例,5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术前重点做好呼吸道准备,加强肺功能锻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呼吸功能,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早期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等,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8例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的临床病因分析,发现高龄、过度肥胖、长期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心肺功能差以及术后有胸内并发症者容易发生.术前正确了解肺功能测试结果,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及麻醉方式的改进可显著降低术后呼衰的发生.术后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充分供氧,密切观察呼衰的临床表现,一旦呼衰确定,尽早使用呼吸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积极控制感染,避免容量负荷过多,尽早发现并处理胸内其它病变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70~85岁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5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4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年龄70岁、术前有合并症、手术时间4小时、全肺切除、术中低血压、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93%、术后电解质紊乱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70岁以上肺癌患者开胸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术前充分积极的处理,术中注意控制血压及缩短手术时间、消除术后缺氧和低钾血症等诱因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10例接受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资料,对术后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判断,分析各类相关因素与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手术刺激等因素与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有关。结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评估血流状态、降低心律失常诱发因素、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利于减少及控制术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对156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持续24 h心电、中心静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意识监护,并对其出现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护理.结果显示,心律失常与心电图、肺功能、吸烟史、手术时间、缺氧、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呈显著相关(P<0.05,P<0.01).因此,应加强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术日至术后3 d的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液体出入量等监护,术前进行有效咳嗽排痰的训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95例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资料,记录发生恶心呕吐的拟定相关因素及赋值。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发生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结果 495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55例,发生率11.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恶心呕吐与术前禁食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使用镇痛泵有关。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前禁食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使用镇痛泵,干预这些相关因素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探讨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和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方法,监测2015年7月~2016年6月1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住院资料。采用χ2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住院天数等9项变量与术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查找相关因素;同时统计医院感染发生人数、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标本送检等资料,比较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因素与术后医院感染呈现相关性(P0.05)。通过目标性监测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标本送检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年龄、糖尿病、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时间为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围术期有效目标性监测实施干预措施减少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幻肢痛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226例行截肢手术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幻肢痛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麻醉方式、术前疼痛、术后镇痛、并发症、残肢痛与幻肢痛发生相关(P<0.05),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截肢原因、截肢部位、假肢安装与幻肢痛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影响幻肢痛发生的独立因素分别为术前疼痛(OR=2.60),残肢痛(OR=3.70),全身麻醉(OR=2.94)和术后镇痛(OR=0.44)(P<0.05)。结论:术前疼痛、残肢痛、全身麻醉是幻肢痛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术后镇痛是幻肢痛发生的保护因素,对于预防幻肢痛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