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22例中1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总共发现27个病灶,其中15个病灶位于左叶,9个病灶位于右叶,3个病灶同时跨左右叶分布;大小3-15cm不等,平均7.4cm。21例CT扫描平扫为低密度肿块,1例因有脂肪肝,病灶呈稍高密度。肿块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动脉期17例表现为从病灶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边缘明显强化,4例为无明显强化;1例有邻近肝组织过度灌注征象;门脉期22例病灶均呈轻中度强化,呈向心性,病灶内出现不规则条状、片状强化影,延迟扫描病灶仍持续强化,并进一步向中央充填。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分析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为单发,3例多发;病变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5例;病灶直径3.5~13.5 cm;14例平扫呈低密度肿块,11例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10例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病人25例,全部做平扫加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5例平扫均见肝内略低密度肿块(左叶15例,右叶10例),动态增强肿块内部分呈明显低密度,肿块周围不完全线样强化15例(60%)。低密度肿块影内无定型强化区13例(52%),线样分隔结构10例(40%)。延迟5~8分钟扫描,肿块强化较动态扫描明显18例(76%),等密5例,低密2例。结论CT延迟扫描肿块内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典型特征,应可作为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型)7例,肿块内及周围伴有条状、管状肝内胆管扩张2例,肿块内钙化2例;不规则树枝状肿块(胆管周围浸润型)3例,均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腔内结节状肿块(腔内结节型)1例。动态增强:5例肿块型扫描早期呈边缘强化,延迟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2例肿块型动脉期显著强化,极度延迟强化,未出现延迟完全充填。胆管周围浸润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稍高密度,周围扩张胆管呈放射状至截断,胆管壁可见增厚强化并向肿瘤外聚拢而成星芒状。腔内结节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呈低密度。其他征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3例,邻近肝包膜皱缩2例,门静脉侵犯表现为线样征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扫描表现。结果15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形成型12例,管壁浸润型1例,腔内生长型2例。肿块形成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10例,等密度肿块2例;动态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肿块周边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4例均匀性强化,2例不均匀性强化,1例肿块中央始终无强化。3例动脉期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进一步强化;2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开始强化;延迟期增强。围管浸润型表现为胆管不规则的增厚;1例腔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强化结节;1例腔内生长型表现为胆管扩张,未见肿块。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病灶位于肝左叶7例,肝右叶4例;伴有肝内胆管结石3例,出现胆管扩张9例;肝叶局部出现萎缩5例.增强扫描呈轻度环状强化、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和均匀一致强化.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观察指标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模式。结果肿瘤大小约2.8~9.5cm,平均(5.6±1.1)cm。20例有周围性胆管扩张,3例有包膜回缩征,7例有淋巴结肿大,7例有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侵犯,4例伴有肝内胆管结石。平扫时肿块呈低密度,动态增强时,动脉期有19例、门脉期有21例见肿块周边环状强化,延迟期有23例可见肿块中心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文清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49-1550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征象和其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IHPCC患者采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CT征象,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3例中可见肿块22例。CT平扫示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示有21例肿块早期边缘轻度强化,中央区未见明显强化;18例延迟扫描期中央区强化逐渐明显,其中1例呈均匀性强化,3例中央区未见强化逐渐明显,但可见肿块边缘有强化消退征象;有1例肿块始终未见明显强化征象,亦未见肝内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区以丰富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对IHPCC进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肿瘤的CT表现决定于其组织病理学组成。  相似文献   

10.
彭晓容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5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和MRI扫描在诊断肝内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所有进行了动态CT增强(n=23)和MRI增强(n=19)扫描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形态、密度(或信号)以及动态增强表现以及继发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一肿块型36例,周围见卫星灶者6例;发生于右肝18例,左肝24例;肿瘤直径平均4.9±1.8cm(1.9-11cm)。平扫时,在CT上肿块均呈稍低密度,MRI上肿块呈稍高T2WI信号、稍低T1WI信号;动态增强时,23例CT扫描患者中,18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19例MRI扫描患者中,13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间接征象包括:周围性胆管扩张(n=17)、邻近肝包膜回缩(n=8)、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n=16)。结论动态增强CT和MRI在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门都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1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7例显示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其中位于左肝管3例,左右肝管汇合处2例,胆总管上端1例.所有病例均见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胆系结石5例,其中3例见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肝内转移.结论:通过CT平扫及结合3期动态扫描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强化特征及形态特点,并有利于观察肿瘤周围血管浸润情况和肝内的转移灶.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D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分析病变分型,病灶部位、大小、增强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局部胆管扩张、肝包膜局限性凹陷以及是否伴有胆道结石,结合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和统计.结果 9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位于肝左叶57例,肝右叶35例.病灶大小为2.5~ 12cm,平均为6.5cm.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CT值平均为41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呈不规则轻度晕圈状强化,境界不清,延迟期内部可见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63 Hu、74Hu和79Hu.延迟5分钟扫描病灶均呈进一步强化,平均CT值为82 Hu,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平台"型.89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融合,肝内胆管扩张35例,肝内胆管结石31例,肝叶变形萎缩33例,局部肝包膜凹陷29例.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CT征象是延迟强化的肝内肿块,缓慢上升-平台型时间-曲线是其特征强化规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和包膜凹陷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临床及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和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均为阴性,癌胚抗原(CEA)增高3例。肿块型胆管细胞癌8例为单发,肿块境界欠清;管壁浸润型胆管细胞癌2例,局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狭窄;远端肝内胆管不规则扩张7例;肝包膜内陷3例;病变处肝叶萎缩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钙化1例;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转移2例。线样或网隔状强化3例管壁浸润型增厚胆管壁有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及早检出病灶,对病灶作出准确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信号特征、伴随表现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7例肿瘤大小平均为3.1±1.6cm;平扫T1WI表现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时,13例动脉期瘤灶周边薄边环形强化,4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强化不明显,17例病例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向心性强化;其他征象包括:13例有病灶周围胆管扩张,4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6例有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胆管细胞癌多期CT增强扫描特征,为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经病理证实70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平扫、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单发胆管细胞癌70例,肝左叶发病居多(占64.29%),病灶直径平均6.5cm;伴肝内胆管结石25.71%,伴肝左叶萎缩20.00%。CT平扫显示肿块型45例,占64.29%,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动脉期显示病灶无强化14例,边缘轻度强化28例,静脉期显示病灶中心进一步网状强化14例,延迟期显示线状或不均匀网状持续强化18例;腔内生长型19例,平扫显示肝门部周边软组织肿块存在,动脉期显示肝门不周边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静脉期则进一步强化,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9例,平扫显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动脉期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则缓慢持续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利于胆管细胞癌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梁萍  方华盛  黄春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795-4797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术前均做了CT平扫,其中18例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20例均做病理检查。进行术前CT与病理标本对应切面的对照研究,观察不同CT征象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病灶内的延迟强化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理为大量纤维组织伴少量散在腺癌组织,部分病灶延迟强化区内的无强化区为凝固性坏死或同时含有大量黏液的存活癌组织。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征象对其诊断及在与肝细胞型肝癌等多种常见肝肿瘤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加深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肝左叶9例,右叶3例,左右叶同时受累3例;斑点状、小条状高密度影4例;邻近胆管扩张10例;肝包膜凹陷征5例;并发肝内胆管结石6例;延迟期扫描呈渐进性延迟强化15例;不规则细线状强化或网格样强化7例。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螺旋CT平面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乙型肝炎全套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查,24例患者行甲胎蛋白检查。结果30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后27例患者可见明显肿块,肿瘤病灶直径为3~14 cm,14例病灶位于肝左叶,肝右后叶8例,右前叶3例,1例位于肝门区,1例病灶多发;2例患者螺旋CT检查未见肿块病灶,征象可见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经增强扫描22例患者征象典型,8例征象不典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行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辅助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超声扫描(BUS).11例中,8例行CT扫描,其中4例为先平扫后增强,2例行动态双期扫描,另2例先动态后延迟扫描.结果 超声扫描所有病灶均呈低回声,均匀或不均匀.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边缘中等强度强化.双期CT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被膜回缩明显.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在与肝内其他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萍方华盛  黄春芹 《实用医技》2007,14(35):4795-4797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术前均做了CT平扫,其中18例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20例均做病理检查。进行术前CT与病理标本对应切面的对照研究,观察不同CT征象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病灶内的延迟强化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理为大量纤维组织伴少量散在腺癌组织,部分病灶延迟强化区内的无强化区为凝固性坏死或同时含有大量黏液的存活癌组织。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征象对其诊断及在与肝细胞型肝癌等多种常见肝肿瘤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