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急诊救治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治疗体会,探讨更恰当的急诊治疗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心胸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6例(95.6%),10例入院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6例急诊行血胸清除术加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行胸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死亡4例(4.4%),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2例,严重颅脑损伤2例.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采取急诊肋骨骨折内固定恢复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治疗成功的基础,而急诊胸腔闭式引流、血胸清除、止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程序应用于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开封市陇海医院进行诊治的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程序,经过护理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找科于1986年收治1例严重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经过我们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使病人得以治疗。下面介绍我们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体会。1病历介绍患者,男,46岁,+1986-04-17T15:OO许,不慎从车上掉下来,被汽车轮压致胸部凹陷,病人当时意识不清,醒后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摄片后,送入我院,门诊以“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急诊收入院。患者呈休克状态,血压在9/6kPa,呼吸52次/min,脉搏摸不清,反常呼吸明显,检查胸部不对称,纵隔偏向左侧,听诊右侧胸部可闻及明显捻发音。经过我们及时确诊,积极抢救,精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针对性护理,包括镇痛、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胸壁固定、胸腔闭式引流及药物护理,观察骨折愈合、血气胸缓解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骨折病灶处均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形态结构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具有连续性骨痂,胸膜腔内积气及积血基本消失。平均愈合时间为(14.9±4.3)d、护理满意度为91.07%、病情复发率为26.79%;并发症发生率为33.93%,其中急性心力衰竭4例、胸腔内脏器损伤5例、肺不张6例、复发性气胸3例,经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显著缓解或消失。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促进肋骨骨折愈合,缓解血气胸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受挤压等暴力时,容易造成多发性肋骨骨折,特别是多根双处或多处骨折,有时甚至包括胸骨的横断骨折,尤其是直接暴力所致的多根多处骨折,常刺穿胸膜,伤及肺组织,造成血胸或气胸。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168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的76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随机分组,开胸手术组对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给予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胸内固定术组对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开展胸腔镜胸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3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各项检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经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治愈21例(91.7%),好转2例(8.3%)。结论治疗原则为固定,止痛和处理并发症。本组病例由于同时存在肋骨骨折与血气胸,治疗上存在一些矛盾,在保持循环,呼吸,内环境稳定状态下,兼顾肋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自1998-10至2005-04年我们收治了44例胸部严重创伤合并血胸、血气胸患者,早期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有效救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普外治疗对策。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38例,为观察组中的病患提供普外肋骨复位固定联合闭式胸腔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关键在于骨质复位和胸腔引流,治疗中要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位置以及血气胸种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对策,这样才能使普外治疗发挥出最大的临床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20,(1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QOL评分(SF-36)、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排痰状况、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各维度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态度、术前健康宣教、护士专业技能、护士沟通能力、注意事项告知、护士责任心、病情讲解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不仅可提升患者的QOL水平及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排痰,减轻疼痛程度,可考虑普及。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研究了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自行排痰情况、疼痛情况、情绪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强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A4)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58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应用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疼痛感受,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78例。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伤情特点,早期急诊抢救程序及致命伤救原则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助于急诊救治的“五,四,三,三,二”要点;即五项生命指标;四大部位伤情,三项急救措施;三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类型的救治;二种损伤可能互相掩盖伤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78例。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伤情特点、早期急诊抢救程序及致命伤救治原则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助于急诊救治的“五、四、三、三、二”要点:即五项生命指标(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四大部位(颅脑、胸、腹、骨)伤情;三项急救措施;三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类型的救治;二种损伤可能互相掩盖伤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
白岩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115-116
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最为常见,而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率可高达75%,严重者如果观察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我院一年多来共收治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30例临床护理烦琐,工作难度较大。现将3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64)
目的总结分析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进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3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对这些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其肋骨骨折部位以及出血部位较多;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均获得了痊愈。在治疗期间,平均引流量为(860.3±198.8)ml,血红蛋白为(81.0±16.7)g/L,红细胞数量为(2.62±0.38)×10~9/L。结论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其创伤大、病情急,在临床上除了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外,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促进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