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60例心律失常患者归为对照组,另6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主要实施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主要实施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心律变异参数以及血清hs-CRP等。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4%,通过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的心律变异参数以及血清hs-CRP、不良反应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血清hs-CRP降低水平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将心脏冲动的节律、起源部位、频率、传导速度以及激动次序的异常等,统称为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包括折返激动以及传导阻碍致冲动传导异常;异常自律性与触发活动导致冲动形成异常,临床上多种心脏疾病可以导致心律失常,目前其治疗仍然首选为药物治疗[1].为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武警边防部队士官学校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修成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166-3167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 A1、A2组各40例。 A1组使用普罗帕酮治疗,A2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2组治疗临床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 A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A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普罗帕酮为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心率变异参数高于对照组,hs-CRP、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胡昕烨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92-193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关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8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6例,应用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应用心律平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s-CRP的含量,观察盐酸胺碘酮对hs-CR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hs-CRP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hs-CRP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且能有效调节血清中hs-CRP的含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对比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房颤患者102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51例,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分别予以相应药物治疗4周,随访半年.结果 胺碘酮组恢复窦性心律率84.3%及维持窦性心律率72.1%,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62.7%、5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副作用出现率7.5%,低于普罗帕酮组21.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疗效显著优于普罗帕酮组.结论 对于房颤,胺碘酮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3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15例常规组与15例治疗组,其中常规组接受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接受胺碘酮治疗,经过对比后分析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取得更为有效的临床效果,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显著改善预后情况,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房颤的复律和维持窦律的疗效以及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连续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序列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0例)和普罗帕酮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维持治疗1年后,两药物对房颤的复律和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观察(13.1±2.67)月,普罗帕酮组观察(13.1±2.58)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窦律42例(84.00%),维持窦律36例(72.00%);普罗帕酮组转复窦律34例(70.83%),维持窦律26例(5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药物对心脏外器官的副作用轻微.普罗帕酮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可致心功能减退.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都可用来治疗房颤和维持窦律,且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胺碘酮的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1.
潘绍队 《华夏医学》2007,20(3):501-50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如伴快速心室率时可引起明显心悸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持续时间过长尚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故必须积极转为窦律。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是房颤转复的有效药物,而且安全可靠,但两者的适应证是不同的,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首选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2.
1993年至1998年经我院动态心电图室检测确诊心律失常者127例,随机对60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其中男性5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9.3岁),普罗帕酮组67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4±10.2岁)。用药方法:①胺碘酮:0.2g每日三次,3~5天后改为一日两次,一周后给予维持量(0.2g每日一次),注意观察QT间期。②普罗帕酮:150mg每日三次。测定方法:在病人服药后20~40天内检查动态心电图,与病人服药前的动态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普罗帕酮(PF)与胺碘酮(AD)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SA)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万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组(30例)与AD组(30例),PF组采用PF治疗,AD组采用AD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律时间、复发次数、心肌损伤、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F组,AD组复律时间短于PF组,复发次数少于PF组,治疗后AD组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脑钠肽(BNP)低于PF组,治疗后A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P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患者采用AD治疗效果确切,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复发次数,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25/26)较对照组69.23%(1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3、TSH、T4水平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3、TSH、T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与对照组的2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相比,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且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Propafenone,PF)与胺碘酮(Amiodarone,AD)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79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PF组41例和AD组38倒,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转复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PF组转复时问显著低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与AD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无明显差别,但PF转复时间短于A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10~2017.10间转运救治的2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40例并发心房颤动。将其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A组和B组,依次采用胺碘酮治疗和普罗帕酮治疗,各组20例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显著高于B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更显著,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故治疗时应酌情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试验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结果:将患者最终治疗效果中好转和稳定归纳为有效,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试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4.12%,稳定率为70.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稳定率为26.47%。经x2检验,试验组总的有效率、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36,P=0.028)。治疗后2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得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随访1周后,试验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得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得分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中长期疗效,在临床中应值得推广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及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好,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建文  傅正英 《新疆医学》2006,36(4):142-14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导致心脏病猝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控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我院从2002年6月-2006年3月,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评价两药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观察组37例口服胺碘酮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HRV参数(SDNN、Rmssd、SDANN、sDNNindex)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