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雪梅  岳军 《广西医学》2020,(18):2424-2428
血栓弹力图(TEG)可反映全血中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动态变化,是唯一反映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细胞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检验方法。正常妊娠孕妇体内促凝-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形成一种生理性高凝状态,一旦这种高凝状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可导致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母婴的安全。TEG能全面检测凝血开始、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并对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对产科并发症的预测、病情评估、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早期干预、缓解或延迟妊娠并发症和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本文就TEG在产科并发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血凝块的黏弹性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将这种变化过程与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时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力学原理绘制成图像就是血栓弹力图(TEG),TEG反映了全血的凝血与纤溶能力。通常不超过30 min TEG就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血栓弹性描记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用于监测凝血功能的优越性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TEG可以动态观察血液凝固过程的变化,包括凝血酶原、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的状态,以及所形成的血凝块的坚固性和弹力度等[1],其结果快速准确,而且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状态,因此被广泛地用于肝移植和心血管手术,指导术中输血、各种治疗药物(如鱼精蛋白、抑肽酶、6-氨基己酸等)的应用以及诊断、溶栓、抗凝治疗等[2~4].现将TEG在临床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和TEG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晋  衡新华 《广州医药》2015,46(2):97-100
凝血功能障碍是围术期临床关注的重点,评价方式较多,其中血栓弹力图(TEG)可根据凝血过程中血凝块的黏弹性变化所描绘出的图像,反映全血的凝血和纤溶能力,其结果快速准确,被广泛应用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5.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对全血凝血功能检测的技术方法,其优点是直接观察凝血系统中血栓形成、稳定至溶解的不同阶段,并使凝血过程量化。其分析图形详细而动态地展示出凝血功能全貌,临床工作者可清晰地观察凝血因子激活、血栓形成、纤维蛋白生成及溶解等过程。除此之外,TEG的快速时效性亦赋予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如用于检测遗传性及继发性出血性疾病、合理指导成分输血及抗凝药物的使用,同时也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创伤患者常规血栓弹力图(TEG)与快速血栓弹力图在创伤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150例成人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和快速TEG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常规TEG和快速TEG值的血块强度(MA)有很强的相关性(r=0.784);a角和K值在两种方法之间呈中度相关性(r=0.442、0.623);常规TEG与快速TEG值的血块稳定性(LY30)相关性较差(r=0.148)。结论 常规TEG与快速TEG在整体血栓强度和血小板功能方面有很强的相关性。评估纤维蛋白交联程度的相关性为中等,评估溶栓的相关性较差。在使用快速TEG评估凝血状态时,应考虑这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血栓弹力图在诊断DIC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用于判断凝血状态的床旁检测仪器,它通过图像的方法观察血液凝固的动态过程和纤维蛋白形成过程的动力学变化[1]。由于TEG在凝血功能监测方面的价值,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肝移植以及体外循环中对凝血状态的监测中,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2  相似文献   

8.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简称TEG),是通过血栓弹力图计绘制的一个时间和血栓弹力的变化曲线。可以观察血液凝固时间,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纤溶活力以及血凝块的坚固程度,以示体内有无高凝或低凝状态。本文对35例高龄老人进行了TEG测定,对其血液凝固系统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数据。一、检测对象:超过90岁老人35例(高龄组),男15,女20。经体检证实无急性病及明确的出凝血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其中3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不伴有新近心肌梗塞、心绞痛)。对照组为50~59岁健康人15例(男6,女9)。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酸血症时凝血功能变化,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对酸血症时凝血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只家猪分为对照组和酸血症组,在控制性放出实验动物总血容量的35%后,阻断其自主呼吸并配合呼吸机制造酸血症模型.测定基础时间点和酸血症模型制作成功180 min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血栓弹力图仪(TEG)各项参数,并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180 min后实验组血乳酸浓度上升了220%,血小板数量降低了30%,血浆纤维蛋白浓度降低了27%(P <0.05),实验组PT、APTT和TT均无显著变化.TEG各项参数中,R时间无显著变化,K时间出现显著延长,α角和MA值均显著减小(P<0.05).结论 在酸血症时,实验动物出现血低凝状态,其原因与血凝块合成速率下降和血凝块强度的降低有关.TEG在创伤合并酸血症时对凝血功能检测的敏感性优于PT、APTT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128例纤维蛋白原(FG)及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探讨它们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与血栓弹力图K值呈负相关,与ma值及mε值呈正相关;提示TEG对高凝性疾病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栓前状态与血栓弹力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正常育龄期妇女(对照组100例),正常孕妇(实验组100例)。孕妇早、中、晚期整个妊娠期严格随访,进行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监测并与正常妇女对比分析差异,分析正常妊娠期血栓前状态与血栓弹力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依次显著降低,FIB、D-二聚体在妊娠早、中、晚期依次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检测,实验组R值、K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α角、MA、CI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R值、K值较妊娠早期显著降低,α角、MA、CI较妊娠早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期孕妇TEG的R值与APTT呈现正相关,K值与血小板(PLT)呈现负相关,α角与PLT呈现相关,MA值与FIB、PLT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相比,TEG检测的主要参数评估孕妇妊娠期的凝血状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TEG描述和评估的是孕产妇妊娠期凝血的完整过程,能够更好的判断孕产妇的凝血状态变化,可为临床干预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孕妇不同孕期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对正常未孕妇女43例,正常妊娠妇女6 870例,包括早孕者194例,中孕者515例,晚孕者6 161例,进行TEG检测。比较TEG各参数,包括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值)、血凝块生成速率(K值)、血栓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α)、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和纤溶指数(LY30),对存在差异的参数建立相应参考区间。结果 本研究发现妊娠组与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的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各组间K、R、α、MA、CI、LY30总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妇女较未孕组R、K值显著缩短,α角、MA值显著增大,显示妊娠期妇女为高凝状态。孕妇不同时期TEG的参考范围存在差异,可以用于动态监测整个孕期的凝血功能,从而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结论 一般人群的TEG参考区间不适用于孕妇,本研究建立的孕妇不同孕期TEG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广东省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四项及TEG检测。观察患者常规凝血四项与TEG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低凝阳性率。结果:40例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68±1.24)s,凝血酶原时间(10.32±0.14)s,凝血酶时间(21.19±1.87)s,纤维蛋白原(4.49±0.52)g/L;TEG检测凝血因子反应时间(6.94±1.42)min,血凝块形成速率(1.87±0.74)min,Angle角(58.37°±6.96°),最大振幅(57.54±6.43)mm。TEG检测低凝阳性率高于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中积极应用TEG,可以在完成治疗的同时减少血液制品的消耗,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院后行肺部CTA检查,根据肺栓塞的发生分为实验组(肺栓塞组)和对照组(无肺栓塞组)。并采集静脉血以及桡动脉血,分别进行TEG以及血气监测,评估两组患者TEG、PaO2及PaCO2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处于高凝状态,有39例患者发生肺栓塞。两组TEG指标(R值、K值、CI、MA)及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TEG指标(R值、K值、CI、MA)以及PaO2敏感性分别为70.6%、37.0%、62.7%、90.2%和88.2%,特异度分别为89.7%、90.9%、28.2%、71.8%和48.7%。结论 采用TEG联合血气分析动态监测DVT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且有效评估肺栓塞的发生率,是临床监测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一项重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一个由α链Gly36Ser突变引起、患病成员症状有差异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功能。方法 收集该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患者外周血样本,常规凝血功能试验筛查家族成员凝血功能;NGS法筛查Fg基因(FGA、FGB、FGG)突变位点,Sanger法验证以确认突变;生物信息软件预测突变Fg功能;血栓弹力图(TEG)和功能性Fg TEG试验对家族所有患病者进行Fg凝聚功能评价;Fg动态凝聚试验和纤维蛋白溶解试验检测患病成员纤维蛋白聚集和溶解功能。结果 该家族共有突变基因携带者11名,常规凝血实验和基因突变检测均符合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11名突变基因携带者经Sanger法验证为同一突变位点;Uniprot和SWISS-MODEL等预测软件均表明该突变为影响纤维蛋白原聚合的有害突变;家族突变基因携带者中5名有症状者TEG相关参数与无症状者相比明显变化,Fg凝集试验显示该5名有症状者凝固曲线起峰时间明显延长且峰值降低;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表明家系中多数(7/11)突变基因携带者纤维蛋白在限定时间中不能完全溶解。结论 α链Gly36Se...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66-168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能从整体上动态评价凝血和纤溶过程的检测手段,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的变化。临床上常见的病理产科包括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脂肪肝、HELLP综合征及各种栓塞性疾病等,均存在出血、栓塞等凝血功能紊乱。TE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凝血实验室检查的不足,在少见且复杂的妊娠相关疾病的处理过程中,相比传统凝血实验室检查更敏感、有效,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评估凝血状态的指标,有利于对产科并发症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产科及产科并发症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肝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传统凝血试验比较。方法:选择118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另选择无肝胆疾患、无血液系统疾病、未使用干扰凝血的药物、肝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作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结果: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TEG参数中R时间和K时间与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a角和G、MA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与INR负相关。结论: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肝硬化患者的INR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纤溶相关指标、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以7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根据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19)和非DVT组(n=51)。检测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TEG参数,分析其与DVT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DVT组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术后反应时间、凝集时间降低,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水平升高,DVT组反应时间、凝集时间低于非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及TEG参数,有助于监测机体的凝血功能,为下肢DVT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胶体液用于体重小于15 kg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预充时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根据CPB管路预充胶体液种类的不同,将120例在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佳乐施组、万汶组和血浆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三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及鱼精蛋白中和15 min后凝血系统的功能。记录各组术后肝肾功能、出血量、血液制品及凝血制剂的使用量、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二次开胸止血。万汶组及佳乐施组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高于血浆组(P0.05),但转前及转后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儿术后凝血反应时间(R)均较术前升高,其余参数均较术前降低。血浆组术后功能性纤维蛋白原含量(FLEV)及由纤维蛋白原产生的血栓强度(MAf)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1),但三组间凝血因子水平(R值)、血小板功能(MAp)及最终形成的血凝块强度(MA)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儿术后出血量、血液制品使用量及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胶体万汶和佳乐施用于CPB预充时,在维持凝血、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方面与血浆预充具有同等效用,故人工胶体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可安全有效的替代血浆用于CPB管路预充。TEG可实时有效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先心病患几分别于转流前、转流毕、术后早期进行TEG检测,收集的病例分为紫绀组(12例)和非紫绀组(69例),比较围术期各个时间点凝血功能变化。结果两组TEG各参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紫绀组转流前纤维蛋白原缺乏发生率高于非紫绀组(P〈0.05),紫绀组转流毕及术后早期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非紫绀组低下(P〈0.05),且CPB时间长,术后4h引流量多,术后24h血浆用量高于非紫绀组(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存在较高比例凝血功能异常;紫绀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下发生率高,应给予针对性血液成分补充;TEG对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