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血清溶质清除情况、低血压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溶质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血清溶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透析(HD)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且血清溶质的下降率较对照明显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冰  张迎春  孙景 《当代医学》2021,27(33):156-158
目的 分析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分配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水平、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及血清生化水平(PO4、Na、BUN、ALB、β2-MG)、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PO4、Na、BUN、ALB、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生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肾功能,稳定患者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间断性血液透析、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对心肾综合征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心肾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对照组进行间断性血液透析,观察组进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液中血肌酐(Scr)、磷(P)、尿素氮(BUN)的水平变化以及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其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血液透析、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对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均有效果,其中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龚艳琼 《大家健康》2017,(12):223-22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13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身体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邹颖红 《中外医疗》2012,31(29):174-175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措施,将其作为观察组。另设同时期该院45例因为其他原因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在生存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观察组。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高,并发症率高,要不断加强临床护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最大程度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对比。方法:6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间断性血液透析)和观察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每组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UN、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R、CV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并对比间断性血液透析法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出现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与间断性血液透析法相比,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吴文政  杨枫 《吉林医学》2022,(3):770-77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患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后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同时促进肾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分析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74.63%,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4.03%,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7.6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5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的指标〔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营养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总蛋白(T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 CRP、IL-6及 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 CRP、IL-6及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BMI、Hb、TG、Alb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 BMI、Hb、TG、Alb、T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法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到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脑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存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5%,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5%,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脑血管情况要好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相近,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较之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B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中有效率为86.7%,B组为80.0%,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A组感染率低于B组,但出血率高于B组,两组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各自具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1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测定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对比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年、5年生存率(80.49%、56.10%)高于对照组的(58.54%、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和血尿酸(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后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指标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缓慢低效与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心肾综合征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尿素氮、血肌酐、肾功能等情况。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尿素氮、血肌酐、肾功能等情况比治疗前均有所好转,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中,采用持续缓慢低效与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方法,根据治疗结果显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效果更好,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共同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所选取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SCr、TC、ALB及H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r、TC、ALB及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TC、ALB及H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采取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190例糖尿病肾病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为25%,对照组为44.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93.75%,对照组为91.49%,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生存率79.17%,对照组为53.19%;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通量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低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钙、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组内、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钙、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伟  邹晴  李昕怡  吴敬  黄楠 《四川医学》2014,(8):1013-1015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藏族终末期肾病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及患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方法将同一时期在我院治疗的29例终末期肾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藏族患者分为研究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16例,对照组(普通血液透析)13例,分别观察患者接受不同透析方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血压水平,同时对比观察两种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藏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疗效比普通血液透析优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透的治疗中对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