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提升诊治水平。方法本组课题选择25例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25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归入Ⅰ组与Ⅱ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表现、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Ⅰ组对比,Ⅱ组患者出现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以及电轴左偏等临床症状的概率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患者经及时规范治疗后获得的疗效均较好,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相比,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更典型、病情更严重,但经及时妥善治疗后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鲁忠钵 《当代医学》2013,(17):87-88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6例,均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选择6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呼吸困难、缺血型ST-T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的百分比分别为83.33%、91.67%、16.67%、15.00%、56.67%、83.33%、33.33%、1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早期临床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收治的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等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结果方面,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十分关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0例,合并冠心病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占73.0%、77.0%和83.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缺血性ST左偏的患者分别占19.0%、38.0%和87.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观察组(85.0%),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明显,预后效果差,临床医师应科学把握诊断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方法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收治的50例子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析器临床特点,并探讨器临床诊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X线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增大发生率更高;治疗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因此要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展开综合分析,从而提升诊断正确率,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研究对象取500例本院自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250)和实验组(n=25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增加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230/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95/25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除了常规的基础治疗,还需要结合硝酸酯类药物,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负荷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丹参、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结果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资料均衡可比。观察组治疗显效16例(53.33%),有效12例(40.00%),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显效7例(23.33%),有效13例(43.33%),总有效率为67.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气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加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取得良好疗效,具有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观察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心绞痛、心梗、呼吸比较困难,且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高度重视,如果发现身体不适要到医院诊断并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6例病情好转或减轻出院,4例合并心肌梗死,有1例死亡。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漏误诊率高,加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疗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赵云泉  吕宏  王俊  叶娟  杨刚 《西部医学》2011,23(3):462-463,46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结果在120例患者中,确诊76例,占63.3%;44例误诊,误诊率占36.7%,其中误诊为慢性肺心病伴高血压心脏病20例,单纯慢性肺心病心功能衰竭16例,其他8例。103例病情好转出院,17例死亡,好转率85.8%。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病死率、漏误诊率高,故应提高认识,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处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43例,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缺血性 ST -T 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情况,对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36例合并冠心病。获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就其临床特点展开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电轴左偏、心前导联缺血性ST-T改变显著高于非合并组,且合并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情况均显著高于非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情较重,加重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临床上针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干预和治疗,提升预后,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特点,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与护理,并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当患者出现高血压、心绞痛等症状时,可确诊为合并冠心病;本文研究的7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患者的好转率达94.44%,且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会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方法.规范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好转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陈鹏 《大家健康》2015,(3):129-13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43例,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情况,对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林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52-153
目的: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临床转归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的肺心病患者140例,其中合并冠心病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临床转归方面进行总结。结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4例中临床表现:不典型心绞痛占50.0%,典型心绞痛占20.8%,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占58.3%,心尖区有2~3级收缩期杂音占58.3%,心电图呈Ⅱ、Ⅲ、avF缺血型ST—T改变占45.9%,频发室早占62.5%,彩超示左房扩大占45.9%,左室扩大占16.7%,全心扩大占12.5%。结论:肺心病与冠心病共存率较高.临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发生率低,胸闷、心悸多见,多发生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心界多向左或左下扩大,心电轴多不偏或左偏,持续缺血性ST-T改变多见。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病死率、漏误诊率高,故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藻酸双酯钠和肝素等降血脂、抗感染类药物,实验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悸、心绞痛、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在抗感染和纠正水电介质失衡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