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判断肾小管炎出现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的诊断价值和实际意义。[方法]712例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并对肾小管炎等病理特征进行半定量计数。[结果](1)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常出现肾小管炎改变。(2)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其病变特异性,尤以血管病变相关性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较为多见。(3)在急性,活动性病变中,肾小管炎的发生较严重,且多发生在尚未出现明显萎缩的小管中。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中,受累小管多发生明显萎缩。且与肾间质炎性浸润及纤维经关系密切。(4)肾小管炎的浸润细胞多为淋巴及单个核细胞。[结论]在一些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可出现肾小管炎的病理改变,其发生与特定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关系密切。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可能有参与并加重肾脏损害。在病理诊断中需要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炎在肾小球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判断肾小管炎出现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的诊断价值和实际意义。[方法]712例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镜检查,并对肾小管炎等病理特征进行半定量计数。[结果]①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常出现肾小管炎改变。②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其病变特异性,尤以血管病变相关性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较为多见。③在急性、活动性病变中,肾小管炎的发生较严重,且多发生在尚未出现明显萎缩的小管中。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中,受累小管多发生明显萎缩,且与肾间质炎性浸润及纤维化关系密切。④肾小管炎的浸润细胞多为淋巴及单个核细胞。[结论]在一些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冲可出现肾小管炎的病理改变,其发生与特定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关系密切。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可能参与并加重肾脏损害,在病理诊断中需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4.
5.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血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确认有异型淋巴细胞且比例>0.05的患者76例。结果:39例(51%)检出异型淋巴细胞>0.1;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不同疾病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明确淋巴细胞部分 (单个核细胞 )中结核分支杆菌 (TB)脱氧核糖核酸 (DNA)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 :将淋巴细胞部分 (单个核细胞 )分离技术与简易DNA抽提方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相结合 ,对 15 0例活动性结核病人、5 0例非结核病人、30例三年前结核病已治愈者和 30例健康人同步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部分TB DNA 12 3bp和 2 45bp ;并观察了 30例初治肺结核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部分TB_DNA转阴时间。结果 :(1)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部分TB_DNA检出率 :12 3bp为 91.3% (137/15 0 ) ,2 45bp为 83 .3% (12 5 /15 0 )。 (2 )非结核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部分TB_DNA检出率 (包括其中PPD阳性 10例 ) :12 3bp为 0 ,2 45bp为 8.0 % (4 /5 0 )。 (3) 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部分TB_DNA检测 :12 3bp和 2 45bp均为阴性结果。 (4 ) 2 6 0份标本的血浆部分TB_DNA检测 ,12 3bp和 2 45bp均为阴性结果。 (5 ) 30例初治结核病人在完成化疗方案时均已痰菌阴转 ,胸片病灶稳定 ,达临床治愈。执行 2HSRZ4HR方案 2 3例 ,仅 3例在化疗疗程结果时TB_DNA_PCR转阴性 ,2 0例在结束疗程停药后 3个月内TB_DNA_PCR转阴性 ;执行 2HRZ/4HR方案 3例 ,1例在化疗疗程结束时转阴性 ,2例在结束疗程停药后 3个月内TB_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肝纤维化多种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23例慢性活动肝炎、16例肝硬化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吡啶并啉交联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透明质酸(AH)、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慢性以性肝炎、肝硬化PICP、ICTP、PIIINP、AH、LN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ICTP、PIIINP、AH、LN升高尤为明显,其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在结核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93例(其中初治肺结核49例.复治耐药肺结核44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9例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结果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34.64±5.45)%1,而CD3+[(63.29±4.16)%]、CD4+[(27.81±6.17)%]及CD4+/CD8+[(0.81±0.42)]则明显降低,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耐药肺结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肺结核与复治耐药肺结核组间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广泛者(病灶≥3个肺野)的CD3+T细胞比例为(65.37±9.9)%,明显低于病变范围小者[(74.4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分布失衡,可能与疾病的发展相关。监测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对疾病的免疫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英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1):33-35
①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喉癌的相关性。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础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PCR TRAP)检测喉癌病人、声带息肉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③结果喉癌病人43例,有37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86.05%;21例声带息肉病人中有 3 例阳性,阳性率 14.29%;20 例正常人中有2例阳性,阳性率10.00%。端粒酶活性在喉癌病人与声带息肉病人、喉癌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uc=3.65、5.45,P<0.01);声带息肉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uc=0.44,P>0.05)。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在喉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喉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脑损伤患者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景:45例脑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淋巴细胞CD^8+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r=0.367;P〈0.01)。结论:CD^8+升高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临床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有助于评价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张明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4):41-42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HBsAg,抗-HCV,抗-HCV采用ELISA法,梅毒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结果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6.48%,其中HBs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5.39%、1.79%。结论输血前传播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既能为避免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又能为促使医院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c,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而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有关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为了了解我院儿科住院喘息性疾病患儿MP感染情况,对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36例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MPIgM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住院的喘息性疾病患儿336例,其中男201例,女135例,年龄21d~14岁,平均年龄4.36岁。~1岁31例,~3岁86例,~7岁139例,~14岁80例,各年龄组分别设对照组20例,共80例。1.2方法喘息组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76例恶性肿瘤患者、141例良性疾病患者、152例其他炎症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类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SA)均显著高于相应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胰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其他各炎症组血清S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肿瘤组、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唾液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3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例肿瘤患者中唾液酸检测阳性结果以胰腺癌组最高,阳性率为67.9%(19/28),结直肠癌组最低,阳性率为45.7%(21/46);在所有炎症组患者中唾液酸检测阳性结果以静脉血栓组最高,阳性率为59.5%(25/42),慢性扁桃体炎组最低,阳性率为7.7%(2/26)。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组织细胞炎性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铁蛋白(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lRA21—1)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72例肺癌患者和40例良性肺病患者的血清AFP、CEA、CA50、CA19—9、SF、NSE、CYFRA21—1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肺癌组患者CEA、CA50、CA19—9、SF、NSE、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肺病组,AFP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不大。NSE CYF、RA21—1的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六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但与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E CYFRA21—1的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宫颈癌患者268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女性260例,进行检测外周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结果宫颈癌组各期(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16+CD56+)检测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期越晚,免疫状态越差。在宫颈癌患者诊治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的检测可以对肿瘤的恶性程度、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致敏花环法.结果 肿瘤患者CD3+、CD4+、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升高(P<0.01);不同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比未手术组高,CD8+比未手术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用于肿瘤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7.
多种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但是在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因此而被人们忽视,一旦发病,如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这些疾病或导致猝死,或遗留严重的肢体残疾,对人的生命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型动脉硬化疾病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以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成为可能。这些检测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加强动脉硬化疾病早期筛查、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选择200例健康受检者为观察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采用细胞检测玻片计数T细胞,对比宫颈癌患者与正常人相关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执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正常受检者)相较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其CD3+、CD4+、CD8+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观察其增长趋势发现,对照组受检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观察组相比其Ⅱ期、Ⅲ期、Ⅳ期患者CD3+、CD4+、CD8+细胞比值均有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观察组相比其Ⅱ期、Ⅲ期、Ⅳ期患者CD3+、CD4+、CD8+细胞比值缺乏稳定性,且存在升高倾向,CD8+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玻片检测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指标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检测质量,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免疫辅助提供更为精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P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细胞免疫与PD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并与健康人对照组分析。结果①PD组外周血CD3+%、CD8+%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新发PD与服用药PD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年龄、病程、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级分期和UPDRS-Ⅱ、Ⅲ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①PD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有关;②PD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变不能归于外源性多巴的摄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参与了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大肠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