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原位针刺开窗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应用原位针刺开窗技术治疗的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A型夹层5例,B型夹层8例。结果:13例患者均采用c-TAG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原位开窗,其中8例患者行弓上二分支重建,5例行弓上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VAR结合激光原位开窗(in situ laser-generated fenestration,ISLF)保留左锁骨下动脉治疗主动脉弓部扩张性疾病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接受TEVAR结合激光原位开窗保留左锁骨下动脉手术的13例患者资料,行CTA评估术后夹层破口封堵情况、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通畅情况、主动脉重塑情况和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ISLF在12例患者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92.3%。1例开窗失败而采用"烟囱"技术成功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因主体覆膜支架释放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同样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颈总动脉。患者围术期未发生因使用激光而导致的并发症,无内漏及脑血管意外。2例患者在撤出主体支架系统时出现髂动脉破裂,1例抢救无效死亡,院内死亡率7.7%。术后随访3~18(9.9±5.2)个月,患者破口封堵完善,主体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无变形移位,无内漏的发生。1例出现无症状左锁骨下动脉支架近端血栓形成,其余患者左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性良好,通畅率91.7%。夹层胸主动脉段完全血栓化且真腔明显扩大,假腔、壁间血肿厚度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透性溃疡局部均完全血栓化。结论 TEVAR结合ISLF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保留左锁骨下动脉安全且有效的选择,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良好的通畅性及主动脉重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Dake 等报告腔内修复技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病变以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已逐步成为胸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VAR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死亡。但主动脉弓病变涉及弓上分支的重建问题,一直是TEVAR的痛点。一方面,传统开放手术修复主动脉弓部病变的高死亡率(6%~20%)和高卒中率(12%)[1],促使腔内微创修复技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发展腔内重建主动脉弓技术又面临巨大挑战,举步维艰。尽管经过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器材改进,目前TEVAR处理主动脉弓病变仍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达到实际临床需求。应用完全腔内重建弓部分支血管的方法主要包括开窗技术、分支技术、平行支架技术(包括顺行的“烟囱”技术和逆行的“潜望镜”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与开窗技术重建内脏动脉的方案类似,主动脉弓部的开窗技术也是通过支架型血管的“窗口”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开窗技术分“预开窗技术”和“原位开窗技术”两种。其中原位开窗技术存在极大技术挑战而在重建内脏动脉方面很少应用。本文仅对主动脉弓部开窗技术进行技术方案与临床证据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原位激光开窗(ISLF)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通过鞘临时转流系统在术中维持脑灌注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TEVAR联合ISLF完成了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腔内修复术并应用血管鞘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腔内修复。结果 19例成功完成原位开窗,1例术中死亡。应用体外转流10例。9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其中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弯曲角度过大未能完成原位开窗,置入烟囱支架; 4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双开窗,6例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三开窗。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术中因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3天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2例(1例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肺部感染),均治愈出院。18例随访时间6~30个月,(18±3)月,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弓部病变部位均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行腔内修复术微创、有效,但应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脉弓疾病主要包括侵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最大难点为在腔内隔绝动脉瘤和夹层裂口的同时,需要保留主动脉弓部的重要分支动脉,包括无名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变异的椎动脉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复合手术、烟囱或潜望镜技术、体外开窗、原位开窗、分支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在复杂主动脉弓部疾病全腔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3D打印主动脉模型指导主动脉弓部体外开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25例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包括12例胸主动脉夹层和13例胸主动脉瘤)临床资料。术前利用CTA重建数据制备3D打印主动脉模型,确定手术方案后在3D打印模型的辅助下进行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并结合束径技术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 患者均成功完成体外开窗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弓上分支血流通畅,无严重主动脉相关并发症、脑缺血事件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解剖复杂的主动脉弓部疾病,利用3D打印模型精准指导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可提高支架开窗孔与弓上分支血管开口对位的准确率,使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全腔内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4月23例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联合TEVAR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3例患者中,覆膜支架近端放置Z0区3例,Z1区6例,Z2区14例。重建40条分支血管,包括无名动脉3条,左颈总动脉9条,左锁骨下动脉23条,迷走左椎动脉3条,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条;开槽技术重建15条,开窗技术25条。9条左锁骨下动脉被遮盖,技术成功率77.5%。31条分支血管术后通畅,随访中1条分支血管血栓形成,6条失访。4例(17.4%)内漏,2例随访中消失,1例减少。围手术期2例缺血性脑卒中(8.7%),1例死亡(4.3%),无截瘫发生。 结论:主动脉弓部疾病TEVAR治疗中应用体外开窗及开槽技术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移植物开窗腔内隔绝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喜  冯翔  景在平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49-1349
患者男性,75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增宽,疑为主动脉瘤。于2006年10月17FI入院后主动脉MRA检查提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位于弓部小弯前侧,大小约5.5cm×5.0cm,头臂于动脉与左侧颈总动脉共干,共干开口呈椭圆形,大小约2.0cm×1.8cm,瘤体近端距离共干小于1.0cm,右侧椎动脉为优势动脉(图1)。腹主动脉并存一直径约2.5cm主动脉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9~12月,日本群马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外科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12例,其中主动脉瘤7例(4例为升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3例为主动脉峡部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DeBakey型1例、DeBakey型3例、DeBakey型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应用球囊灌注管对3个头臂动脉行选择性脑灌注,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主动脉弓置换;其中Bentall手术加主动脉弓部/右半弓置换各1例,全弓部置换3例,右半弓置换3例,弓降部置换4例;12例手术中2例行象鼻手术。结果全组12例患者恢复良好,无脑部及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1.7h,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2.2±12.9min;术中4例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22.3±7.2d。结论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对脑保护安全可靠,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可缩短深低温停循环的时间,降低弓部置换手术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降主动脉疾病以开放手术为主的治疗格局[1],但受限于主动脉弓特殊的解剖形态、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及分支重建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弓部疾病一度被视为腔内治疗的“禁区”和“最后争夺的阵地”[2]。尽管目前开放手术仍然是年轻、能耐受手术风险患者的治疗首选,但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及器材不断改良及成熟,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rch repair,EAAR)已被推向了全新的高度,逐渐成为外科手术风险较高患者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目前,开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开窗技术可分为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本研究对比分析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技术用于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主动脉弓病变左锁骨下动脉(LSA)重建的早期及中期疗效,并总结开窗方式的选择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原位开窗或体外预开窗技术重建LSA治疗的215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采用原位开窗(原位开窗组),101例采用体外预开窗(体外预开窗组),对比分析两组间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等。结果 原位开窗组技术成功率为93.9%(开窗失败3例、Ia型内漏3例、入路血管损伤1例);1例术后4 d发生双侧多发急性脑梗死,经保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30 d内主动脉相关死亡3例,2例分别于术后10 d和25 d死于夹层累及内脏动脉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2 d死于腹主动脉夹层破裂。体外预开窗组技术成功率为94.1%(1例因支架移位LSA被覆盖、Ⅲ型内漏3例、Ⅰa型内漏2例);1例术后1 d发生右侧急性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主动脉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原位开窗组26(10~46)个月、体外预开窗组19(10~44)个月。随访期间原位开窗组术后6个月发生分支支架闭塞1例、术后3个月Ⅰa型内漏2例;体外预开窗组术后3个月近端夹层动脉瘤形成1例、术后3个月Ⅰa型内漏2例,两组均未发生主动脉相关死亡。两组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及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技术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根据患者解剖条件及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可提高技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累及主动脉重要分支部位的主动脉弓部的病变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是临床治疗上有待解决的最困难的严重挑战。3D打印技术重建的主动脉弓部模型能直观了解和确定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与弓部动脉分支之间的3D关系,从而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这些动脉疾病提供指导和制定手术方案,还可以术前在模型内模拟血管腔内支架释放和分支开口定位。作者介绍了一种3D打印技术引导预开窗TEVAR手术治疗涉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新方法。手术过程主要包括:(1)术前数据采集和3D打印模型的制作。(2)术中支架移植物开窗和束径。(3)主动脉支架和分支支架移植物置放。该手术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应用现有的商品胸主动脉支架医生术中改制支架移植物(physician-modified stent-graft PMSG),费用低,3D打印模型制备可以在6 h内完成,所用时间短,甚至可用于急诊病人。(2)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学习曲线短,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经过短期训练很快能胜任实施。(3)3D打印模型能大大提高复杂解剖结构弓部病变体外支架预开窗的准确性。(4)手术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也不需要体外循环和低温停循环。(5)因为释放开窗和束径的胸主动脉支架时脑部仍有充足的血流供应,避免了原位开窗时较为繁琐的体外转流步骤,明显减少了脑部并发症。术后早期随访,无死亡和Ⅰ型内漏发生,但中长期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溃疡、夹层和壁内血肿等,是主动脉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之一。通过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过去5年来的有关临床数据,结合主动脉外科前沿发展的最新理论,笔者于2019年提出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ndo)、开放式手术(open surgery,O)三种技术结合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HENDO"技术体系,倡导国内大型的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建立HENDO团队及合作机制,消除外科医生个人技术短板带来的治疗选择偏倚,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全面掌握上述三大主流技术群,从而为每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生存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治疗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完全腔内修复技术是目前该病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主动脉弓部病变局部解剖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有效脑保护下重建弓上分支血管仍是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探讨选择性建立个体化体外循环模式联合原位针刺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弓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穿透性溃疡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经颅多普勒超声(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和Willis动脉环及双侧椎动脉优势情况)决定术中选择性应用右股静脉-右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伴(或不伴)左腋动脉转流模式,建立个体化体外循环实施术中有效脑保护。根据基础脑血流图,合理、准确地控制体外循环的流量和压力。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后,采用腔内原位针刺开窗、球囊扩张穿刺口以及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对主动脉弓上分支进行重建。术后3、6、12及24个月行主动脉CTA复查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无手术死亡,共植入Gore TAG胸主动脉覆膜支架14枚,Gore Viabahn覆膜支架19枚。术中三分支开窗3例,二分支开窗5例。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30)min;术中开窗时间18~55 min,平均(35±5)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00±50)mL。术后ICU监护时间2~5 d,平均2.5 d;术后出现1例轻微腔隙性脑梗塞,经抗凝、改善脑循环对症治疗后患者康复,8例均于术后5~10 d出院。随访6~24个月,CTA显示主动脉瘤的瘤腔、夹层和溃疡的破口隔绝满意,瘤腔和假腔逐渐血栓化并顺利重塑。 结论:应用个体化体外循环模式联合原位针刺开窗重建分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病变,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脑保护确切、开窗精准快速、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接受杂交手术(Hybrid arch repair,HAR)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远期预后结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共87例患者因主动脉弓部疾病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HAR治疗,男76例,女11例;年龄(62.2±9.6)岁。2例为0区,46例为1区,39例为2区。结果:5例(5.7%)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开胸新方法——颈颈动脉转流加开窗覆膜支架杂交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进行颈颈动脉转流加开窗覆膜支架杂交术。首先行右颈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然后经股动脉通路将开窗后的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处,隔绝瘤腔但保持无名魂咏通畅。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转流血管通畅,无脑部缺血或神经意外症状,上肢功能无丧失;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开口封闭;瘤腔隔绝彻底。结论:对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应用颈颈动脉转流加开窗翟膜支架杂交术,能够避免体外循环和开胸手术可能引起的巨大创伤、失血以及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操作微创、隔绝彻底、手术简单等优点。但该术式对定位要求较高,术者需具备丰富的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主动脉弓部疾病主要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其标准术式是 Borst 等提出的"象鼻"手术~([1]),手术分两期:一期在深低温和心肺转流下开胸置换升主动 脉、主动脉弓,同时留置一"象鼻干"于降主动脉;二期再侧开胸利用留置的"象鼻干"修复远端病变.此手术操作复杂,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Karek 和Kamiya~([2])总结了11个研究共786例患者的数据,其中一期手术病死率为8.9%,二期手术病死率为7.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