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 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接受髋部骨折固定失败患者25例进行研究,对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患者治疗上的效果.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髋部骨折内固定的失败原因主要有骨骼质量、复位不良、内固定技术使用错误等,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之后发现,骨折类型、骨折质量以及复位程度是造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骨骼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720,骨折类型的回归系数为0.421,骨折复位程度的回顾系数为1.350.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出现1例患者死亡现象.在经过6个月的随访之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评分、行走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评分别为(87.54±5.82)分、(31.27±2.47)分、(26.84±1.06)分、(15.87±1.63)分、(5.03±2.4)分,明显高于手术实施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毅峰 《海南医学》2014,(14):2133-2135
目的:比较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比较两种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9.95±6.21)分、(73.85±12.53)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86.73±5.19)分、(80.24±8.12)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内固定,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内固定组比较,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但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患者能早期负重行走,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对照组(内固定术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arris评分经过治疗提高,VA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方面作用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效果好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37例。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负重时间同对照组相比优势更加明显(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取得明显的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进行负重行走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较少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能尽早负重行走,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作为老年髋部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用于髋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可负重时间三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骨折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内固定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到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情况较好,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病症发生几率与治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种方法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009—2013年对我院收治并得到随访的48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法评分、术后护理要点、术后并发症、术后病死率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3个月至5年,2组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种方式均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较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方法:67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7例行全髋置换术(全髋置换组),30例行半髋置换术(半髋置换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疼痛、行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冯玉清 《求医问药》2014,(15):247-248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固定组(48例)和置换组(60例),应用传统内固定法为内固定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置换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内固定组4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2.8±19.4)min,术中出血量为(322.5±41.5)ml,输血量为(450.5±20.7)ml,术后引流量为(109.1±20.3)ml,可进行负重的时间为(39.5±5.4)d;置换组6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9.5±16.5)min,术中出血量为(470.5±62.7)ml,输血量为(475.3±30.2)ml,术后引流量为(113.4±20.6)ml,可进行负重的时间为(7.8±2.5)d。置换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内固定组48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1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08%;在置换组6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置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远怀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94-9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取出患者股骨内固定物,对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部功能,统计并分析患者手术前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无中毒、过敏等症状。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16例患者均未出现脱位、坠积性肺炎、褥疮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81.6±8.7)与术前(44.1±9.3)比较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患者髋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观察组86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个月、4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于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可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随访,患者髋关节恢复程度:优51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93.06%。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恢复较快,减少了长期卧床所产生的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能显著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12个月采取Harris评分及影像学复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卧床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