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但目前大多数结直肠癌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时已多属晚期,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20%-25%,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尤其重视并及时发现、处置癌前病变如腺瘤性肠息肉(colorectal adenoma,CRA)能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资料表明,对CRA等高危人群的机会性筛查是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就结直肠癌与腺瘤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特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背景: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社区居民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和影响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因素。方法:以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在颛桥镇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与粪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并对不愿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原因调查。结果:研究期间共6 383例居民参与筛查,危险度评估、FOBT和总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7.2%(459例)、10.5%(670例)和17.2%(1 095例)。初筛阳性者中29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应答率为27.1%,60~69岁年龄段依从性最高(P0.0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2.0%(6/297)。对结直肠癌认识不足、无明显身体不适是影响高危人群结肠镜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能快速、高效地识别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于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应加强宣教力度,提高居民认知水平,并不断完善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3.
早期筛查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CRC)并降低其相关病死率,现有的结直肠检查方法众多,主要可分为非创伤性检查(粪便、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和有创性检查(结肠镜等)。虽然结肠镜检查仍被认为是CRC筛查的金标准,但其参与率相对较低,而新型非创伤性检查越来越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也为CRC筛查的检出率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文主要就检出CRC及其癌前病变的结肠非创伤性检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崇明县结直肠癌(CRC)筛查结果。方法在上海市崇明县抽取4个乡镇筛查CRC人群,首先发放调查表确定目标高危人群,初筛采用免疫法粪隐血试验(FOBT)2次,复筛采用结肠镜检查,并且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RC的影响因素。结果筛查目标人群14 820例,发放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8 150份,问卷顺应率55%。有效问卷个体FOBT检查总阳性率8.6%,700例阳性者共145例(20.7%)行肠镜检查,共筛查出CRC 24例(癌症早期8例)。高脂饮食、亚硝酸盐饮食、胆囊结石是发生CRC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纤维素饮食是保护因素。结论崇明县CRC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且筛查依从性及筛查效能较低。  相似文献   

5.
孙颖  马瑾  顾玮  胡梅洁  郑雄 《胃肠病学》2022,(3):173-176
背景:我国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的:分析CRC筛查初筛阳性人群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探讨高危问卷联合粪便隐血试验的CRC筛查模式对于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5月—2019年10月参与上海市黄浦区社区CRC筛查,因初筛结果阳性至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高危个体,内镜检查发现病变者取活检或摘除送病理检查。同期因排便习惯改变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直肠肿瘤检出情况以及筛查阳性组的病变特征。结果:共1 329例初筛阳性者纳入研究,结肠镜检查病变总体检出率为63.3%,CRC、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6%(34例)、60.7%(807例)和35.2%(46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22 438)的43.6%、1.8%、41.5%和21.6%(P均<0.05)。筛查阳性组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73.7%对54.2%, P<0.05),且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P<0.05)。CRC主要分布于60~79岁年龄组,无性别分布差异,病变直径均≥1 cm;发生异型增生的腺瘤直径亦多≥...  相似文献   

6.
背景:结直肠息肉为消化道的常见疾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中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调查表评价存在高危因素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虹口区社区居民。分析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不同性别人群、年龄段的特征,以及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形态、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共985例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58.7%对38.9%;χ~2=79.788,P0.01)。不同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20,P0.01)。左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62.4%对37.6%,χ~2=190.643,P0.01)。隆起型息肉0-Ⅰ的总体检出率94.5%,平坦型息肉0-Ⅱa为48.3%。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高于非腺瘤性息肉(59.3%对47.1%,χ~2=27.326,P0.01)。119例患者的两次病理结果不一致。仅17.8%息肉摘除者术后行结肠镜随访,其中62.3%息肉复发。结论: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有较高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和及时有效的手术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CRC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CRC筛查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筛查方法多样,目前以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和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两步法筛查方案为多个国家的权威指南或共识所推荐,其他筛查方法可作为个体化的选择和补充。对于结直肠息肉超过10枚同时有CRC个人史或家族史,或结直肠息肉超过20枚的极高危人群,应行多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 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 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包括无明显异常, 非息肉性病变, 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 以及结直肠癌, 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 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 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 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 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结直肠肿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同期行结肠镜及肝脏CT检查的患者80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否高脂血症及NAFLD、肠镜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应用Logistic多元同归分析评价结直肠腺瘤(CRA)及结直肠癌(CRC)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是CRA的危险因素(P<0.0001),NAFLD组中CRA的发生率也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NAFLD患者是CRA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具有较明确的癌前病变,西方国家很早就致力于推广筛查方案,在过去的30年中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目前,结直肠癌筛查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粪便检查和结肠结构性检查.前者包括粪便潜血、钙卫蛋白、粪便基因学及粪便MicroRNA检查等,后者包括全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钡灌肠、CT仿真结肠镜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APCS)评分系统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2至12月和2018年3至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低危0~1分,中危2~3分,高危4~7分)、BMI测量、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血浆甲基化Septin9基因(mSEPT9)检测,以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以上方法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确定优化APCS评分系统筛查效能的策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筛查对象494例,其中结直肠息肉133例,包括结直肠腺瘤86例(非进展期腺瘤82例,进展期腺瘤4例)和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47例。APCS评分高危筛查人群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3.3%,33/99)分别是中危(16.5%,39/237)、低危(8.9%,14/158)人群的2.02和3.7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Bonferroni校正法,P均<0.016);BMI>23.9 kg/m2筛查人群中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高于BMI≤23.9 k...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可由结直肠腺瘤(CRA)发展而来。研究显示脂联素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能与CRA相关。目的:探讨脂联素和NAFLD与CR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结肠镜和腹部CT检查的患者938例,按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CRA组和对照组(未发现CRA)。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血脂和转氨酶水平、空腹血糖等;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脂联素水平;分析脂联素、NAFLD等因素与CRA的相关性。结果:CRA组脂联素水平为(9.87±2.14)μg/m L,对照组为(12.25±4.78)μg/m 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组NAFLD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4.4%对17.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NAFLD、脂联素<12.25μg/m L为C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是CRA的危险因素,NAFLD患者是CRA的易感人群。性别、年龄、脂联素水平、NAFLD与CRA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结肠镜检查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标准工具。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同步切除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从而达到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目的。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尤其是小息肉的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环境等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升高的趋势,部分地区已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的序贯检查对筛查社区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0月奉贤区多个社区40~79岁、连续2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并行结肠镜筛查的无症状人群作为筛查对象,分析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共2 251名无症状人群完成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的序贯筛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19.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0.8%。不同性别和年龄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结论:社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无症状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可能与其性别、年龄、部位有关。50岁以上需重视结直肠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疾病和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接受结直肠癌(CRC)筛查的患者粪便样本中SDC2的甲基化(mSDC2),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患者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均通过结肠镜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腺癌(CRC)明确诊断,病理区分为结直肠癌、进展型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炎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结直肠肿瘤阳性预测值(PPV)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268例mSDC2阳性患者,其中确诊结直肠癌23例、进展型腺瘤42例、非腺瘤息肉20例、炎症18例,余下患者结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60岁结直肠癌患者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PPV为7.04%(10/142),≥60岁者为30.23%(13/43);mSDC2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PPV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mSDC2循环阈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68,P<0.05)。结直肠癌患者mSDC2的Ct值比进展型腺瘤、非腺瘤息肉、炎症病变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m...  相似文献   

16.
背景:基于国内现实情况,伺机性筛查(OS)被推荐用于结直肠癌(CRC)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但国内尚缺乏比较OS和人群筛查(MS)的卫生经济学评估研究。目的:通过建立状态转移Markov模型以评估OS和MS两种模式的成本效果。方法:Markov模型设定每个模式各100 000例人进入筛查,以10年为一观察周期。筛查相关的直接费用、CRC分期相关评估费用、住院费用和相关并发症费用被包括在Markov模型中,但不包括间接费用。结直肠肿瘤筛查和管理产生的效果以增加生命年表示,成本效果分析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来评估。同时行敏感性分析。结果:OS和MS分别可预防56.79%和74.85%的CRC发生,分别增加167 185和135 254生命年。与无筛查模式相比,OS模式和MS模式增量成本分别为-1.22亿元和-0.8亿元;ICER分别为-730元和-594元。OS模式对结肠镜、粪便隐血试验、腺瘤摘除术和进展期结直肠癌的费用不敏感。结论:OS模式在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处理中更具有成本效果,应在国内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IFOBT)在大系列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5919例采用IFOBT筛查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对阳性病例进行结直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919例体检人群中IFOBT阳性者314例,阳性率为5.30%,其中241例(76.75%)接受了结直肠镜检查,23例(7.32%)接受了X线钡剂灌肠检查,总随访率达84.08%,失访50例.剔除失访病例后,共发现结直肠癌16例,检出率为2.73‰(16/5869),其中Dukes A期8例(50.00%),Dukes B期7例(43.75%),Dukes C期1例(6.25%),IFOBT阳性者中的结直肠癌检出率为6.06%(16/264).共发现结直肠腺瘤样息肉94例,检出率为16.01‰(94/5869),包括管状腺瘤55例(58.51%),绒毛状-管状腺瘤23例(24.47%),绒毛状腺瘤16例(17.02%),其中单发者55例(58.51%),多发者39例(41.49%);另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6例.IFOBT阳性者中共检出116例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3.94%(116/264).结论 IFOBT适合于大系列人群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能发现较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使疾病在可治愈阶段得到根治,从而有望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法.现就近年来在我院进行体检者的结肠镜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2008至2010年中石化宁波市镇海炼化分公司员工接受结肠镜健康体检资料,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结肠镜表现、临床表现、胃癌结肠癌家族史、息肉部位、大小、数目、病理类型等资料.受检者共3280例,其中男1980例,女1300例,年龄26~ 86岁,平均54.96岁.按照年龄分层,青年组(≤40岁)252例,中年组(>40 ~60岁)2139例,老年组(> 60岁)889例.  相似文献   

19.
背景:早期筛查和诊断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CRC)相关死亡率,并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目前的CRC早期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敏感性低,假阳性较多,而金标准结肠镜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患者依从性较低。因此,目前临床亟需寻找有效且简便的CRC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是近年来国外已开始应用的新型非创伤性CRC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之一,此法较为准确、简便,适合大规模筛查和早期诊断。本文就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CRC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关注结直肠腺瘤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1984年-2004年上海地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由16/10万增至23.61/10万,女性则由14.26/10万增至20.43/10万(均为标率,数据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约80%CRC由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理学上的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发展而来[1].内镜下及时发现和摘除CRA可降低76%的CRC发生率,甚至更高.因此,研究CRA的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CRC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