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慧 《中外医疗》2012,(20):39-40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临床科室树立现代输血观念,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分析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本市各级医院全血使用率、成分输血所占比例。结果通过全血使用率数据对比得出本市2011全年临床全血使用率较低,成分输血比例整体水平较高,但各级医院间略有不同。结论成分输血是科学的现代输血方式。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疗效,而且能够提高血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所以在临床上使用成分输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成分输血分析,规范临床成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血液利用率.方法 对2000-2009年我院临床科室成分输血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 成分血使用率由2000年的76.6%上升到2009年的99.96%.结论 成分输血,节省血源,副作用少,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成分输血是现代科学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血风险与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临床输血风险环节、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输血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44名输血对象的相关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输血风险影响因素包括输血前患者血液检测情况(HIV、HCV、梅毒、HBV)、输血次数、成分输血量、住院天数、婚姻状况、年龄、平均输血量、全血输血量以及住院科室。  相似文献   

4.
包福德  严仲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68-1369
目的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输血机制。方法通过实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2006—2008年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输血史、血液品种和疾病种类呈相关性,与血型无关。不良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最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4.8%,其次为过敏反应。结论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运用科学输血技术,大力提倡成分输血,能降低输血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制品后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在输注全血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其次是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我院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43%。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孙娜 《吉林医学》2013,(26):5362-5363
目的:探讨输全血与成分输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58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输血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输全血组58例和成分输血组100例。结果:两组输血患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输血可以避免或减少患者不需要的血液成分输入,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不良反应,同时可节省大量的血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丁娟 《中外医疗》2012,31(1):181-181
目的探讨成分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临床上给予输注全血及输注成分血治疗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输注全血治疗18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率5.6%,输注成分血治疗9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2.1%。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43%。结论输注全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输注成分血治疗。应用成分血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节省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9.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我区医疗单位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各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3%,二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在2003年已达标,但机采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不理想。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 ,推广成分输血 ,节约用血 ,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 2 0例 ,术中意外创伤失血 5例 ,外伤失血 15例 ,失血量超过 15 0 0ml需输血的患者 ,统计出全部输添加剂红细胞者 2 0例 ,全部输全血者 2 0例 ,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 ,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 ,对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推广成分输血,节约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20例,术中意外创伤失血5例,外伤失血15例,失血量超过1500ml需输血的患者,统计出全税输添加剂红细胞者20例,全部输全血者20例,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对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7年12月输血不良反应236 302张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6 302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卡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60例占0.23%,成分输血率达94.1%.结论成分输血是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大力提倡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早日寻找到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安全输血。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输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和标本接收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我院输血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临床用血结构更趋合理,全血用量下降,成份输血率上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输血科在临床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29843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出现的不良反应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输血反应发生率约0.63%,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变态反应,无输血所致相关传染病及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输全血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成分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和发热为主.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注重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以及老年男性患者输血过程的观察,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用血状况,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指导合理用血。方法:对2002年至2010年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用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增长,输血不良反应率低,但是成分用血仍存在不合理处结论:成分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资源,但在临床输血中,应合理使用成分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7月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病例415例,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输血不良反应中科室占比情况以及血液成分、血液制品构成情况。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其中过敏反应70.1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9.40%,溶血反应0.48%。各血液成分中,血浆所占比例最高(40.24%),洗涤红细胞最低(0.72%)。各科室中,外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62%),且各科室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各血液制品中,浓缩血小板最高(4.14%),洗涤红细胞最低(0.24%),且各血液制品间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发热最常见,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输血,准确掌握输血不良反应知识,认真执行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中的临床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DIC病人18例,对其成分输血组进行分析及观察效果。结果:两组输血后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成份输血组效果优于输全血组(P〈0.05),有临床价值。结论: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少,止血效果迅速,是目前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的整理和查阅,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全血和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红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成分输血治疗失血性休克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成分输血组、输全血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查及即发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成分输血组病人治疗后血液血学Hb、RBC、Hct、Plt、PT 5项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明显好转(P均<0.01),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全血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治疗失血性休克较输全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贺生梅 《中外医疗》2013,(30):136-136,138
目的通过分析本市临床输血现状,来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血使用率的具体对策。方法对西宁市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临床用血总量、全血、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宁市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各类成分血用量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改变临床医生的观念能够有效提高成分输血使用率.同时加强输血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的学习也很有必要,并要及时指导纠正不合理的临床用血,保证科学、合理、安全的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