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随访4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耳穴贴压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更优方法。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等进行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和73.33%,3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组PSQI、伴随症状总评分及随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部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方法安全、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于2021年1月—2023年2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归脾汤单一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穴位艾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归脾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该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金华市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2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服用归脾汤,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服药安全性。结果 服药前两组的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AMD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评估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服药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服药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症效果优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减少中医证候评分,提升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比较Epworth困倦量表(ES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嗜睡评分、睡眠质量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嗜睡评分、睡眠质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优于对照组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0岁以上心脾两虚失眠老年帕金森患者中给予中西医治疗的效果优异,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椎按压法结合常规手法和药物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胸椎按压法结合常规手法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83.3%,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SQI积分均比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后两组间PSQI积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胸椎按压法结合常规手法和药物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疗效确切,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治疗组38例,中药对照组38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各成分得分、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麦粒灸治疗组对PSQI积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改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麦粒灸治疗组为89.47%,中药对照组为81.58%。结论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温盒灸与单纯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影响及疗效,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为失眠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针灸医院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选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0例和针刺结合温盒灸组(治疗组)30例。将临床疗效及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SQI总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温盒灸、单纯针刺对本病的治疗均有效果,但相比较,针刺结合温盒灸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采用参芪五味子联合归脾丸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归脾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归脾丸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归脾丸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0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抽签法展开。对观察组(45例)失眠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的方法;对对照组(45例)失眠患者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睡眠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的方法,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获得确切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芪枣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第二门诊部2014.07~2016.07期间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口服芪枣安神汤,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西药.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②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不良反应率2.5%明显小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芪枣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睡眠障碍同时提升睡眠质量,且药物安全性高,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每天睡前30 min口服地西泮片5 mg,观察组选取百会、囟会等穴行头皮针治疗(浅刺,每次留针时间40 min,期间行针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ZPS法),并根据两组失眠症状、睡眠深度、睡眠时间、晚间睡眠时间等指标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AIS和ZP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SQI、AIS和Z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总有效率高,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脊柱手术后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归脾汤(白术15 g,茯神20 g,黄芪15 g等,1剂/d)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结论 归脾汤治疗脊柱手术后心脾两虚型不寐,可明显改善不寐症状,使患者全心身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取百会、神门、内关、安眠、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脾俞,针刺得气后对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行捻转补法,并施以温针灸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总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药物,疗程同治疗组。结果:对照组23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23例总有效率为91.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法疗效显优于口服归脾汤药物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就诊的7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劳拉西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及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0例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组予归脾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平衡针刺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2%,对照组为74.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际完成治疗及观察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通里、关元和气海,施以提插补法,针刺5 d,停针2 d。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SQI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确切,且能显著降低PSQI总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走罐对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19年11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应用针刺穴位联合背部走罐,对照组应用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分(ISI)、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PSQI评分与I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14.21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8,P<0.05).结论: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走罐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8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艾灸治疗39例(对照组)、行腹针联合艾灸治疗44例(联合组)。两组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主观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主观睡眠效率]、客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中医症状积分、脑血流[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p)、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PSQI评分、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观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及BA-Vp、BA-Vd、VA-Vp、VA-V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显著,能调节脑血流、纠正脑供血不足状态、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中医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掌振神阙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掌振神阙穴代替常规推拿手法中的腹部操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4~:(PSQI)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睡眠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对照组分别为80.00%和13-33%。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的PSQI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l〈0.05)。结论:掌振神阙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与常规推拿法临床疗效相当。但掌振神阙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而且操作简便,缩短治疗时间,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