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梦 《西部医学》2017,29(4):561-564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注射用兰索拉唑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患者的病历500份,制定评价标准,分析用药合理性,有针对性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抽查的500份注射用兰索拉唑用药医嘱中,不合理用药主要为无使用指征用药194例(占38.80%)、给药频次过多93例(占18.60%)、超疗程用药84例(占16.80%)和无指征更换药物89例(占17.80%)。采取干预措施前用药合理率12.6%,采取干预措施后用药合理率上升为35.0%(P=0.000)。结论 我院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用药干预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改善。应建立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规范,进一步加强用药干预,规范临床用药指征与标准。  相似文献   

2.
临床用药种类多、更新快,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偶有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与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笔者查阅了《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未找到注射用兰索拉唑这一药物,查阅药物说明书,未见两种药物有配伍禁忌,为明确这两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对此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分别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及兰索拉唑治疗,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稍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注射用兰索拉唑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静脉滴注给药。B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钠治疗,静脉滴注给药。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上腹痛消失时间,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注射液后止血时间和上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患者且总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B组患者,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永超 《吉林医学》2012,33(25):5457-5458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胃炎(CG)和PU并携带Hp阳性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9例,予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1周后,续单予兰索拉唑治疗7周;对照组63例,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周后,续单予兰索拉唑治疗7周。结果:两组在Hp根除率及溃疡的愈合与症状的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同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兰索拉唑与10%葡萄糖(10%GS)、5%葡萄糖氯化钠(5%GNS)、生理氯化钠溶液(0.9%NS)和5%葡萄糖(5%GS)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检测12h内外观、pH值及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稳定性最好的是0.9%NS,12h内一直无颜色变化,而与10%GS和5%GS配伍6h即出现微黄色,而8h后与5%GNS配伍的溶液出现微黄色;12h内,与0.9%NS配伍的pH值高于其他溶液;0.9%NS与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在8h内药物含量仍超过99.0%,较其他3种配伍液高;与0.9%NS配伍溶液中有关物质在12h内仍在1%以内,其他三种溶液6h后,有关物质均超过1%.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NS配伍使用,其稳定性最好,应在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30例和奥美拉唑组32例进行治疗。结果兰索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6.8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奥美拉唑组(3.1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申洋  邓家征 《中外医疗》2012,31(30):94-95
目的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目、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实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泮托拉唑。结果 2012年1—4月共有80例患者参加并完成实验。经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非常安全的,并且疗效肯定,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史勇 《大家健康》2016,(5):154-155
目的:探究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主要成分为果糖二磷酸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适用于低磷酸血症.低磷酸血症可在输血,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胃肠外营养时出现,也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呼吸道衰竭有关.注射用兰索拉唑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适用于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我科于2013年2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与注射用兰索拉唑存在配伍禁忌,但配伍禁忌表中无两者不能配伍的记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项新型的标准化治疗,使残胃中的H P有较高的清除率。55例H 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LAC组,即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2次/d,共7d(n=17);LA C+CET组,即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2次/d,外加西曲酸酯4次/d(n=20),共7d;LEFT组,即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共7d,并在用药后身体呈水平卧位朝向左侧30m in(n=18)。通过询问确定患者的依从性及药物的副作用。在LA C+CET、LEFT及LAC组中H P根除的成功率分别为75%、72%及41%。LA C+CET组中H P的根除率显著高于LA C组(P=0.024),但与LEFT组相比则无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并发出血的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在止血治疗上采用兰索拉唑30mg,静滴,时间大于30分钟,12h/次,疗程5d;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时间大于30分钟,12h/次,疗程5d.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其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两药单用及两药联合使用的效果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联合用药症状改善率及胃镜下疗效明显高于单用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西沙必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分别对两药单用及两药联合使用的效果进行分组对比。结果联合用药症状改善率及胃镜下疗效明显高于单用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西沙必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消化内科接收并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1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立止血联用兰索拉唑对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立止血+兰索拉唑,n =36)和对照组(止血敏+兰索拉唑,n=32),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0/36)、56.25%(18/3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72 h后胃液pH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立止血联用兰索拉唑治疗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用药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兰索拉唑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兰索拉唑的安全性。方法 将注射用兰索拉唑配成适当浓度,观察豚鼠静脉注射后有无过敏反应、家兔静脉注射有无血管刺激性及热原反应、体外溶血试验中是否具有溶血和血球凝集作用,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 豚鼠静脉注射兰索拉唑无过敏反应,家免静脉注射兰索拉唑无血管刺激性及热原反应,体外溶血试验无溶血和血球凝集作用,小鼠静脉给药的LD50及95%的可信限为163.8mg/kg和150.7~178.0mg/kg。结论 该药可供静脉注射试用给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30例,兰索拉唑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d静脉滴注,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钠40m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2组患者均治疗7d。结果 2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血时间及上腹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与传统奥美拉唑疗效相当,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在老年患者中致死率较高,而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最高,短时间内控制出血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消化性溃疡经历了手术治疗至药物治疗的全过程,本文旨在观察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老年消化道溃疡伴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药前2组患者均给予输血(重度贫血以上)及补液等常规基础性治疗,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注射用血凝酶2 U静推,2次/d;30 mg的兰索拉唑静滴,2次/d),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的兰索拉唑静滴,2次/d)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不良反应和止血时间等,同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大便常规并进行隐血试验,观察大便颜色的变化;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2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5),治疗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3例(8.82%)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5.8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常常受到较多限制,此两者联合用药具有安全、高效、快速、无明显毒副作用,止血效果好,适用于基层医院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