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思辉  杨安强  贺杰 《西部医学》2023,35(6):885-888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凝血功能及血清钠离子水平与其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16例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研究组,根据术前GCS评分研究组中重型(重型组)39例、中型(中型组)36例、轻型(轻型组)41例;选取同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者10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人群suPAR、APTT、PT、Fbg及钠离子水平,收集随访资料,分析颅脑损伤患者suPAR、APTT、PT、Fbg及钠离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suPAR、APTT、PT及钠离子水平较对照组高,Fbg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suPAR、APTT、PT及钠离子水平比较: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随访,预后良好患者75例,预后不良患者41例,预后不良组suPAR、APTT、PT及钠离子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结果显示:颅脑损伤患者suPAR、APTT、PT及钠离子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PAR、凝血功能及血清钠离子水平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展、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可通过检测suPAR、凝血功能及血清钠离子水平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23-26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2例,未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组,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D-二聚体(DD)以及两组颅内压、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研究组PT、TT、AP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G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这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及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其中迟发血肿51例,非迟发血肿49例;依据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3~15分58例;中型组:9~12分32例;重型组:3~8分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设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损伤轻、中重型患者PT、APTT、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D—D、FDP水平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LT、F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与纤溶异常,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凝血与纤溶指标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夏天  朱洁  方伟  张剑  姜立先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290-129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心肌酶谱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1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和4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13~15分,35例)、中型(9~12分,26例)及重型颅脑外伤组(3~8分,20例).根据入院30 d内死亡情况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61例).比较各组入院即刻外周血D-二聚体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CK-MB、LDH、CK、AST均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CK-MB、LDH、CK、AST水平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组>中型颅脑外伤组>轻型颅脑外伤组高(P<0.05).死亡组的D-二聚体、CK-MB、LDH、CK、AST均较存活组高(P<0.05).颅脑损伤患者中,D-二聚体、CK-MB、LDH、CK、AST水平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D-二聚体联合心肌酶谱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6(P<0.05),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1.5%和99.3%.结论:入院即刻外周血D-二聚体及心肌酶水平与颅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D-二聚体联合心肌酶对颅脑外伤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能否协助判断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稳定与否,是否可作为病情变化的重要的临床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合GCS评分及头颅CT结果 ,判断凝血指标异常与出血增多的关系。结果在81例中,有15例经复查头颅CT发现出血增多,66例出血未增多,出血增多组均有3项以上凝血指标增高,其中APTT及D-二聚体均增高;出血未增多组凝血指标基本正常,一般只有D-二聚体增高,仅有6例出现2项增高,未见3项以上增高。结论凝血指标尤其是PT秒值、PT-INR、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这5项指标的异常对于判断颅脑损伤出血增多与否是有一定意义的,尤其3项以上增高,应高度怀疑出血可能增多。凝血指标可以作为协助判断外伤性颅内出血稳定与否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辉腾 《当代医学》2011,17(23):4-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诊断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轻型颅脑损伤患者43例(轻型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中型组)以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检测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1)重型组和中型组PT、APTT、FDP、DD和BPC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重型组与中型组相比,也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重型组中,GOS1~2分患者PT、APTT、FDP、DD和BPC各指标与GOS3~5分患者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变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关系。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指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监测颅内压重度增高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增高组。结果说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变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1、3、30天检测血清P-选择素、D-二聚体、血糖水平及SSS评分.P-选择素、D-二聚体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对P-选择素、D-二聚体与S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S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均随分型加重而明显增加(P<0.05);颅脑损伤患者各时间血糖、P-选择素及D-二聚体、SSS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与SSS下降值呈直线正相关(r=0.5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的有效指标.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捕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比较不同组之间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各型颅脑损伤中凝虮纤溶功能均有异常,且随着伤情的加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逐渐升高,而血小板(PLT)水平逐渐下降(P〈0.05)。与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比较,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T、APTT、TT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其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至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分为轻型组(n=28)、中型组(n=25)与重型组(n=27),结合术后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2)、预后不良组(n=28),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40),比较三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时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空腹血糖(FPG),比较预后不同2组凝血功能情况,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GC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颅脑损伤患者Fbg、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F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a 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重型组Fbg、PLT水平明显低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且中型组明显低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PT、a PTT明显长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长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D-D、FPG明显高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良好组Fbg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T、a PTT、D-D浓度及GCS评分明显小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颅脑损伤患者Fbg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 PT、a PTT、D-D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颅脑损伤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也更加严重,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能用来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采用32~34℃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 d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月随访的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组患者S100B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在第2,3,5 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月后随访GOS比较,两组患者在恢复良好评分(≥5分)和植物生存及死亡(1~2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亚低温能有效抑制颅脑损伤后的高凝状态,降低脑组织代谢和耗氧量,抑制内源性脑损伤因子是可能的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 2012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性头皮外伤或颅骨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其变化过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时即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并在伤后3d达到高峰,在伤后7~10d逐渐恢复正常,实验组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相关.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紊乱,其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应针对此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非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取患者2 mL静脉血,分别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第3 d和第7 d清晨空腹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损伤后24 h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亚型判断的重要指标,对病情轻重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媛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6-18,2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变化与患者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妊娠高血压(妊高症)患者78例,测定产前1天D-二聚体水平、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等,统计分析不同病情程度D-二聚体水平及与肝肾、凝血功能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程度的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表现为重度妊高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妊高症患者(均P<0.05),且轻度与中度妊高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明显(P<0.05);另一方面,在不同预后程度的妊高症患者中,出现肝肾、肺、脑部等单一或多器官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5.62±3.62)μg/m L,未出现器官功能异常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9±0.07)μ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凝血功能、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未出现功能异常的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程度与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512、0.602,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判定妊娠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与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雯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86-87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分析其在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静脉采血,血凝仪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过程中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发展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增高,其在入院前、入院后5d、入院后7d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40±0.09)、(2.20±0.38)、(3.50±0.72)mg.L-1,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早期干预治疗,病情判断及预后,以及防止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与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n=60),观察组又分为出血组(n=19)和未出血组(n=41);另外选取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n=30),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及观察组中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并且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1、4、7、10、14 d。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均分别高于健康人群,D-二聚体浓度在出血组的数值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的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水平越低。结论急性脊髓损伤伴有胃肠道出血和血浆D-二聚体导致的凝血异常紧密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后康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受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轻中型组(GCS≤8分),35例;重型组(8分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患者PT、APTT、TT和FBG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