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正芬  李莉 《中外医疗》2012,31(24):119+121-119,12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提出心内科护理安全预防措施,开展护理投诉情况、病人出院随访表反馈、患者满意度以及仪器使用不良记录调查,护理人员焦虑情绪改善情况评定。结果通过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无论是在护理投诉还是仪器使用不良记录方面均较对照组减少明显(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投诉情况和仪器规范使用,而且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作用.方法 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风险的问题,包括查找风险原因,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操作,健全风险管理知识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结果 护士风险意识增强,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缺陷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达到预防风险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文娟 《甘肃医药》2014,(4):319-321
通过对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进而使心内科护理工作从制度落实上,管理规范上,风险预防上,应急预案的制定上进行全范围的掌握与监管。并通过培训,考核力争降低或消除日常护理差错的发生,为广大病患者提供安全,舒心,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心内科患者普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存在着病情重、变化快等因素,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所以,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有效的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这是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风险因素分析1.1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内科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1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护理投诉、护理差错、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的降低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的51例重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的51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查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查房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查房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军晓 《黑龙江医学》2021,45(8):820-821
目的:分析探究将风险管理引入心内科护理管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8例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于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4例、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管理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引入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应用到重症医学的科室中,对于患者护理工作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重症的医学科中,所收治的各种疾病类型的重症患者100例。按照平均的思想,把所有患者随机性的分组,一共分为两个组别,每个组别中患者人数为50例,分别用观察和对照对其进行命名。其中对照的组别给与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的组别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结果观察的组别患者在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率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别的患者;同时观察组别的意外事情出现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别低,组件对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部重症疾病的患者,给与其常规临床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表现,对于患者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治疗各种类型重症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247例(98.8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198例(79.20%);观察组的满意度情况比对照组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例(1.6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8例(23.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照组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对患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效率有效提升,并使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以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心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机理,探讨心理护理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本院收治的80例心内科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属于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时增加了心理护理治疗,采用国际通用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对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正交分析法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效果评估心理护理的可行性,对心理护理治疗法的缺陷进行改善。在未进行护理之前对两组患者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更低,症状、情绪以及体制限制等指标评分,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能够帮助心内科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心内科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接受过心理护理的心内科重症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以将心理护理手段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各种风险的评估和认识,运用各种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对347例患者在工作中发生的护理风险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心内科患者22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96.82%、2.27%、1.36%,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数据分别为85.00%、10.45%、5.4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心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病患,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比较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为19.05%(8/42),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加入风险管理,不仅能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分析研究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以及有效的预防风险的对策,切实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对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具体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护理对策,对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强化对风险的监控。结果心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护患关系得到了改善,护理质量得以提升,病患也能早日康复出院。下文就简要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效果以及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观察。方法将我科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查房中实施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的70例(ICU)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就实施干预护理风险管理前(对照组,n=35)与就实施干预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n=50)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观察前后阶段中的护理质量。结果经评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8%,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险护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了解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探究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管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1例(1.67%),对照组风险事件6例(10%),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45例(75%),满意14例(23.33%),总满意率98.33%;对照组十分满意28例(46.67%),满意22例(36.67%),总满意率83.34%。观察组在满意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心内科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是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行临床护理研究,以观察新型护理模式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1年9月所收治的50例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则进行我院参考文献和实践总结所制定的护理方法,参考陈秀霞的相关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ICU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以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ICU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入ICU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所新制定的人工气道护理干预措施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就诊的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采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