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PEG-IFNα-2b治疗后HBsAg清除率.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厦门长庚医院的146例乙肝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恩替卡韦+PEG-IFNα-2b治疗,n=44)和恩替卡韦单药组(恩替卡韦治疗,n=102),比较两组HBsAg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4例在24周时终止Peg-IFNα-2b治疗,24周时8例HBsAg阴转,3例发生HBsAg血清转换;48周时12例HBsAg阴转,6例HBsAg发生血清转换;23例HBsAg下降<1log,停PEG-IFNα-2b继续恩替卡韦治疗;其中5例HBsAg下降≥1log继续PEG-IFNα-2b及恩替卡韦治疗至72周,72周时累计15例HBsAg阴转(女4例,男11例),累计9例HBsAg发生血清转换,临床治愈率34.1%.其中,HBsAg滴度基线<350 IU/ml,12例获得临床治愈;联合治疗24周时HBsAg较基线下降≥1log,15例获得临床治愈.恩替卡韦单药组治疗72周,1例HBsAg阴转,临床治愈率为0.9%.无HBsAg血清转换发生.结论 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PEG-IFNα-2b可显著提高HBsAg阴转率,获得临床治愈,其中HBsAg滴度基线<350 IU/ML、联合治疗24周HBsAg较基线下降≥1log的患者更易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寻求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目标提供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50例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实现病毒学阴转(HBV DNA<500copies·mL-1)但未达到临床治愈目标,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观察组)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继续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0.5mg·次-1·d-1;观察组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PegIFNα-2a皮下注射抗病毒治疗,180μg·0.5mL-1·次-1,1次·周-1;2组均治疗4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0、12、24、48周后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水平、HBsAg转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完成48周随访记录患者共49例,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时的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BsAg水平下降幅度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PegIFNα-2a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BsAg水平,但临床上需综合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经济水平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基 《河北医学》2010,16(3):293-29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1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均未接受过核苷类芗药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樗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2周、4周、12周、24周、48周、96周时转氨酶复常率分别为:14.76%、75.24%、92.38%、96.19、99.05%、95.24%、98.57%。疗程结束时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6.83%及21.95%,HBVDNA降到检测线以下分别为:7.62%、38.57%、52.86%、75.24%、95.24%、98.57%。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及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等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感染疾病科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给予观察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3%(27/32)]高于对照组[70.9%(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和GG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提高临床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该院收治5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接受半年以上的干扰素治疗,疗效较差。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接受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给予患者每天1次,0.5 mg的恩卡韦分散片,观察疗程为1 a。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发生不良反应和相关生化及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可对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 HBV)复制进行快速抑制,第2周可实现HBV-DNA转阴,平均转阴时间是8.5周;第4周实现HBeAg转阴,第8周实现HBeAg血清转换,患者在接受完1疗程的治疗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19例患者为完全应答,占38%,23例为部分应答,占46%,总治疗有效率为84%。结论对于应用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独特机制和在感染个体中持续存在,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核苷(酸)类似物抗HBV的效果良好,并被推荐使用。目前,在我国上市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疗效及耐药特点不尽相同。恩替卡韦强效抑制病毒、最低病毒变异率以及e抗原的较高转化率;特别对于重症肝病患  相似文献   

7.
赵蕊  吴云海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30-1531,1555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6周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与0,4、12、24、48、72、96周的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用药4、12、24、48、72、96周时HBVDNA在检测阴性的比率为32.5%、80.O%、90.O%、95.0%、100.O%、100.0%。e抗原阴转率于24、48、72、96周分别为18.7%、31.2%、43.7%、43.75%,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于48、72、96周分别为12.5%、12.5%、18.7%。ALT、AST、TBiL、ALB、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复常率96周时分别为100.0%、85.0%、27.5%、100.0%、92.5%。96周时从C级变为A级、B级比例(%):低病毒载量组相对Child—pugh评分改善明显,两者有统计学意义。96周时合并症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88.0%,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00.0%,肝性脑病80.0%。应用恩替卡韦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衰竭患者能迅速地抑制HBVDNA复制,而且因为无耐药的发生,改善肝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肝硬化合并症,并且药物安全性得到验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金靖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15-5116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4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先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后换用聚乙醇干扰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TBiL与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与HBsAg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等核苷(酸)类似物作为一线抗乙肝病毒药,部分患者经此类药物治疗后,其血清HBV DNA虽然降低到2 000 IU/mL以下,但仍持续或间歇性地高于检测下限,即处于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状态。持续存在的LLV会导致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耐药风险增加、病毒学突破、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进展、肝癌风险增加、影响生存率等一系列临床危害。本文重点综述恩替卡韦治疗下LLV的相关临床研究,总结了LLV的规范定义和诊断标准,阐述恩替卡韦相关LLV的临床危害和管理策略,并讨论LLV的发生机制,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108-1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6例,两组均予甘利欣、能量合剂、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常规护肝治疗,其中联合组加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及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及TBi L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80.00%)、HBe Ag血清转换率(3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ST、ALT及TBi L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及TBi 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ST、ALT及TBi 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200例,采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相关指标进行复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与HBsAg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马玉秀 《吉林医学》2013,34(3):476-477
目的:探讨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组分别给予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和单用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联合组的ALT复常率(87.5%)和HBV DNA转阴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55.30%)和HBV DNA转阴率(6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的耐药发生率(5.8%)与对照组的耐药发生率(8.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疼、脱发等不良反应,停药之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恩替卡韦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耐药发生率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治疗耐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对恩替卡韦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周、48周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肝脏纤维化分期。结果:治疗24周、48周时观察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肝脏组织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48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肝脏组织学改善均优于24周(P<0.05)。结论:对恩替卡韦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诺福韦或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提高ALT复常率、HBV-DNA、HBeAg阴转率及肝脏组织学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近年收治的80例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继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治疗前、治疗4、8、24周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92.5%、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24周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和观察组(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88.24%、82.35%、91.18%,与对照组比较均上升显著(χ~2=7.21,6.45,7.03;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χ~2=7.64,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应用于乙肝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备临床应用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组、恩替卡韦组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每组40例。根据分组安排,患者接受皮下注射1μg/k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每周1次,或者口服0.5 mg/d的恩替卡韦,连续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的水平,以及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AST和GGT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应敏 《大家健康》2015,(5):141-142
目的:对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乙肝病毒患者中选取5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均为2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8.57%、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HBV-DNA转阴率为53.57%、治疗2个月后HBV-DNA转阴率为82.14%同对照组患者的50.00%、7.14%和82.14%相比,P<0.05。结论:在抗乙肝病毒临床上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乙肝病毒患者中选取5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均为2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8.57%、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 HBV -DNA 转阴率为53.57%、治疗2个月后 HBV -DNA 转阴率为82.14%同对照组患者的50.00%、7.14%和82.14%相比,P<0.05。结论:在抗乙肝病毒临床上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收集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3月—2016年7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阿德福韦酯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恩替卡韦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HBeAg转阴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的差异.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恩替卡韦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阿德福韦酯组28.00%、HBeAg转阴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治疗前两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对肝炎病毒复制以及繁殖进行抑制,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