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颌面部有独特的解剖特点,炎症发生后易于扩散,而引起其它部位的病变,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于1989年5月——1993年间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各类间隙感染住院病人257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147例,女110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69岁,平均年龄25—30岁之间。1·2 感染来源 牙源性感染96例,占37.5%,腺源性感染161例,占62.5%。1·3 感染部位 颌下间隙感染174例,占67.7%,包括口底蜂窝织炎。其它多间隙感染以眶下、颊部、翼颌间隙感染83例,占32.3%。 相似文献
2.
乔元任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6):547-547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外科常见病。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西医治疗恢复慢。我院于2000年~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疗法.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后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56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来源、易联合感染的间隙、细菌培养结果、彩超、CT、MRI表现.结果 本组48例痊愈,8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早期针对病因积极治疗,一旦发生多间隙感染,即可通过CT、MRI了解病变的发展动态、程度和病变范围,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实施正确可行的治疗,首选广谱抗生素,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56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来源、易联合感染的间隙、细菌培养结果、彩超、CT、MRI表现。结果本组48例痊愈,8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早期针对病因积极治疗,一旦发生多间隙感染,即可通过CT、MRI了解病变的发展动态、程度和病变范围,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实施正确可行的治疗,首选广谱抗生素,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间隙感染早期积极抗炎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继续抗炎治疗。结果:8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能使颌面部间隙感染获得圆满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10.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科学实用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5例,在术前术后,均给予心理疏导、呼吸道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及时发现临床问题,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科学实用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5例,在术前术后,均给予心理疏导、呼吸道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及时发现临床问题,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11)
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感染病因,在炎症的不同时期注意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笔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治疗。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及时的切开引流术,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转归。方法:收集11例糖尿病合并重症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内分泌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控制血糖、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10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采用全身加局部治疗方法,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2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72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奥硝唑用于临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替硝唑治疗,观察组使用奥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并对其临床效果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痊愈病程平均4 d,对照组痊愈病程平均8 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47例(94.00%),对照组痊愈患者34例(6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恢复时间较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可对其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措施,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该院接收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切开引流、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且临床上应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切开引流、高压氧治疗,以强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患部切开引流手术,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营养支持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白细胞计数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试验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2.47±0.41×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68×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同时应考虑进一步结合手术切开患部进行引流的方案。两种方案互相补充能减少患者痛苦、及早康复,降低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案,总结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唐山协和医院2002—01-01—2011~12—31住院的53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因、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治疗情况、并发症和愈后,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年龄(36.62±23.49)岁。农民在间隙感染的患者中比例最高,达35.0%(187/535)。分析发现:年龄、职业、自我治疗、入院体温是危及生命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为了避免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早进行规律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