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2.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②方法 对12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抗感染、切开引流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④结论 对重症多间隙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王菊艳 《甘肃医药》2014,(6):426-42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8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陆兴权 《广西医学》1997,19(1):133-135
脓性颌下炎46例治疗分析德保县人民医院陆兴权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和腺源性为常见,临床上可有几个间隙受累,颌下间隙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常叫脓性颌下炎,也叫颌下蜂窝织炎。炎症尚未形成脓肿时,以全身控制感染,保守治疗为主,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疗法.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后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7—2007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36例,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结果感染以牙源性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最少为血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本组35例痊愈,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以及原发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收治的39例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9例患者均行切开引流后,给以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严重,且易反复,宜早期、广泛行切开引流,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感染病因为牙源性感染;观察组感染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半链球菌:两组患者感染后白细胞均升高,但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观察组切开引流数目、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为牙源性感染且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下颌下间隙感染,其感染较重,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出现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治疗。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及时的切开引流术,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病例资料。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系统性疾病、病原菌、影像学、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56.2%),女性14例(43.8%);糖尿病患者23例(71.9%)。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感染来源(46.9%)。疼痛、面颈部肿胀、吞咽疼痛、发热、开口受限等是常见的临床症状。28例行病原菌检测患者中,溶血性链球菌9例(32.1%)。颌下间隙是最常见受累间隙。2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4例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死亡。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早期脓肿切开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郭俊霞 《疑难病杂志》2006,5(5):376-37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为了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及早明确诊断,采用有效抗生素、切开引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我科1996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10个月~73岁,平均31.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包括颌下间隙23例(30.3%),嚼肌间隙17例(22.4%),颊间隙13例(17.1%),眶下间隙10例(13.1%),颏下间隙5例(6.6%),口底间隙3例(4.0%),翼颌间隙2例(2.6%),舌下间隙2例(2.6%),咽旁间隙1例(1.3%)。76例中牙源性感染59例(77.6%)…  相似文献   

12.
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一般在脓肿形成期施行切开引流术并结合抗生素治疗。鉴于有些患者不愿意接受切开引流术,我科近期收治1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治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男6例,女4例。年龄5—60岁。牙源性感染8例(男4例,女4例),腺源性感染2例,其中眶下间隙脓肿3例,颊间隙脓肿3例,颌下间隙脓肿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脓肿切开引流,50例),观察组(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脓肿大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脓肿直径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能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吉武  李兵 《当代医学》2009,15(1):90-91
目的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远处扩散、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缩短疗程。方法自2004年以来,在我科收住17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脓肿切开引流,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容易感染部位及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本细病例完全治愈,没有任何后遗症发生。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感染扩散,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及放置引流条等全身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的研究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住院期间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感染率并通过对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泌物的鉴定分析病原学分布。结果在120例病患中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例,感染率为10.83%,共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霉氧菌13株,厌氧菌3株,兼氧菌8株,感染源主要来自于牙源性感染。在13例感染患者中牙源性感染10例,占76.9%,腺源性感染2例,占15.3%,其他原因感染1例占7.6%。结论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上对病患的具体症状需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岚  叶蕾  张娜 《吉林医学》2011,(30):6435-6435
目的: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颌部间隙感染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治愈48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中败血症3例,边缘性骨髓炎3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应积极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重症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愈30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30例治愈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行脓肿扩大切开引流,6例行气管切开,3例伴发纵隔脓肿,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应采取血糖控制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切开引流,足量、有效使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疾病等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存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7)和非糖尿病组(n=46).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来源、受累间隙数目、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6);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来源;糖尿病组患者感染更容易累及2个以上间隙(P=0.001),更容易发生并发症(P=0.013),住院时间更长(P=0.008),入院后使用更高级抗生素(P<0.001),两联用药的可能性更大(P<0.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切开引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①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②脓肿切开引流。结果:间隙感染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①明确诊断;②合理选择抗菌药物;③切开引流要充分;④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⑤积极处理原发灶;⑥护理上强调清洁,根据患者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90%,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其优势明显,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