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后生存质量、疾病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4/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疾病症状、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该院就诊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34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控制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B组患者相较于A组,心绞痛稳定和心绞痛发作、心绞痛不良症状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减少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主意愿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各30例.对常规组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护理组心绞痛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期间,护理组患者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护理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可降低心绞痛发生次数,促进疾病转归,从而提升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是一类发病率较高、危险性较大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除了需给予必要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护理干预,通过系统、高效的护理服务改善其心绞痛的症状和预后。本文分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70.6±4.1)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4.4±0.9)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对心绞痛控制以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无缝隙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控制情况和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控制情况和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以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同时提升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我院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资料,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绞痛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2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则采用无缝隙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的控制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别。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86.33±12.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7±5.42)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后,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治疗,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可见无缝隙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52-15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率、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护理常规模式,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率、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疼痛指标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73.33%(22/30),心绞痛发作次数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预后优良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无缝隙护理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可以显著控制其心绞痛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自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n=37)和观察组(n=39),常规组患者入院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结果:2组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996,P=0.0213)、2组活动受限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042,P=0.0344)、2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28,P=0.0289)、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85,P=0.0053)。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CU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CCU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CCU常规护理,研究组在C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情况、躯体活动受限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的改善情况、躯体活动受限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U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身体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多,所以产生冠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人群在不断增加。冠心病患者中,产生心绞痛的情况相对普遍,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心脏部位影响,而且进容易产生其他的并发症问题,严重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标准也逐渐提升,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而且需要护理工作能够良好的推动预后,无缝隙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广泛实施的新型护理方案。本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干预联合曲美他嗪对于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的3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将其作为B组,对所有患者都施予曲美他嗪,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心功能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心功能等级都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老年患者来说,在运用无缝隙护理干预联合曲美他嗪后,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心绞痛等相关表现得到改善,并增强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85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消极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护理,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活动受限、疾病知识掌握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状况各项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心绞痛症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其生活质量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经过无缝隙护理后,患者的预后效果,SAQ评分以及生存质量中的体现。方法:选择5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符合护理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发,另一组使用无缝隙护理方法,然后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SAQ评分以及生存质量上的差别。结果:经过对比可看出使用无缝隙护理方法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稳定状态,预后效果,SAQ评分以及生存质量皆比常规组好,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缝隙护理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经过护理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发病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临床积极救治.有研究显示,正确的诊断及积极的治疗是保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关键,而优质的护理可起到促进预后的作用.本文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B组(n=30)与A组(n=30),每组手术患者30例。B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A组的30例患者接受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也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称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手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护理对策。方法:对10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实施全程系列护理,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指标及药物效果,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家庭访视等。结果:心绞痛<6分钟缓解87例,(80.56%)。心绞痛<9分钟缓解15例,(13.89%),心肌梗塞恢复期6例,(5.55%)缓解<10分钟。结论:早期控制心绞痛发生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提升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