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精神病伤残鉴定案例的特点、对伤残等级的影响,为此类案例的鉴定提供有益线索。 方法 收集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案例530例,分为研究组(合并DAI的颅脑损伤)72例与对照组(未合并DAI的颅脑损伤)458例,调查2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间隔、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头颅CT报告、鉴定时脑电图报告、鉴定诊断意见、鉴定伤残等级等资料,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鉴定时CT报告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脑电图报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残等级为7.92±1.39,对照组为8.72±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研究组轻度及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70.6%的变化;对照组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81.6%的变化。 结论 合并DAI的颅脑损伤案例伤残等级更高,伤残等级与伤后GCS评分、昏迷时间及轻度和中度异常脑电图相关。提高对DAI的认识对此类案例鉴定结论的判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提高法医对交通事故所致的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并对遗留之后遗障碍的赔偿医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从1992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受理的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59例按本文需要设计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案例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伤残等级越高。同时,该损伤所致伤残程度、伤残率均高,本组59例均致伤残,Ⅰ级伤残达12例占20.34%。结论可参照目前学术界较认可的诊断标准结合案情、伤情、排除诈伤、诈病和潜在疾病作出诊断,客观、公正地评定伤残等级及鉴定与伤残有关的赔偿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弥漫性脑损伤 (DAI)合并局灶性脑挫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观察该模型大鼠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大鼠脑各部位肉眼、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DAI合并脑挫伤组死亡率为 12 % ,假手术组及单纯DAI组无死亡 ;②DAI合并脑挫伤组后意识恢复时间 [平均 ( 5 19± 0 .49)h]较单纯DAI组 [平均 ( 2 75± 0 .16 )h]及假手术组 [平均 ( 2 77± 0 2 0 )h]明显延长 (P <0 .0 1) ;③免疫染色切片显示 ,DAI合并脑挫伤组鼠脑多个部位 (皮层下、胼胝体、脑干 )呈广泛性轴索损伤改变 ;④电镜显示DAI合并脑挫伤组有髓神经纤维节段性变性膨大、轴突内神经微丝排列混乱、髓鞘板层呈松散空泡样变。结论 :提示本动物模型类似于人类脑外伤时常见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局灶性脑挫伤 ,大鼠伤后出现的原发性持续昏迷与人类此种脑外伤后的临床病理生理接近 ,该模型简易、经济、实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重型脑外伤超微结构的观察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重型脑外伤脑白质的超微结构的观察及临床分析 ,比较单纯性脑挫伤与脑挫伤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 2 8例GCS 8分以下 ,CT显示有脑挫伤、挫伤性血肿 ,需手术治疗的病例 ,术中取非功能区皮质下肉眼观无挫伤的白质 0 .5cm× 0 .5cm× 0 .5cm大小 ,电镜观察 ,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 8例观察标本中 ,10例伴有不同程度DAI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其他病例明显高。结论 ①脑挫伤、挫伤性血肿伴有DAI病例的预后比单纯脑挫伤差 ,病死率和致残率高。②脑挫裂伤患者如原发性昏迷时间长 ,手术后意识不能好转应考虑合并DA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严重的原发性损伤,其临床病情严重,死亡率及伤残率高。本文通过对60例DAI病人的临床过程及CT分析,认为该病预后差,CT表现主要为弥漫性脑肿胀及脑多发性散在小出血灶,其治疗除一般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外,主要在于脑继发性损伤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CT表现,将选取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无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颅骨骨折的比例、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29例,良好9例,死亡16例;GCS评分3~5分13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B组43例,良好28例,死亡10例;GCS评分3~5分9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是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主要表现之一,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多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占96%,伤后持续昏迷,无中间清醒期,常无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颅内胼胝体、灰白质交接处等点片状出血,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结论DAI的诊断需结合受伤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头颅CT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用药、加强对症处理,能提高DAI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 Axonal Iniury,DAD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据报道,重型脑损伤中约20%患者可发生DAI。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可能是导致颅脑外伤病人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伤残率及死亡率极高。临床上迄今诊断困难且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DAI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发生机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48例DAI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保守治疗34例,死亡20例。对于DAI伴有脑挫伤、颅内血肿并有中线移位者,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14例,死亡8例,本组死亡率为58.3%。结论DAI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治疗后果取决于DAI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李晓兵  周育邦 《甘肃医药》2010,29(3):293-295
目的:讨论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分级、治疗以及DAI与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46例DAI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与原发性颅脑损伤进行比较。结果:本组46例,死亡5例,治愈31例,其他10例,抢救成功率89.13%。结论:DAI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弥漫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中的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应该包含于DAI之中,DAI(Ⅱ~Ⅲ)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黎会  谭源福 《微创医学》2010,5(1):55-58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重度伤残、植物状态和死亡的常见原因,是颅脑外伤中的一种原发性损伤,其病情重、治疗难、预后差、死亡率高,如何有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DAI的动物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晓强  高山  王德明  王湘 《西部医学》2009,21(7):1157-1158,116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以及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根据CT表现,将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无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45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45例,良好23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5例,GCS评分3~5分20例,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B组30例,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17例,GCS评分3~5分17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手术A组10例,B组13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致死率高,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更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志利  侯林生 《海南医学》2007,18(7):149-152
目的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重要的脑损伤类型,对决定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DAI以提高颅脑损伤的诊断及抢救治疗水平. 方法 对DAI的概念和病变部位、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临床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结果 目前对DAI的研究已深入到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随着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有效治疗窗时机内,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对降低DAI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它可以造成患者长时间昏迷,致残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极高.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综合治疗措施的完善必将大大提高DAI的诊断率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8):744-74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12间收治的8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均行CT、MRI扫描与保守综合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存活56例(70.00%),其中恢复良好8例(14.29%),轻残10例(17.86%),重残20例(35.71%),植物生存18例(32.14%),死亡24例(30.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AI,其致残率较高;临床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且MRI诊断效果优于CT检查;临床治疗DAI时应准确认识其临床表现,把握诊断要点,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率。  相似文献   

17.
王小微 《当代医学》2021,27(36):143-1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于DAI患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MRI检查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24 h,CT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在MRI检查下可见胼胝体后部及侧脑室、双侧顶叶周围白质点片状等,存在明显多发散在轴索损伤.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病灶类型及准确位置,且与CT检查相比,更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为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2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根据其临床表现详细分析了CT扫描的特征及诊断条件,讨论了DAI的病理解剖学方面的变化,并提出了有助于DAI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依据。DAI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疗法。对合并有颅内压增高的DAI病人可进行减压手术。DAI的预后较差,是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谢一金 《右江医学》2006,34(4):397-39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d injury,DAI)是剪应力作用于头部致脑内神经轴索损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神经轴索断裂和轴缩球[1]。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在因颅脑损伤死亡病人中占29%~43%,仅次于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我科近年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42例,经过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DAI患者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13~65岁,平均38.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1例,坠楼伤9例,打击伤2例。GCS评分大于8分者4例,小于8分者38例。2.症状及体征伤后均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8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80例DAI患者中恢复良好13例(16.3%),中残15例(18.8%),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18例(22.5%),死亡34例(42.5%)。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的最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