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其中施行常规急救流程的36例作为对照组,施行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的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心电图诊断及救护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8.89%(32/36)]较对照组[66.67%(24/3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李芹仙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90-149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现将收集的2019年3月—2019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纳入观察组;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院内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效(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病情评估及溶栓等待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就诊急性脑出血患者共有160例,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能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此期间急诊科院前接诊至急诊科内救治的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将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就救治时间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85例,将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的4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的45例患者作为一体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护理模式,对...  相似文献   

7.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研究院前院内联动、院内多学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的新模式治疗的116例创伤患者和到院后再行院内分诊、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传统模式治疗的86例创伤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新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为(58±29)min及(28±15)d,传统模式为(125±60)min及(40±1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新模式比到院后院内分诊的传统模式大大缩短了急诊反应时间,提高了创伤后黄金1h的利用率,有利于急诊抢救和术前准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与机会,提示建立院前院内联动机制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876例危重症患者,给予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结果:1876例患者中,有60.5%~87%的患者在见到急救医生后90分钟内收住院。其中交通伤成功率92.2%,坠落伤成功率93.5%,刀捅伤成功率92.2%,脑出血成功率97.5%,心肌梗死成功率97.1%,心衰成功率90.1%,感染成功率95.5%,一氧化碳中毒成功率96.4%,药物中毒成功率92.5%,消化道出血成功率92.3%,宫外孕成功率96.4%。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CI患者。其中采用院前-院内实施一体化急救流程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由家属护送入院就诊,仅行院内急诊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预后,对比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①救治成功率: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6.83%(61/63)高于对照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救治时间:观察组静脉溶栓15例,对照组静脉溶栓10例,观察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血管内治疗46例,对照组急诊血管内治疗41例,观察组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经Ridit检验,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恢复良好率42.86%高于对照组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干预3周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实施一体化急救流程能有效提高ACI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评价两组急诊抢救指标、护理交接工作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方法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6年8月~2009年7月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方式接诊救治的ACS患者145例为研究组,以2003年8月~2006年7月院前急救院内分工合作救治的ACS患者127例为对照组。以胸痛缓解及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发作与溶栓时间、发作与外转PCI或CABG时间及死亡等四项指标为评判依据,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一体化救治明显提高了ACS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溶栓延迟时间0.5~3h,经危险分层外转PCI或CABG时间缩短6~8h,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提高。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有利于ACS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是一项有意义的医疗救护模式,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12月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急救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中毒常规救治为急诊诊断、抢救检查、专科会诊及治疗。我院自2005年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将院前生命支持、急诊科救治检查、EICU监护及加强治疗融为一体,逐步建立了一体化中毒救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2008年按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47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成功救治38例,临床反应时间3min。同期入住各临床专科按传统救治模式救治45例,抢救成功29例,临床反应时间9min。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成功率及临床反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专科治疗。2救治模式2.1院前院内一体化接到现场呼救到院前医护人员出车限时3min。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及分泌物误吸。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制定现场医疗救护记录单,保证院前、院内急救紧密衔接。2.2抢救治疗一体化急诊科接到救护指令后,根据病情需要立即开放生命救护绿色通道,实施抢救治疗。救治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1名护士协助医生管理气道,如气管插管、吸痰、吸氧等;1名护士负责洗胃液准备、留置胃管洗胃;1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道、采集各种标本和静脉给药;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各种监...  相似文献   

16.
病人满意度是测量医院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产科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新型护理管理体制,是医院在现代医疗竞争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突破,其应用体现了医院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可以更好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而且加强了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交流。文章从产科无缝隙护理干预来研究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如何让病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简单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方法应用一体化救治模式238例AMI患者为研究组,非一体化救治模式265例AMI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溶栓169例,再通135例(79.188%),1h内溶栓63例,死亡22例(9.24%)。对照组:溶栓148例,再通97例(65.54%),1h内溶栓14例,死亡35例(13.58%)。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缩短溶栓延迟时间0.5~3.0h,明显提高了AIM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23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9例,基本满意24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1例、手术切口感染0例、泌尿道感染0例、宫腔感染0例、胃肠道感染1例,总感染率为5.0%;对照组中呼吸道感染2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2例、宫腔感染1例、胃肠感染1例,总感染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疾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符合患者的需求,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开展实施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护理管理,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耗占时间,从而缩短行急诊PCI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43例AMI患者的接诊入抢救室时间、抢救室停留时间、转运至介入室交接时间。结果本研究中43例患者均安全转运至介入室并成功接受急诊PCI,在急诊科抢救室停留平均时间为51.37 min,到达介入室的平均时间为11.59 min,急诊科总耗占平均时间为66.21 min。结论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管理明显缩短AMI患者的院前时间,对提高AMI患者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93-19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急症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冠状动脉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变现为持久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引起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因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很高,因此,在救治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