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搜集整理近5年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综述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选穴配穴、其优势及相关研究进展等.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针刺麻醉,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但存在缺乏规范操作的缺陷,今后规范化操作可使针刺麻醉得到更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刺麻醉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对甲状腺腺瘤手术采用电针刺激双侧内关、合谷穴,复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45例(简称针麻组),效果满意,并与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20例(简称颈丛组)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针麻组45例,男8例,女37例;年龄18~60岁,平均28.8岁;其中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25例,甲状腺次全切术20例。对照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1.5岁;其中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14例,甲状腺次全切术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瘤体大小均无差异,术前均经检查排除甲状腺癌、甲亢及合并气管移位、气管软化等。 2 操作方法 …  相似文献   

3.
针刺麻醉甲状腺手术1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1998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刺麻醉对11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即体针组、体针+耳磁组和浅颈丛麻醉组。117例中,男6例,女111例;年龄18~58岁,平均为34.37岁;病程1~26年,平均11.4年。本组病例中,甲状腺瘤(包括纤维瘤、腺瘤、结节状瘤,类泡样瘤)78例,占66.67%;甲状腺囊肿22例,占18.81%;单纯性甲状腺肿大17例,占14.53%。其中肿块位于单侧89例,占76.07%;双侧28例,占23.93%。三组性别、年龄、病种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  相似文献   

4.
针刺麻醉行甲状腺手术4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品贞 《中国针灸》1999,19(8):479-480
笔者自1976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针刺麻醉行甲状腺手术48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84例中,男198例,女28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5岁左右。手术种类:甲亢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73例,甲状腺瘤切除192例,甲...  相似文献   

5.
6.
针刺麻醉是我国传统医学麻醉方式,在进行甲状腺良性肿物手术时,针刺麻醉既可以加强局麻的镇痛效果,又避免了全麻的术后恢复缓慢的弊端,是一种非常好的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手术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术中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强力牵拉,局部浸润皮瓣均匀,及时沟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情志干预对甲状腺手术针刺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方法,90%以上患者经治可痊愈[1]。甲状腺疾病患者常表现性情急躁、激动、失眠、心悸等症状,对手术这种强烈的刺激源,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而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了降低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我科对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采用情志  相似文献   

8.
针刺麻醉是一种选择适当穴位针刺镇痛 ,并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近几年来 ,我院开展针刺麻醉下行甲状腺围手术期的病人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 6例中 ,年龄在 16 6 5岁 ,体重 46kg75kg ,ASA分极ⅠⅢ级 ,其中甲状腺瘤 2 0 6例 ,甲状腺囊肿 84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 48例 ,甲状腺癌 18例。2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 :甲状腺病人一般情绪不稳定 ,特别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 ,术前往往出现兴奋、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活动 ,特别是惧怕疼痛 ,担心出血过多、手术失败等。所以 ,手术室护…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针刺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会有镇痛不全的缺点,因此我们将麻醉药物与针刺复合用于甲状腺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分析其对人体应激反应和循环系统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刺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区域镇痛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合谷、内关穴位后在颈部区域产生镇痛的外周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名甲状腺疾病患者,志愿接受针刺麻醉,刺激双侧合谷、内关,刺激方式为连续波、刺激电压为6~8 V、频率为10~20 Hz,在刺激40 min后开始手术。在电针刺激前、刺激后10 min、20 min、30 min,监测耳大神经的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峰幅度等电生理功能变化,同时测定痛觉变化。结果:电针刺激合谷、内关10 min、20 min、30 min后,痛觉明显降低(P<0.01),耳大神经潜伏期缩短、传导速度加快、波峰幅度增高,较刺激前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①针刺合谷、内关在颈部区域可以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②针刺合谷、内关可以引起支配颈部区域的神经电生理改变,表现为兴奋性增高;③支配合谷、内关穴位与颈部区域的神经可能属于同源神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查阅了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刺在手术中麻醉镇痛的研究文献,从针刺镇痛在围手术期的介入时机、选穴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刺激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针对目前针刺在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剖析,总结认为针刺在围手术期麻醉镇痛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本文旨在为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刺麻醉50年——超越麻醉与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刺与手术结缘半个世纪的今天,本文指出针刺在整个手术中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麻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针刺不仅会在手术室里有更大的作为,而且会超越麻醉与手术,对整个针灸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10年针刺复合麻醉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必光  胡北喜  张兰英 《针刺研究》2003,28(4):303-306,302
本文手检近 10年来刊登在国内 2 3种期刊的论文共 174篇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40余篇 ,施行各种手术 13 40 0余例 ,针刺复合麻醉方法有针刺复合局麻、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针刺复合全身麻醉 (静脉、吸入 )等。文献提示麻醉效果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麻醉方法日趋规范 ,结论更为严谨 ,并正在采用现代科研手段肯定针刺复合麻醉的优越性 ,有部分单位继续坚持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4.
对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报道进行了综述,例举了各种针灸疗法,包括单一疗法及综合疗法,并结合临床机理研究证明针灸疗法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同时以期寻找出针灸治疗DPN的规律性特点,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并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手术麻醉的目的不仅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还要求患者能够保持清醒状态,在可能损伤重要结构的步骤配合外科医生进行判断,避免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因此,单一的麻醉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刺麻醉复合其他方法如安定镇痛麻醉、颈丛阻滞或全身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既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笔者对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及取穴规律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针药复合麻醉临床疗效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推动针药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1 2 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n =40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B组 (n =41 ) :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C组 (n =3 9) :单纯安氟醚吸入全麻组(对照组 )。麻醉诱导三组均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异丙酚 ,剂量相同。三组术中均静注芬太尼(2 μg·kg- 1 ·hr- 1 )、维库溴铵 (0 .0 3mg·kg- 1 ·0 .5hr- 1 ) ,并根据麻醉需要吸入安氟醚适宜浓度维持麻醉和肌松。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各为 67.5 0 %、68.2 9% ,C组Ⅰ级率仅 2 8.2 1 % ,两者比较P <0 .0 0 1 ;麻醉全过程安氟醚平均浓度 (ETEnf)A、B两组分别为0 .5 5 %、0 .5 0 % ,C组为 0 .83 % ,A、B两组比C组吸入安氟醚浓度分别低 (少 ) 3 3 .73 %、3 9.76% ,P <0 .0 0 5。结论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不但增强镇痛效果 ,而且减少安氟醚吸入用量 ,并突出了针麻优越性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麻醉方法、效果临床研究。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 1 94例 ,分A(针硬组 )、B(电硬组 )、C(对照组 )三组单盲法观察。硬膜外操作方法、局麻药种类、浓度 (1 .5 %利多卡因 )及给药程序三组相同 ,麻醉阻滞平面均达到T4~ 1 1 以上 ,使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满意 ,牵拉反应轻 ,术中安静。结果 :针刺 (穴位电极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 ,A、B两组I级率分别为 75 .76%、60 .3 2 % ,C组仅 1 3 .85 % ,A、B组与C组比较P <0 .0 0 1。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每小时用药量、每例用药量C组均比A、B两组多 ,其中每小时用药量比A、B两组分别多 3 6.2 3 %、3 3 .5 7% ,P <0 .0 0 1 ,说明针刺与硬膜外麻醉两者复合可增强麻醉效果 ,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监测提示 (HR、MAP、RR、TV、MV、SPO2 、ECG)术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全组病例安全渡过手术 ;儿茶酚胺检测A、B两组麻醉后血浆NE含量减少 ,麻醉效果优良 ,并提示A、B两组有减轻或缓解手术应激反应作用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针刺除有加强镇痛作用、减少麻醉用药量外 ,还可能加强细胞免疫功能。说明针刺 (穴位电极 )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弥补了针麻镇痛不足、肌肉松弛欠佳、牵拉反应明显等不足 ,既保留了针麻优越性及生理状态的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 3 0例针药结合麻醉下行新声门再造术。体针取扶突、合谷穴 ,术前选用哌替啶、颅痛定、甲氧氯普胺等镇痛药物 ,行针药复合麻醉 ,成功率达 96.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针灸治疗银屑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文章从针刺及灸法、刺血疗法、耳穴割治法、穴位埋线法、穴位注射法、火针疗法、走罐疗法等方面对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麻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出发,分析经筋与神经、神经与麻醉、针刺与麻醉的关系,并从以往针刺麻醉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来佐证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论证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中的关键作用和如何从经筋理论阐释针刺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