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l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子_kB受体激活物配体(receptor activatorof nuclear kappa B ligand,RANKL)两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导骨髓干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是一种较新的,可以获取较高纯度和数量破骨细胞的诱导培养法,但尚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目的:建立有效的M-CSF/RANKL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破骨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分离小鼠四肢骨获取骨髓干细胞.将小鼠骨髓干细胞在含有M-CSF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24 h,调整细胞浓度为10~7,10~8,10~9L~(-1).然后在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μg/LM-CSF和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μg/L)RANKL.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干细胞向破骨细胞的转变过程及细胞形态和染色情况,并对各组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进行计数,比较不同诱导条件对破骨样细胞数量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培养3 d后可见少量破骨样细胞,胞质内含许多红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颗粒,细胞内可见淡染的双核;培养6 d后可见大量染色阳性破骨样细胞;培养9 d后出现多核巨型染色阳性破骨样细胞,细胞明显增大,细胞核可达到3个以上.在固定细胞接种浓度条件下,RANKL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较另两质量浓度增多(P<0.05);在固定RANKL质量浓度条件下,细胞浓度为10~5 L~(-1)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较另两细胞接种浓度增多(P<0.05):细胞接种浓度为10~8L~(-1),RANKL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高于其他条件组合(P<0.05).说明在M-CSF/RANKL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分化培养破骨细胞的体系中,RANKL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最佳细胞接种浓度为10~8L~(-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破骨样细胞是指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具有破骨细胞的特征,产生的数量较大,基本能够代替原始破骨细胞应用于研究。主要介绍了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诱导培养破骨样细胞和其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破骨样细胞诱导培养及机制等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clasts,ODF,M-CSF,1,25-DihydroxyvitaminD3,IL-6”,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破骨样细胞,破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破骨样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②有关破骨样细胞诱导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9篇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26篇符合要求被选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①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培养:破骨样细胞的细胞来源广泛,诱导剂也不同。②破骨样细胞的诱导机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具有其各自的诱导机制,但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发挥作用。结论: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培养已逐渐成熟,其具体机制得到初步揭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虽然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来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各因子间复杂的网络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破骨样细胞是指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具有破骨细胞的特征,产生的数量较大,基本能够代替原始破骨细胞应用于研究。主要介绍了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诱导培养破骨样细胞和其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破骨样细胞诱导培养及机制等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clasts,ODF,M-CSF,1,25-DihydroxyvitaminD3,IL-6”,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破骨样细胞,破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破骨样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②有关破骨样细胞诱导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9篇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26篇符合要求被选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①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培养:破骨样细胞的细胞来源广泛,诱导剂也不同。(砻破骨样细胞的诱导机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具有其各自的诱导机制,但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发挥作用。结论: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培养已逐渐成熟,其具体机制得到初步揭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虽然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来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各因子间复杂的网络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获得性免疫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存在广泛、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系统(简称OPG/RANKL/RANK系统)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TH17细胞可通过分泌IL-17,刺激破骨细胞生成,导致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关节病等。调节性T细胞(Treg)则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RANKL存在时,B细胞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但外周血中B细胞分泌的TGF-β和OPG又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因此,获得性免疫细胞在骨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获得性免疫细胞在骨破坏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骨髓单核细胞的分离提取国内外文献报道,大多是利用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目的:探讨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的方法,观察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体外生长特征,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方法:无菌分离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取出骨髓细胞,提取过程中先用红细胞裂解液去除红细胞;骨髓细胞过夜培养后(大于16 h),第2天分离出悬浮细胞,在含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获得贴壁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通过换液对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细胞表面抗原,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结果与结论:新分离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呈小圆形,两端伸出触角,培养5 d后,细胞成椭圆形,两端的触角更明显,增殖依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流式结果显示分离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纯度较高,能够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与单核细胞的贴壁能力不同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显著促进单核细胞贴壁增殖的特性能有效分离获得稳定生长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性状稳定,表型稳定均一,适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姜黄素能明显降低破骨细胞的骨重吸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采用成骨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在诱导前3d于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对照),10,15μmol/L姜黄素。结果与结论:接种培养7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分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集落,集落细胞呈放射状生长。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增大,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加入成骨培养基7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随成骨诱导时间延长形态变化更加明显。加入不同浓度姜黄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变化。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血红素单加氧酶1的表达。提示姜黄素能有效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干细胞血红素单加氧酶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破骨细胞作为一种终末细胞,获取困难,而且没有成熟破骨细胞株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先前国内外对破骨细胞的获取一般采用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或共培养,或运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诱导形成成熟的破骨细胞。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培养RAW264.7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7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核≥3个为破骨细胞。以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牛骨片表面的吸收陷窝隋况。结果与结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形成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电镜下可见骨片上圆形或椭圆形的吸收陷窝。提示RAW264.7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可用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单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减少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使培养体系更加简单,易于操作,诱导出的细胞纯度高,适合于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活性存在异常.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水平.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7-10/2008-08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寻常型锹屑病的门诊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6-59岁;另取血液科骨穿后经筛选的正常骨髓20例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与银屑病患者匹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了3代后又培养72 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榆测上清液中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90%以上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银屑病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存在异常,提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集落刺激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是能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分化,并使其发育为成熟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v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和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  相似文献   

10.
梁静  周琦  魏立  胡方琼  王君 《中国临床康复》2014,(29):4695-4700
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氧浓度过低乃至处于低氧时(体积分数2%O2),破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都受到抑制,但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在不同氧环境下的基因表达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实验拟观察不同氧环境下破骨细胞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规律,探寻氧环境改变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表达机制。方法:将破骨前体细胞株经质量浓度均为10μg/L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诱导成为成熟的破骨细胞,然后分别置于常氧、组织氧、低氧(体积分数20%,7%,2%)条件下培养,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的变化,并分别在培养第1-7天收集细胞,通过定量PCR方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低氧条件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的破骨细胞数显著低于组织氧和常氧培养时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P〈0.05)。不同氧环境下,破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组织氧和常氧培养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mRNA的表达在培养第5天最高(P〈0.05)。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组织蛋白酶K mRNA表达时间延后,组织氧培养条件下此2者的表达可以保持在最高水平。结果证实,与常氧和低氧条件相比,破骨细胞在组织氧培养条件下培养时更易促进其分化,从而维持其活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体外具有一定的造血支持作用 ,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促进其植入。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应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共培养作为一种新的分化体系的可行性。首先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然后利用扩增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共培养 ,通过造血集落培养和RT PCR观察造血分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分离、扩增培养至第四代之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 ,高表达Sca 1,CD2 9,CD4 4和CD10 5 ,而CD34和CD4 5等造血与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呈阴性 ;特异性诱导体系内传代后 (>4代 )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与悬浮分化体系相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初始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含有显著增加的拟胚体形成细胞而没有造血集落形成细胞。此外 ,RT PCR检测发现 :共培养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ct 4 ,而造血标记Flk 1,GATA 1和 β H1为阴性。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胚胎干细胞的初始分化 ,但是共培养体系来源的拟胚体产生造血集落的能力显著高于悬浮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成为破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为破骨细胞学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有意义的手段。方法:采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1,25-(OH)2D诱导分化为破骨3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观察原代成骨细胞对该方法破骨细胞形成及其功能的影响。根据是否加原代成骨细胞,分成未加成骨细胞、加成骨细胞二组,未加成骨细胞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诱导培养,加成骨细胞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原代成骨细胞共同培养。分别培养6,9,12及15d,各组细胞到培养时间后取出进行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计数、骨片甲苯胺蓝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未加成骨细胞、加成骨细胞两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后均出现破骨细胞,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破骨细胞及骨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增多。培养相同时间的未加成骨细胞、加成骨细胞两组之间的破骨细胞及骨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1,25-(OH)2D诱导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破骨细胞的3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成破骨细胞时加入原代成骨细胞共同培养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功能并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导致关节畸形使生活能力下降。RANKL/RANK信号系统是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活化过程中关键的正调节因素,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细胞中RANKL及RANK的表达升高,导致RA中OC活性增强。骨保护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生物力学已被证实对骨组织细胞的形成、增殖和成熟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力学拉伸强度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诱导分化成破骨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体外细胞观察实验,于2008-07/2009-01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完成.材料: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4 d后,分别施加0,1 000,1 500,2 000,2500,5 000 με的基底拉伸应变3 d,1 h/次,1次/d,以静态诱导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拉伸3 d后,镜下观察各组破骨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半定量RT-PCR检测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组织蛋白酶K和碳酸酐酶Ⅱ型基因表达及变化.结果:拉伸3 d后,镜下观察可见1 000,1 500 με诱导组的破骨细胞数量较静态组减少,破骨细胞形态小,胞核数目较少;2 000,2 500,5 000 με诱导组的破骨细胞数量随力学强度增加而增加,伴破骨细胞形态增大,胞核数目增多.与静态诱导组相比,5 000με诱导组细胞增殖明显降低,而1 000~2 500 με诱导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5 000με诱导组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融合.2 000,2 500 με诱导组上调破骨细胞表型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RNA表达,5 000 με诱导组下调破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1 000,1 500 με诱导组对破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所有应变诱导组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组织蛋白酶K、碳酸酐酶Ⅱ型表达未见显著影响.结论:力学因素可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低强度载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较高强度的生理载荷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病理学过度载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RNA干涉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基因下调技术,护骨素/κB受体活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偶联系统是目前骨改建平衡研究中的热点。目的:应用RNA干涉特异性抑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的表达,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后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前24h按5×105/孔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前2组细胞分别转染针对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eal-TimePCR检测成骨成脂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4表达降低,而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升高(P<0.05)。提示,通过RNA干涉使骨髓基质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而对成脂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对M-CSF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活性、受体的信号传递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一个在破骨细胞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其在细胞之间相互识别及膜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采用Gateway的非放射标记技术构建小鼠破骨细胞早期形成细胞的cDNA基因文库,并检测文库质量。方法:采集C57BL/6小鼠长骨骨髓,收集贴壁的骨髓单核细胞,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RANKL诱导形成破骨细胞,在巨噬细胞开始融合至形成破骨细胞的不同阶段开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CloneMiner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采用非放射标记方法构建小鼠破骨细胞全长cDNA文库。结果与结论:构建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cDNA文库滴度为2.15×107CFU/mL,库容量为10.5×107CFU,重组率为100%,重组子插入cDNA平均片段大小约为1.7kb,范围为0.1~5.8kb。表明非放射标记法构建同样可以构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全长cDNA质粒文库,避免了放射性物质的接触,且文库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一个在破骨细胞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其在细胞之间相互识别及膜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采用Gateway的非放射标记技术构建小鼠破骨细胞早期形成细胞的cDNA基因文库,并检测文库质量。方法:采集C57BL/6小鼠长骨骨髓,收集贴壁的骨髓单核细胞,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RANKL诱导形成破骨细胞,在巨噬细胞开始融合至形成破骨细胞的不同阶段开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CloneMiner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采用非放射标记方法构建小鼠破骨细胞全长cDNA文库。结果与结论:构建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cDNA文库滴度为2.15×107CFU/mL,库容量为10.5×107CFU,重组率为100%,重组子插入cDNA平均片段大小约为1.7kb,范围为0.1~5.8kb。表明非放射标记法构建同样可以构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全长cDNA质粒文库,避免了放射性物质的接触,且文库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9.
高坤  裴福兴 《华西医学》2007,22(4):910-911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与其配体(RANKL)的结合是巨噬/单核细胞系分化成破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激活的必需条件之一。骨保护素(OPG)能阻止RANK与RANKL的结合,因此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类风湿、良恶性病变的骨转移等,都与RANKL/RANK/OPG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RANKL/RANK/OPG系统对于大多数骨溶解疾病都有着重要的诊断治疗意义。1RANKL/RANK/OPG系统的基本特征OPG作为破骨细胞的抑制物首先被发现,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以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在成人的肺、心、肾、肝、脾、胸腺、前列腺、卵巢、小肠、甲状腺、淋巴结、气管、肾上腺、睾丸、骨髓高表达。分子结合试验显示OPG作为诱骗受体与RANKL结合。RANK是RANKL破骨细胞上的惟一受体,最先从树突状细胞中克隆出来,以三聚体形式发挥作用。RANK广泛分布于骨骼肌、胸腺、肝、结肠、小肠、肾上腺、破骨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前列腺、胰腺。RANKL被四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RAN-KL基因产生剪接变异体编码两种形式的Ⅱ型跨膜蛋白和一种分泌蛋白。RANKL高表达于淋巴结、胸腺、肺,但...  相似文献   

20.
破骨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对破骨细胞(OC)生成及OC对MM细胞生长与存活的相互作用。方法在不同培养体系中行MM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共培养,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OC的生成;以RT-PCR检测MM细胞对NF-K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护骨素(OPG)的表达及MM细胞系8226细胞、IL-6依赖性MM细胞系XG1细胞对小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pBMSC)表达RANKL/OPG的影响;MM细胞与OC共培养后,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以流式细胞术检测OC对MM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标记检测OC对MM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8226及XG1细胞均可直接促进破骨细胞前体向TRAP阳性多个核OC分化。8226、XG1及XG7细胞均不表达RANKL及OPG,8226及XG1细胞促进pBMSC对RANKL的表达,抑制OPG的表达。MM细胞促进OC存活,OC明显促进MM细胞增殖,共培养3d后XG1细胞增殖至(3.8±0.1)×10^9/孔,XG7细胞增殖至(3.9±0.1)×10^5/孔,8226细胞增殖至(4.0±0.1)×10^5/孔,共培养7d后XG1细胞增殖至(8.7±0.1)×10^5/孔,XG7细胞增殖至(9.1±0.1)×10^5/孔,8226细胞增殖至(9.0±0.1)×10^5/孔(P〈0.01)。OC抑制去血清培养诱导的MM细胞凋亡,8226、XG1及XG7细胞与OC共培养后Annexin V^-及PI^-细胞分别为57.71%、82.18%、90.92%(P〈0.01),但对地塞米松诱导的MM细胞凋亡并无拮抗作用。结论MM细胞直接和(或)通过破坏RANKL与OPG之间的平衡间接促进破骨细胞前体向OC分化,OC促进MM细胞生长与存活,从而在MM细胞与OC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