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某某,女,76岁,农家妇女,1996年7月16日初诊。患者右面颊部溃疡流脓水一年余,经西医抗生素治疗鲜效而求余诊治。刻诊:面部溃疡,肉腐脓漏,流水,疮面污晦,脓水奇臭无比,探针探之,有一位置与颊肌平行瘘管,约15cm。近月来渐消瘦,纳少,神疲,头晕,足肿,面萎黄,舌淡苔白,脉沉而细。遂用家传秘方二骨散,鲜地骨皮晒干研末,生炒各半外搽患处,日2次。内服处方:麻黄、炙甘草各10g,白芥子、鹿角胶(烊化)各12g,熟地、当归各20g,炮姜6g,肉桂3g,黄芪、公英各30g。水煎服,日1剂。经上法治疗5天后疮口收敛,不流脓水,瘘管渐平。效不更方,继续治疗半月,… 相似文献
2.
4.
骨槽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下颔骨骨髓炎,是颔面部较多见的疾病之一。多由牙齿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引起。作者用阳和汤加减内服、金蟾膏外用的方法治疗骨槽风8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肾风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包括急性肾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包括湿毒弥漫、瘀阻肾络、毒聚咽喉及肾虚精亏等重要方面,治疗上针对以上病机,分别采用土茯苓解毒除湿,以消除尿蛋白;刘寄奴散瘀通络,以治疗尿潜血;金养麦解毒散结,用作治疗喉症的要药;淡菜补肾填精,用以治疗虚赢劳损。 相似文献
8.
9.
10.
作者认为正虚邪实、脏气衰败是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按气滞血瘀、湿热瘀毒、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辨证;分别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和温补脾肾五法治疗,临床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玄府理论,骨玄府发挥着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滋养骨骼、支撑运动的作用,具有以通为用,贵开忌阖的特点。李佩文教授分别从气、痰、瘀、毒互结致骨玄府郁闭及精、气、血、津亏虚使骨玄府痿闭两方面解析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病及进展原因,提出本病核心病机为骨玄府失和。李佩文教授以调养玄府为关键治则治法,以开通玄府与充养玄府为治疗总纲,通过行气通玄、化痰利玄、化瘀开玄、解毒护玄以开解玄府郁结,益气充玄、补血养玄、生津润玄、填精补玄以补充玄府营养。风药具有辛散窜透之性,不仅发挥行气、化痰、活血、解毒等功效,开通骨玄府,且引诸药达病位发挥疗效,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要药。根据辨证分型选择逍遥散、大黄■虫丸、补中益气汤、龟鹿二仙胶等为主方,随证灵活配伍风药,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李××,女,工人,53岁。1996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阵发性牙关不利20余年。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牙痛,当时经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当受寒后即出现耳前肿痛,牙关不利,严重时不能张嘴,经静点消炎药后,症状方能消失。近几年发作次数频繁,先后曾服中西药无数,但仅一时取效,不能彻底根治。病人痛苦不堪,百般无奈,求治于余。诊时,耳前微肿,张口时疼痛加剧。查:颌下淋巴结肿大,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紧。诊为骨槽风(风寒型)。取双侧颊车穴,予以隔姜灸,每穴灸三壮,每日2次,治疗1周,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按语:此患者因外感风寒,当时未能及时驱之外出…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恰当地运用治风法对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有明显作用,总结如下。 1 祛风解表,调和营卫 风邪侵袭人体,导致肌肤营卫不和而出现各种皮肤病症。常见的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其特点是发病快,变幻多端,头面或周身皮肤瘙痒剧烈,以桂枝汤加减,调治营卫取效。 孙某,女,23岁,2000年5月28日初诊。无明显诱因于20天前开始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遍布全身,剧烈瘙痒。发病初期在当地医院应用葡萄糖酸钙、赛庚啶等治疗3天无效,改服强的松30mg/日,连服1周,病情得到控制,但减强的松,皮疹即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