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某某,女,76岁,农家妇女,1996年7月16日初诊。患者右面颊部溃疡流脓水一年余,经西医抗生素治疗鲜效而求余诊治。刻诊:面部溃疡,肉腐脓漏,流水,疮面污晦,脓水奇臭无比,探针探之,有一位置与颊肌平行瘘管,约15cm。近月来渐消瘦,纳少,神疲,头晕,足肿,面萎黄,舌淡苔白,脉沉而细。遂用家传秘方二骨散,鲜地骨皮晒干研末,生炒各半外搽患处,日2次。内服处方:麻黄、炙甘草各10g,白芥子、鹿角胶(烊化)各12g,熟地、当归各20g,炮姜6g,肉桂3g,黄芪、公英各30g。水煎服,日1剂。经上法治疗5天后疮口收敛,不流脓水,瘘管渐平。效不更方,继续治疗半月,…  相似文献   

2.
骨槽风治验     
史洛根  史巧英 《新中医》1992,24(9):20-21
例一:张××,男,28岁,洛阳市郊区农民,门诊号:04716,1983年3月1日初诊。3年前面颊右侧下大牙疼,继而引起右侧面颊肿疼,发热。后将牙拔除,面仍肿疼。曾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土霉素、螺旋霉素片及外贴  相似文献   

3.
骨槽风治验     
蒋艺芹 《新中医》1991,23(7):17-17
康××,女,66岁,农民。1989年12月10日初诊。素有牙痛史,两月前偶感右侧耳前腮颊  相似文献   

4.
史巧英 《中医正骨》2006,18(8):58-58
骨槽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下颔骨骨髓炎,是颔面部较多见的疾病之一。多由牙齿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引起。作者用阳和汤加减内服、金蟾膏外用的方法治疗骨槽风8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富明 《四川中医》2000,18(6):12-13
慢性肾炎的发病与免疫、遗传、代谢以及中毒等有关,而感染无疑是常见诱因。由于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故治愈非易。笔者根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衷中参西,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本病之辨治,归纳为五法。1温阳益气法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属中医阳气虚弱、脾肾两亏型。证见面色白,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神倦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润,脉虚弱。此乃命门火虚,温运失职而致。治用温阳益气法。方药:党参、菟丝子各15g,黄芪20g,肉桂3g(后下),炙甘草、茯苓、猪苓、白术各10g,泽泻、…  相似文献   

6.
唇风者,口唇肿裂、干燥皱揭、时瞤或动也。俗称驴嘴风。《灵枢·经脉第十》之“唇胗”,即是此症也。“胗,唇疡也。”(《说文》)“中唇为胗”(《风赋》)可证。稽其病机,窦汉卿《疮疡全书》曰:“唇风皆由六气、七情相感而成。”病轻而浅者得之于暴,其病多实,或用风药以逐  相似文献   

7.
宫晓燕任喜洁  刘艳华 《中医药学刊》2003,21(12):1989-1989,1995
肾风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包括急性肾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包括湿毒弥漫、瘀阻肾络、毒聚咽喉及肾虚精亏等重要方面,治疗上针对以上病机,分别采用土茯苓解毒除湿,以消除尿蛋白;刘寄奴散瘀通络,以治疗尿潜血;金养麦解毒散结,用作治疗喉症的要药;淡菜补肾填精,用以治疗虚赢劳损。  相似文献   

8.
骨槽风又名牙叉发。《外科正宗》云:“治牙根尽处结肿,连及耳项作痛名骨槽风也”并指出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引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其疾系小恙,然而病位较深,初起治之得法即可获愈。如邪毒久羁,肌肉腐烂,疮口不合,其病难瘳。初起治法或取升阳散火汤祛风散火解毒;或取防风通圣丸表里双解;或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表散风寒,温通经络,对症遣药,各具妙义。近年来笔者学习。前人经验,结合自己临床总结出辛温发散,活血化瘀,袪痰化结骨槽风证治三法,现介绍如下辛温发散逐邪搜风  相似文献   

9.
骨槽风又名牙叉发。《外科正宗》云:“治牙根尽处结肿,连及耳项作痛名骨槽风也”。并指出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隐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其疾虽系小恙,然而病位较深,初起治之得法即可获愈;如邪毒久羁,肌肉腐烂,疮口不合,其病难瘳。笔者根据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辛温发散,活血化瘀,祛痰化结等骨槽风证治三法,现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正虚邪实、脏气衰败是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按气滞血瘀、湿热瘀毒、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辨证;分别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和温补脾肾五法治疗,临床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附骨疽,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又称骨痈、贴骨痈,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张景岳对该病具有独特的认识,他在《景岳全书·外科钤》中详细论述了此病.本文从附骨疽的病因、辨证施治、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4个方面对张景岳辨治附骨疽的经验作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玄府理论,骨玄府发挥着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滋养骨骼、支撑运动的作用,具有以通为用,贵开忌阖的特点。李佩文教授分别从气、痰、瘀、毒互结致骨玄府郁闭及精、气、血、津亏虚使骨玄府痿闭两方面解析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病及进展原因,提出本病核心病机为骨玄府失和。李佩文教授以调养玄府为关键治则治法,以开通玄府与充养玄府为治疗总纲,通过行气通玄、化痰利玄、化瘀开玄、解毒护玄以开解玄府郁结,益气充玄、补血养玄、生津润玄、填精补玄以补充玄府营养。风药具有辛散窜透之性,不仅发挥行气、化痰、活血、解毒等功效,开通骨玄府,且引诸药达病位发挥疗效,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要药。根据辨证分型选择逍遥散、大黄■虫丸、补中益气汤、龟鹿二仙胶等为主方,随证灵活配伍风药,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运用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分析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原则,提出了滋阴生津清热法、益气养阴润燥法、益气活血滋阴法、疏肝解郁滋阴法、温阳育阴法5种治法,并介绍了相应方药。  相似文献   

14.
骨槽风治验     
李××,女,工人,53岁。1996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阵发性牙关不利20余年。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牙痛,当时经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当受寒后即出现耳前肿痛,牙关不利,严重时不能张嘴,经静点消炎药后,症状方能消失。近几年发作次数频繁,先后曾服中西药无数,但仅一时取效,不能彻底根治。病人痛苦不堪,百般无奈,求治于余。诊时,耳前微肿,张口时疼痛加剧。查:颌下淋巴结肿大,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紧。诊为骨槽风(风寒型)。取双侧颊车穴,予以隔姜灸,每穴灸三壮,每日2次,治疗1周,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按语:此患者因外感风寒,当时未能及时驱之外出…  相似文献   

15.
骨槽风治验     
陈××,男,27岁。1985年3月3日诊。一周前初起牙痛,经服止痛片及抗生素等无效。三日后,牙关紧闭,腮项肿胀,疼痛拒按,口热气臭,汤水难下,撬开牙关才能稍进流汁。  相似文献   

16.
骨槽风治验     
朱××,男,44岁。1964年4月13日诊。前三日恶寒发热,遍身酸楚,左下腮颊微肿疼痛,经医用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等药治疗,寒热略减,肿痛未减。转医投仙方活命饮,肿痛益增。刻诊:发热、微恶寒,左下腮颊漫肿无头,皮色白,  相似文献   

17.
骨槽风一名穿腮毒,患于腮颊部的牙床之间.由于罹患后,常历久不愈,或愈后易致面部残损之故,更属外科重症之一.古人对本疾患的致病之因,大致可分为二:一、如陈实功曰:"得于郁怒伤肝,致筋骨强急;思虑伤脾,致肌肉腐烂;膏梁厚味,致脓多臭秽."高锦庭曰:"忧愁思虑,惊恐悲伤,以致气血凝滞,或由风寒袭入,筋骨邪毒交生."高梅溪曰:"太阳受病,结于大肠之间,邪毒交生,灌于经络之内."综上所述,有为七情郁结,肝脾受伤,以致筋骨紧急,肌肉腐  相似文献   

18.
肾风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 ,包括急性肾风 (急性肾小球肾炎 )和慢性肾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 ) ,发病机制包括湿毒弥漫、瘀阻肾络、毒聚咽喉及肾虚精亏等重要方面 ,治疗上针对以上病机 ,分别采用土茯苓解毒除湿 ,以消除尿蛋白 ;刘寄奴散瘀通络 ,以治疗尿潜血 ;金荞麦解毒散结 ,用作治疗喉症的要药 ;淡菜补肾填精 ,用以治疗虚羸劳损。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恰当地运用治风法对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有明显作用,总结如下。 1 祛风解表,调和营卫 风邪侵袭人体,导致肌肤营卫不和而出现各种皮肤病症。常见的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其特点是发病快,变幻多端,头面或周身皮肤瘙痒剧烈,以桂枝汤加减,调治营卫取效。 孙某,女,23岁,2000年5月28日初诊。无明显诱因于20天前开始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遍布全身,剧烈瘙痒。发病初期在当地医院应用葡萄糖酸钙、赛庚啶等治疗3天无效,改服强的松30mg/日,连服1周,病情得到控制,但减强的松,皮疹即复发。……  相似文献   

20.
翳风治呃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翳风治疗呃逆方法简便,疗效肯定。自1990年来,因内已有诸多针灸同道公开发表了有关临床验案。其中,有按压翳风治疗呃逆的报道,也有针刺翳风治疗哕症的文章。但对于翳风治呃逆的机理,因古代文献无这方面的直接记载,故很少有人谈到。笔者拟结合翳风治呃逆的临床体会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