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病人中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易产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性与免疫球蛋白降低水平密切相关。选择性抗体缺陷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着也可有易感性增加。自60年代报道了1gG亚类以来.对它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作了许多研究.本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复方参芪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参芪颗粒。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含量以及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IL-2、IL-4、IL-6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IL-2、IL-4含量升高,IL-6含量降低,且观察组IL-2、IL-4含量高于对照组,IL-6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Ig A、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Ig A表达量升高,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降低,且观察组Ig 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Ig M、Ig G、补体C3、C4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参芪颗粒可以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庭用药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薇  于秀卿  张欣 《天津护理》2004,12(3):125-125,127
目的: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儿家庭用药现状及其用药特点。方法:在儿科门诊随机抽取159例该类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1%患儿有家庭用药行为,其特点为患儿年龄较小,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首先用药品种依次为中成药、抗生素和退热药。家庭用药知识的来源依次为广播电视、医护指导、宣传资料及家人朋友。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庭用药普遍存在,因此建议应加强患儿家长相应护理知识宣教,促进家庭用药的合理性,增进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指标变化,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诊断为RRTI的62例患儿的免疫学指标水平,与同期的23例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IgA、CD4+/CD8+水平RRTI组低于对照组,CD8+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gM、CD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CD8+、IgG、IgA、IgM指标1项以上异常者,RRTI组60例(96.8%),对照组5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TI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可通过免疫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对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结果增进了惠儿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减少患儿复发次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示实施健康教育,对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淑一 《临床医学》2011,31(8):81-82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激素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糖皮质激素,通过两组患儿的资料制定调查表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①临床医生滥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很严重;②临床医生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③糖皮质激素延长了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并增加了每年的发病次数;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诱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权衡利弊,决不能为某种目的而滥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4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分析其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患儿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D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失调,患儿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能与患儿的发病、病情转归、预后等情况有较大的关系,患儿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患儿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战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359-361,379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LRTI患儿为观察组,并根据有无特应性皮炎史和是否存在喘息分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CD4+CD25+FoxP3+Treg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嗜碱性粒细胞分别为0.25±0.05%、0.41±0.08%,IL-10分别为1.82±0.65pg/ml、6.09±1.14pg/ml、CD4+CD25+FoxP3+Treg分别为2.76±0.48%、9.03±1.38%,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为2.62±0.36%、0.9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特应性皮炎史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IL-10水平与有特应性皮炎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特应性皮炎史组CD4+CD25+FoxP3+Treg为9.45±1.67%与有特应性皮炎史组的8.64±1.08%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CD4+CD25+FoxP3+Treg水平与非喘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IL-10水平为5.75±0.92pg/ml与非喘息组的6.60±1.51pg/ml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IL-10以及CD4+CD25+FoxP3+Treg均参与了婴幼儿LRTI的发病机制;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水平较高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表现,而IL-10水平升高则表示患儿可能伴有喘息,可将两者作为婴幼儿LRTI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细胞免疫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 RRTI 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组(联合接种组),肺炎球菌疫苗组、流感疫苗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非 RRTI 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非 RRTI 组)30例。观察各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非 RRTI 组比较,RRTI 组血清 CD4+水平和 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而 CD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肺炎球菌疫苗组、流感疫苗组和联合接种组患儿血清 CD4+水平和 CD4+/CD8+比值明显上升,而 CD8+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与对照组比较,肺炎球菌疫苗组、流感疫苗组和联合接种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上升(85.0%、80.0%、95.0% vs 10.0%)(P <0.01);治疗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改善 RRTI 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方法。方法应用锌和转移因子治疗103例RRI患儿,并以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近期有效率97.1%,远期有效率94.8%,IgG、IgA、IgM和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显著升高。结论锌和转移因子治疗RRI患儿疗效较好,能改善RRI患儿免疫状态以达到防治RRI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微量元素锌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且血锌值低于正常的门诊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锌治疗,每日剂量为元素锌0.5mg/kg,连服2个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血锌值变化及治疗结束后1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药物毒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应及对血铜、血铁及肾功能的影响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2个月血锌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1年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毒副作用。结论: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深圳汕头地区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标本共1217例,采用 RT-PCR方法对其进行 hMPV基因筛查,随机选取5份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将所得序列与 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同时,对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37份感染患儿标本中检测到hMPV 51份(阳性率4.49%),2,3,4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儿主要在3岁以下,占检出率的80.4%,5份阳性标本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公布的多株 hMPV N 基因同源性达80.8%~98.4%。进化树分析显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进化族。51例阳性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临床诊断主要为支气管肺炎24例,喘息型肺炎17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8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均未检测到 hMPV特异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引起深圳汕头地区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感染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流行的 hMPV株存在两种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54-1356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126例RRTI患儿作为病例组,以1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婴幼儿RRTI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分析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早产、哺养方式、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及Z评分法儿童发育状况不同婴幼儿RRTI发生率不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Z评分法儿童发育状况、锌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为婴、幼儿RRTI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婴幼儿RRTI发生与婴幼儿年龄,Z评分法儿童发育状况、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2003年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以60 y以上患者为主,达到69.1%,病原菌前五位分别是真菌(27.5%)、葡萄球菌属(19.6%)、假单胞菌属(15.9%)、克雷伯菌属(6.8%)、不动杆菌属(5.4%),真菌感染由2000年的15.2%上升到2003年的32.5%。结论在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加强对真菌、非发酵菌等机会致病菌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6月~2006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与病人意识不清、吞咽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六味抗感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六味抗感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抗感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潘生丁和病毒唑交替滴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6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66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92.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I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入住新生儿科且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的5486份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998株病原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结果998例培养阳性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31株(23.1%),大肠埃希菌212株(21.2%),金黄色葡萄球菌194株(19.4%),阴沟肠杆菌84株(8.4%)。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普遍耐药,但与酶抑制剂联用可以降低其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达78.4%;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6.7%和46.5%);有7株(3.0%)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1.2%)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23株(13.6%)肺炎克雷伯菌、1株(0.7%)大肠埃希菌和1株(2.5%)阴沟肠杆菌对厄他培南耐药。9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较低(11.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口杆菌为主,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5月100例门诊就诊4—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测血常规及血清降钙素原。结果降钙素原检测对于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降钙素原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