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场 MRI对腹主动脉瘤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用低场 MR机检查。结果 :15例中肾动脉上型 5例 ,肾动脉下型 10例 ,动脉瘤长度 5 .1~ 2 5 cm,平均 (10 .8± 4 .1) cm,动脉瘤最宽径 3.6~ 9.4 cm,平均 (5 .5 6± 1.85 ) cm。 5例清晰显示肾动脉开口 ,4例可见双侧髂总动脉受累 ,1例可见右肾动脉受累 ,15例均可见附壁血栓。MRI未显示动脉瘤壁及血栓上大小不等的钙化点。7例可见动脉瘤与正常腹主动脉交界处向前抬起与脊柱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间隙。结论 :低场 MRI对腹主动脉瘤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3岁.主因胸背部疼痛,伴咽下有异物感3年,加重半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CTA检查示:右位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近端动脉瘤,食管走行于主动脉与左主支气管之间.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各腔室大小正常,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正常,瓣膜启闭正常;胸骨上窝切面探及右位主动脉.心电图:窦性心律,STI、II、V4~V6压低,TI、avL、V4、V5倒置.主动脉造影显示:患者右弓右降,左无名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均发育纤细,动脉壁光滑,开口于升主动脉前壁(图1,2);真性动脉瘤开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0cm(图1);腹主动脉自肾动脉开口后狭窄,髂总动脉、左右髂动脉、左右股动脉均纤细,动脉壁光滑,走形自然(图3,4).  相似文献   

3.
1994年— 2 0 0 0年我科收治腹主动脉瘤及右髂总动脉瘤各 1例分别行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置换术 ,现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  例 1 :女性 ,3 2岁 ,体重 50kg ,下腹痛 3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脐下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 ,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差异。血管造影示动脉瘤自肾动脉下 2 .5cm处起始 ,达髂总动脉起始部 ,最大直径 6.0cm ,长达 8.5cm ;多普勒检查示肾动脉下 2 .5cm起始止双侧髂总动脉起始处腹主动脉段扩张 ,直径达 6.2 0cm ,其内见血栓形成。在全麻下 ,仰卧位 ,取脐上 3cm至耻骨联合腹正中切口 ,…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3岁,体检发现右侧髂内动脉瘤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腹部大血管CTA提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髂总动脉增粗伴附壁血栓形成,直径约12mm,右侧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瘤腔直径27mm,无明显瘤颈,瘤腔远端髂内动脉直径6mm,髂外动脉直径9mm(图1、2)。  相似文献   

5.
经皮腹主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冰冷、苍白、瘫软等双下肢急性缺血的"5P"症状,急诊入院.经动脉造影(图1)诊断为:急性腹主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行急诊介人插管局部灌注溶栓治疗,9 h后溶栓成功,"5P"症状消失,血管造影显示粥样斑块及残留附壁血栓(如图2、3),之后症状完全消失.3年后患者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渐缩短,最长行走距离1 km,但无静息痛,再次入院.行血管造影(图4)显示:肾下腹主动脉(L3~L4段)粥样斑块附壁血栓并狭窄(>85%),左右髂总动脉近段局部狭窄(左侧较重)伴部分管壁钙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CT扫描及容积再现重建技术在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患者均进行了多层CT扫描,同时均采用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进行血管重建,对多层CT扫描及VR重建技术在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30例病例患者均为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均清晰显示瘤体解剖结构,瘤体最大横径为3.51-4.26cm,病灶均起源于肾动脉开口以下,累及范围4-8cm;20例伴瘤体内附壁血栓,形态呈半月形3例,新月形7例,不规则形4例,环形6例;10例附壁血栓内可见斑点、斑块状钙化。容积再现图像可显示动脉瘤体腔大小、形态及其与分支血管关系,同时直接反应瘤体与周围组织空间结构,但对附壁血栓、瘤体破裂后血肿范围等显示不理想,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图像显示30例病例患者中20例显示伴有不同程度附壁血栓,准确显示瘤体破裂后血肿范围,但对瘤体大小、形态及分支血管关系等较难在一次重建像上完整显示。结论多层CT扫描及容积再现重建技术在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中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中可将其作为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微创医学》2012,(3):217+226+231+237+242+254+267+308+313+32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为90岁老人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外科顺利为90岁高龄的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刷新了该科腔内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最高年龄记录。患者林婆婆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伴疼痛1周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心肝功能基本正常,但有中度肺气肿和泌尿系感染,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真性动脉瘤,大小约8.6 cm×6.5 cm,左髂总动脉巨大动脉瘤伴大量附壁血栓形成,管腔几乎闭塞,双侧髂外动脉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5例DSA证实,5例手术证实),采用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v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结果20例中肾下型16例,近肾型2例,肾上型2例。瘤体近端最大瘤径8—57mm,最小瘤径6—15mm;最大直径55—75mm,最小直径31—38mm,瘤体最长118mm。15例伴瘤体内附壁血栓(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2例合并髂总动脉瘤),其中囊状扩张4例,梭状扩张11例,囊梭状混合型5例;真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MSCTA可以快速、准确、无创诊断腹主动脉瘤,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腹主动脉瘤患者4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后,采用不同重建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44例患者均能够显示清晰瘤体以及周围血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且可观察附壁血栓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三维数据。本组4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显示,均存在附壁血栓症状,其中,合并髂动脉瘤4例,有动脉瘤破裂迹象4例。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局限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解剖关系,而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技术能进一步对管腔各段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腹主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及诊断准确等特点.县一种腹丰动脉瘤有效的榆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盆腔动脉疾病,根据尸体解剖,其发生率为0.65%,占腹腔所有动脉瘤的2%~7%,与主动脉瘤比较占7.8%。我科从1997年3月开始至2001年7月收4例病人,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78岁。以“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20天”主诉人院。查体:脐下偏右可及3CM/3CM大小搏动性肿块。按压肿块自感下腹及会阴部疼痛。CT示右髂总动脉瘤附壁血栓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3岁。触及腹部包块3月余。体检:于中上腹摸到一约8 cm×9 cm的包块,质软,界清,略活动,有搏动感。实验室检查WBC 8.5×109/L,RBC 4.2×109/L,心电图正常,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彩超:于上腹部探及约10cm×3.4cm大小梭形无回声暗区,其内血流五彩缤纷,其端血流速:Vmax 0.5m/s。腹主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依Seld ingr氏法插管,将7F猪尾巴管头端置于T11~L2水平段分别以10m/s流速注入总量为50mL 76%urogra-fin,点片示:腹主动脉两侧肾动脉下2cm处相当于L2上缘水平至L4下缘水平呈一长约11cm,宽约5cm的梭形改变,肠系膜下动脉位于该病变区下2/3,相当于L3左下角开口,该病变壁光整,其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等征。手术:取正中腹切口,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探查。腹主动脉瘤约15cm×6cm×5cm,于肾动脉至髂总动脉分叉,分离瘤体,阻断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剖开瘤体,清除积血块,用人造血管植入,分别吻合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疏通。病理报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讨论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胸?腹主动脉和下肢主干动脉瘤较...  相似文献   

12.
常莎  秦志光 《海南医学》1998,(3):167-168
目的 确定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影动态MRI(cine 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排除和确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330例MRI病例中14例心脏大血管MRI扫描患者影像进行分析,其中3例加做MRA,2例加做cine MRI。结果:正常心血管MRI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升主动脉扩张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右颈总动脉迂曲扩张1例,纵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2008年12月7日因“全身多发动脉瘤术后2年余,间歇性发热3个月”收入院.患者于2005年11月出现持续性腹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CT提示右颈动脉、腹主动脉、左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多发性动脉瘤.术前腹部CT发现腹主动脉下端假性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壁增厚,动脉瘤周围炎性软组织影并伴左肾积水.于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期间分别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术、右颈动脉瘤切除置换术、左肾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重建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及右髂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中病理提示主动脉中层变薄,平滑肌细胞减少.2008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至40℃,伴右踝关节红肿,于当地医院就诊,采用莫西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无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调查48例成人尸体中,发现一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共干起始变异,其起始部的共干状态较为特殊,现报道如下: 成人女尸,腹主动脉全长15.75cm,于第2~3腰椎高度有明显向右弯曲畸形,左右髂总动脉的夹角为71°,主动脉分杈部位于第4~5腰椎间盘高度,左髂总动脉长3.8cm,右髂总动脉长2.2cm,在腹主动脉下段距主动脉分权部6.3cm的前壁,约平第3腰椎高度,向右下方发出一支动脉,其起始部外径为0.75cm,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80°,此动脉向右走行6.3cm后,又分出一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腹主动脉瘤患者 5例 ,全部病例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和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嵌入移植术的治疗方法 ,采取了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现总结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5例 ,年龄 6 1~ 82岁。所有患者均为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 ,瘤颈 2~ 3cm ,其中单纯腹主动脉2例 ,腹主动脉瘤侵及双髂总动脉 2例 ,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 1例。1.2 手术经过 手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下进行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股三角或下腹斜切口 ,分离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低场强三维增强血管造影(LF3DCE-MRA)对真性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0.35T开放式磁共振成像,对临床拟诊为主动脉瘤的42例患者,行MRI平扫和3DCE-MRA检查;并对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图像质量优32例,良8例,差2例。病变部位:胸主动脉瘤7例,胸腹主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瘤28例,并发症主要有附壁血栓18例(42%),主动脉夹层6例(14%),动脉瘤破裂1例(2%),腹主动瘤累及髂总动脉15例(35.7%),多发动脉瘤3例(7%)。结论:LF3DCE-MRA具有无创性,无辐射及无肾毒性等优点,图像具有DSA效果,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邻近分支血管情况;结合MRI平扫和容积数据原始图像,对真性主动脉瘤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苏健  郭伟  尹太  贾鑫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3):3096-3096
患者男,64岁,2007年10月23日主因突发右下腹痛、腰痛13 h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外院急诊CT血管造影(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左髂总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破裂,合并右髂动静脉瘘.入院查体:血压90/51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尚清楚.  相似文献   

18.
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全主动脉夹层和狭窄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病例摘要患者 ,女性 ,46岁 ,2 0 0 1年 1月 9日在排便用力时突感胸部剧烈疼痛伴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查体 :体温 3 7.2℃ ,心率 1 1 6次 / min,呼吸2 5次 / min,血压 1 71 / 99mm Hg。呼吸窘迫状态 ,唇稍紫 ,左上腹轻压痛。 EKG:S-T段抬高 ,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彩色多普勒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自升主动脉一直撕裂到双侧髂总动脉。立即予“硝酸甘油、曲马多”止痛、降压。入院第3天行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为 :马凡氏综合症 ,De Bakey 型主动脉夹层。入院第 1 0天行主动脉血管造影发现 :升降主动脉被假腔压迫而致严重狭窄 ,在升主动脉远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Y”型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治疗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4例手术经验。方法:4例患者手术均应用“Y”型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人工血管体部与腹主动脉近心端行端-端吻合,人工血管左右分叉部分别与双侧髂总动脉(1例因右侧髂总动脉壁钙化严重,遂将其近心端缝闭,人工血管与右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端-端吻合。吻合口均应用切开的动脉瘤壁及大网膜包裹。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死亡。术后无腹腔脏器缺血表现,元肠梗阻,无吻合口出血,无主动脉夹层形成,无截瘫及肾功能不全,无下肢缺血、坏死,肢体活动良好。4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全部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结论:腹主动脉瘤病情凶险,常危及生命。应用“Y”型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治疗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方法确实,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采用大网膜包埋吻合口,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对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5例合并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均采取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前均行彩超、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12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带膜支架与腹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渗漏;4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带膜支架与腹主动脉结合处见少量渗漏。5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消失,带膜支架通畅。术后1年CT随访显示带膜支架无移位,无渗漏,动脉瘤腔无增大;5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者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结果 表明,腔内隔绝术对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近期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