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绒猴分7次口服200mg碘油后碘的排泄率及供碘有效期。方法;以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研究碘的排泄过程。结果:分次口服碘油碘的半衰期和有效期较1次性口服等剂量碘油的半衰期和有效期延长。低碘绒猴的半衰期和有效期较正常绒猴有轻度缩短。  相似文献   

2.
口服碘油在缺碘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缺碘大鼠口服大、小剂量碘油制剂后的药物变化规律。以尿药排泄速率法计算出药代参数。结果表明药物排泄速率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曲线;主要药代参数 t_(1/2)。为3.3~3.7天,t_(1/28)为55.9~72.2天;尿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5.91~14.95%。该药药代动力学特点为口服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肾外途径排泄较多。另外,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碘油制剂在消除方面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2种剂量碘油丸口服后1年内儿童尿碘排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2种剂量碘油丸口服后儿童尿碘排泄值和排泄规律。方法:选取7-12岁学生,分3个组,分别给予0.2,0.3g和安慰剂量碘油丸口服,观察尿碘排泄情况,结果:服碘油丸后5h尿碘达高峰,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0000和232500ug/L,7d内排泄最快,14天以后排泄缓慢,3个月后尿碘中位数在200ug/L,上下波动,1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同,第1,3,7天服0.3克组的尿碘中位数均大于服0.2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第14天以后直到观察结束,2个组的尿碘中位数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2种剂量碘油丸口服后尿碘排泄规律一致,均有一个急剧排泄的阶段,时间很短,尿碘值很高,0.3g组高于0.2g组,表明多服多排,当用碘油丸作为补碘措施时,以小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4.
碘诱发甲亢八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们遇到服碘油丸后引起甲亢8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8例均系我院1996年至1998年门诊病例。平均年龄21±11(8~35)岁。均因甲状腺Ⅰ°或Ⅱ°肿大曾至我院门诊,无甲亢症状,曾作甲状腺摄131I率及TT4、TT3、FT4、FT3、γT3、TSH、TGA、TMA均属正常,故诊断“青春期生理性甲状腺肿”或“单纯性甲状腺肿”,在门诊观察随访。后由患者学校或工作单位为防治缺碘性疾病给予服碘油丸(武汉第四制药厂生产),最后一次服碘油丸至甲亢发病,平均时间为24±12天。病员服碘情况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 mg碘油胶丸对哺乳妇女乳汁碘及婴幼儿尿碘的有效保护期,并探索碘排泄规律。方法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牙哈镇四村选择了109名近半年内未服用过碘油丸的19~36岁哺乳期妇女及20天~18个月婴幼儿,用现场干预的方法,并于服药后的第1、3、7、14、30、50、75、100 d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妇女乳汁及婴幼儿尿样,进行碘含量测定。结果本次研究哺乳妇女口服200 mg碘油胶丸后,乳汁碘及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在干预后第一天达到峰值,其值为1004.1μg/L、1383.9μg/L,1~7 d维持高值段,7~14 d碘值下降较快,14 d以后碘值缓慢下降,75~100 d碘值缓慢上升。干预组与对照组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除了乳汁碘100 d外,干预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库车牙哈镇哺乳期妇女通过口服200 mg碘油胶丸可对婴幼儿尿碘最长保护期为100 d。  相似文献   

6.
碘缺乏病重病区住读中学生口服碘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防治工作达标后的碘缺乏病重病区住读中学生补碘效果观察表明,一次口服0.4g碘油胶丸后,甲状腺肿大率和患病率分别于6、12个月明显下降,并在12个月时的甲肿率和患病率都控制在最低水平,这可能是口服碘油最佳疗效时间。尿碘排泄在补碘后3天为最高,一月后明显降低,12个月与补碘前接近。在防治工作达标后,为了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除继续搞好碘盐供应外,仍有必要对特殊人群进行碘油防治,尤其是在碘缺乏病重病区。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与其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和连续口服胺碘酮后原形药物和活性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3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两组。单剂量组 2 0例 ,服药 80 0mg/次 ;多剂量组 1 6例 ,服药 60 0~ 80 0mg/d ,连续服药至停药标准。采用反相HPLC方法同时测定受试者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血药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 )单剂量组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 (5 2± 1 5)h和 (8 6± 3 2 )h ,峰浓度 (Cmax)分别为 (0 764± 0 383)mg/L和 (0 1 2 6± 0 0 71 )mg/L ,0至 48h取样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 4 8)分别为 (1 0 593± 4 977)mg·h·L- 1 和 (3 936± 1 2 88)mg·h·L- 1 ;(2 )多剂量组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间Tmax和末端消除速率常数 (Ke)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 4 8等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口服两种负荷剂量后 ,代谢物的各药代动力学参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无论是单剂或短期连续口服胺碘酮 ,其原形药物、去乙基胺碘酮均存在滞后作用 ,临床给药时应考虑原形药物及其代谢物累积药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研究:口服碘油与肌注碘油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储存及排泄等迥然不同。肌注碘油(一次)在机体内的储存时间是口服碘油(一次)的5倍。据此推测,口服碘油在人类的有效期仅有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表明,在分娩24h后碘预防区母乳碘的浓度为非病区的9.7倍,20~30天时为2.7倍。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尿碘,在20~30天时碘预防区为153.71μg/L,非病区为33.38μg/L,差别极显著(P<0.001),婴儿T4值前者为后者的1.5倍。婴儿尿碘与乳碘浓度呈相关(r=0.85,p<0.05)。推荐新生儿的日供碘量为60μg,乳母为210μg。鉴于本研究测定的母乳的T3、T4浓度甚  相似文献   

10.
对地氟病和碘缺乏病双重病区中小学生补碘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次口服0.4g碘油丸后,甲状腺肿大率和患病率分别从防治前的19,2%,2.81%降至7.92%、0.91%,12个月时降至最低水平。尿碘排泄在补碘7天为最高,1个月后明显下降,12个月与补碘前接近。由于氟碘双重病区生活饮用水中相应存在氟高碘低现象,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和患病率明显增高。因补以充足的碘可缓解氟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又可防治碘缺乏病,是一举两得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