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巴音毛道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井水中微量元素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评价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巴音毛道农场井水中不同种态砷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对砷中毒的危险性。方法 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总 As、As3 、As5 、甲基胂酸 (MMA)、二甲基胂酸 (DMA)以及、Fe、Ba和稀土元素等。结果 表明井水中水砷含量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井水中的砷大多为无机砷 ,其中 As3 占6 5 %~ 88%。MMA DMA仅占水砷的 1%~ 6 %。Fe和 Ba的含量明显高于水质标准 ,稀土元素的浓度为世界淡水元素背景值的几十倍到几百倍。结论 水砷含量越高 ,病人病情越重。在水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 ,As3 含量越高 ,病情越重。 Fe、Ba和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可能加重砷的中毒  相似文献   

2.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下简称地砷病)是迄今发现时间较短的人体组织、器官广泛受毒害的一种地方病。有关其流行病学报道已不鲜见。切断高砷水源是众所周知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有关降砷改水后病区人群砷中毒临床状况变化的报道尚未见到。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对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乡缸房营村地砷病区改水前后人群砷中毒临床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跟踪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乡缸房营村,砷暴露3~7年,人群饮水含砷量0.05-1.72mg/L,平均水砷值0.21mg/L,病区…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病区居民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内蒙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砷水平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砷化物的认识时间很久,微量砷可促进生血润肤,超量砷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在内蒙部份地区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危害相当严重,在国务院的关怀下,我们作了初步调查,现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1 调查方法1.1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查清流行强度和广度。1.2 用原子吸收(岛津860)和银盐比色法平行测定砷总量;用魏复盛介绍的方法测定价态砷;用过滤法测定固态砷。采样按放射梅花点分层取样。1.3 设对照样品、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砷中毒是本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发现的一种新的地方病。现已知有饮水型、燃煤型和砷氟混合型病区三个类型。至今发现有地砷病存在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山西、宁夏、贵州。病区分布在30个县(市)约1200村屯、病区人口约200万、病人约20万人。 地方性砷中毒病因及侵入机体的途径清楚,经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对其流行规律、病区成因、应采用的阻断措施也已基本清楚。如已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呈条状小灶状分布,同一个村(屯)不同水源含砷量不同;患病率同砷摄入量及饮水砷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几个省的初步调查发现,当饮水砷浓度在0.2mg/L以下时基本没有明显的临床病人或患病率很低。燃煤污染型地砷病是由于居民敝烧高砷煤(100mg/kg以上)而引起的,煤砷含量越高,病情越重、患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较实用的几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对分析结果.另外,针对饮水砷的测定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一步查清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及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重点砷中毒疑似病区开展了工作。结果 通过对2个县的5个乡(镇)32个行政村的137个自然村的调查,在32个行政村中,有24个行政村有饮水砷含量超标的井存在,占75%;在所调查的137个自然村中,有27个自然村可定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占19.71%。另有47个自然村可定为高砷区,占34.31%,高砷区总人口为30709人。2县总的砷暴露人口为3779人。结论 根据环境地理及病情调查结果,可确认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平原,致病因子是饮水中砷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8.
硒对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心电图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硒对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比较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电图异常率和异常心电图描记结果.结果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受检人群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2.94%和26.67%,差异无显著意义;饮用水砷浓度在0.30 mg/L以上人群中,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3.78%和30.06%,饮用水砷浓度在0.30mg/L以下人群中异常率分别为27.27%和15.79%.结果表明,仅非低硒条件下饮用不同砷浓度的饮用水的人群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心电图异常表现上,低硒地区与非低硒地区人群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异常无显著性差异,而传导阻滞则低硒地区明显高于非低硒地区,非低硒地区则以电轴偏移为主要表现.结论体内适量的硒,有降低砷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器质性伤害的可能,硒能对地方性砷中毒造成的心血管损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应用适量硒对地方性砷中毒人群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环境地理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吉林省环境地理特征与砷中毒病区的成因,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水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调查区第四纪下更新统承压水是主要富砷含水层,是潜水砷含量的4.89-22.02倍,岩石中砷含量偏高是病区主要砷源,饮水中NO2、NH4、COD含量偏高是高砷富集区的主要特征。结论:建议病区改水应开采第三系承压水,可达到控制砷、氟2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11.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掌握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范围和病情流行状况 ,为今后病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所有饮水超标的村屯进行整群普查。结果  1调查发现饮水高砷区覆盖 7个县区的 147个村屯 ,超标饮水井 80 5个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4.43mg/ L,超过国家饮水标准的 88倍 ;2查出病人 5 6 0 4例 ,其中轻度病人 42 2 0例 ,中度病人 913例 ,重度病人 471例 ,查出癌症病人 35 8例。患病最小年龄 7岁 ,最大年龄 80岁以上 ;3确定病区村屯 78个 ,其中轻病区 46个 ,中病区 2 1个 ,重病区 11个。结论 饮水砷高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水砷高又属于天然形成 ,因此 ,该病区类型应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通榆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目的 查清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病情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典型调查方法。对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4个乡(镇)进行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共调查16481人,发现不同程度的掌跖部角化、皲裂的砷中毒患者共251人,占调查人数的1.52%,其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81岁。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41-5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结论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患者的临床特点是以掌跖角化为主,属轻病区。  相似文献   

13.
贵州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患恶性肿瘤死亡观察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贵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病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了解燃煤型砷中毒与癌症死亡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了病区砷中毒病人从1991~2001年11年来的癌症死亡情况。结果 砷中毒病人癌症年死亡率(204.07/10万)显著高于非砷中毒组(22.36/10万),其相对危险度(RR)为9.13,归因危险度(PAR)为89.04%。男性相对危险度(RR)为10.61,归因危险度(PAR)为90.57%,女性相对危险度(RR)为6.53,归因危险度(PAR)为84.69%。男女之间死亡率(危险度)差别有显著意义。总砷摄入量与癌症死亡率之间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癌症构成中依次为肺癌09.02%)、肝癌(30.89%)、皮肤癌(25.20%)、胃癌(1.63%)、膀胱癌(1.63%)和直肠癌(0.81%)。女性尿中排泄的形态砷中3价砷(Asm)明显较男性少,而二甲基胂酸(DMA)显著较多。结论 长期摄入高砷煤污染的室内空气和粮食(玉米和辣椒)导致砷中毒,对癌症的发生具有直接作用,从而确立了燃煤型砷中毒与癌症的关系。女性砷中毒癌症死亡率显著低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无机砷甲基化能力高于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砷中毒人群发砷测定及发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的头发进行了观察和发砷值测定。结果表明,砷中毒患者头发出现了毛小皮排列紊乱、脱落、失去正常结构。发砷值含量为4.733μ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321μg/g(P<0.001)。说明发砷值的增高与电镜的超微结构改变相一致。用发砷值及超微结构来反映砷中毒是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p16基因甲基化与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进行两项1:1配对病例对照观察,病例组选自病区确诊地砷病患者共40例,对照组分别选自病区与非病区的非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年龄、性别匹配。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测定病区人群血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病例与病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p16甲基化(P=0.1343)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无显著意义;而饮水砷(P=0.0039)和饮水年限(P=0.0154)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有显著意义。病例与非病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p16甲基化(P=0.0019)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有极显著意义。结论p16基因甲基化与地砷病发病可能存在病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的形态砷暴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通过饮水而暴露于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种类和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砷主要以无机砷形式存在。其中As水平高于As,有机砷普遍以低浓度水平存在于水中。在该病区开展饮水中不同形态砷暴露水平与地砷病发病关系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所的数据资料,无论单因素分层还是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形态砷暴露对砷病的发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砷病的患病率随饮水呒机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对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饮水型砷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的差异。结果基线调查五年级小学生饮水型砷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7.04%,健康教育后提高至87.04%,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调查家庭主妇饮水型砷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8.15%,健康教育后提高至87.41%,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砷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饮水型砷中毒对出生缺陷或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 采取横断面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整群抽样、定点定时入户的调查方法.结果 横断面调查病区及高砷区畸形率为6.69‰,非高砷区畸形现患率为2.28‰,二者比较无差异.回顾性调查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畸形率为6.33‰,非高砷区畸形率4.2‰,二者比较无差异.畸形中以脑发育不全、斜视、唇裂多见.结论 病区及高砷区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说明高砷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