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入治疗脾亢是近年来所采取的非手术治疗的新技术,由于其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显著而为多数患者所接受,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发生个中类型的并发症,做好介入治疗的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开展此技术以来,共收治各种类型脾亢23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肿大并重度脾亢进病人脾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脾肿大并重度脾亢进病人采用脾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护理。结果:治疗后贫血改善10例,脾脏明显缩小10例,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为100%。讨论:脾动脉介入治疗加上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脾肿大并重度脾亢进病人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志护理是指通过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2006-01-2007-12,笔者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情志护理,并与常规护理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又叫髌骨软骨炎,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化症是膝前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对城乡2745例进行了髌骨软化症普查发现其患病率为36.2%[1],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病理特点为髌骨软骨软化、水肿、破碎进而出现软骨下骨裸露、骨硬化、滑膜水肿,出现无菌性炎症、关节渗液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前膝痛,尤其以髌骨后疼痛为著,打软腿,股四头肌萎缩,反复膝关节积液,上下楼梯及下蹲困难或症状加重而进一步发展成为膝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介入治疗作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近几年间,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介入治疗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向导,或者利用造影撮片等技术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这到诊断痰病的目的。本文目的是探讨介入治疗在脾功能亢进中的治疗机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治疗脾机能亢进,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脾动脉,注入栓塞剂栓塞脾动脉,使脾脏缺血、变性、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疗法微创、安全有效。本科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7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PSE治疗,并给予积极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恢复正常。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3例并发肝功能损害伴少量腹水,经护肝利尿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掌握脾动脉栓塞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严密观察与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9.
邵国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4374-4375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介入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反应较重,故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集我院2003—2006年介入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1例的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6~64岁,平均52岁。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病史2~5 a。术前检查肝功能在正常范围。31例均有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减少,23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介入行脾动脉栓塞,栓塞比例30%~70%。2护理2·1术前护理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1·1心理护理由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一般…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通常伴有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我院肝病病房收治部分肝硬化合并脾大脾亢的病人,外周血提示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在介入科帮助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脾动脉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我科自2011年3月至7月收治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7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现将护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循证方法制定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包括治疗前后用药、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等,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对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情绪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应用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循证方法制定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包括治疗前后用药、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等,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对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情绪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应用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脾亢)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手段。近年开展的部分脾栓塞术(PSE)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并获得满意疗效。1999年至今本院采用PSE治疗39例肝硬化伴脾亢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总结PSE(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改善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护理工作在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性及经验.方法 35例患者经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经过细致周到的护理和治疗,术前Child Pugh的评分为(7.32+ 1.10),治疗后1月、3月、6月评分均降低,分别为(6.81+ 1.22)、(5.61+ 1.13)、(6.12+ 1.05),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治疗后对肝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细致周到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术后并发症的减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再生所形成的压迫,使门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充血、肿大,继而导致脾功能亢进(脾亢),一种血细胞或全血细胞减少。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脾切除。笔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4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脾切除加门体分流术,但这些患者一般情况都较差,因凝血不好,术后出血量较大;另外脾脏是人体的外围免疫器官,术后发生免疫缺陷病的几率很高,造成凶险性感染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50~80倍。近几十年来介入治疗的发展,使这一难题有了很大改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评估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2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研究对比术前术后血细胞的变化,并综合评定其免疫功能、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机会等.同时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作详细观察与研究。结果:脾功能亢进患者经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血细胞数明显升高;同时门脉压力降低,减少了胃底静动脉曲张出血机会。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能有效缓解脾功能亢进,保留免疫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胃底静脉出血机会,是治疗脾亢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是由于肝硬化后血液回流受阻,长期脾窦淤血,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脾脏吞噬清除血细胞的功能增强引起的病症。其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脾大和单系多系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增加了患者感染及出血的概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1 病史摘要患者伍某某,男,65岁。因右胁隐痛不适3年,加重2月,于1998年3月26日收入院。患者于1995年8月因“呕血”收住我院内科,经行有关检查确诊为“血吸虫病肝硬化并脾肿大”。予以护肝、止血等对症治疗,病情控制出院。此后,曾2次在我科住院,均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稳定。近2月,因劳累感有胁隐痛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