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患者麻醉和拔牙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为此类患者安全施行拔牙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高血压患者227例,正常血压患者35例,观察分析麻醉前10 min,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拔牙后3 min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结果高血压组手术过程中收缩压升高均值与手术前及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心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严密监测各项心血管参数,重点观察收缩压的升高,高血压患者可安全施行局麻下的拔牙手术。无痛麻醉的使用可降低术中血压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心电监护下高血压病患者拔牙术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对高血压病患者拔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对 12 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98例非高血压病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进行生程心电监护 ,观察并比较两组拔牙过程中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拔牙过程中 ,血压在麻醉后及术中明显升高 (P <0 0 5 ) ,其中高血压病组升高的幅度较大 ,但仅有 3例超过 180 /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心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两组均出现术中心律失常增多及加重 ,但危险性心律失常很少。结论 :只要术前将血压、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避免危险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拔牙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拔牙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收集153例心血管疾病患,经术前充分准备后拔牙,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152例患拔牙基本顺利,但有不适,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心血管疾病经术前充分准备后拔牙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金晖 《吉林医学》2009,30(23):3021-3021
拔牙虽然不是大手术,老年人拔牙却要慎重对待,特别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在国内外口腔科都列为禁忌证,因拔牙导致患者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我院通过老年病科及口腔外科充分协作,开展心电监护拔牙,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患者安全拔牙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出现血压明显增高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控制血压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0例拔牙术中血压明显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含服硝酸甘油,对照组30例含服开搏通,分别比较两组在3min、6min、9min时的降压有效率及心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3min、6min、9min时的降压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化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牙术中血压明显增高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降压起效快、剂量容易调控、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心电监护下拔牙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50-2751
通过对460例心电监护下拔牙手术的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随时掌握术中情况,从而安全实施手术,预防和减少患者原有的全身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的可行性。方法:对78例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心电、血压监护下拔牙并进行血压、心电图、心率的观察。结果:78例患者术中、术后血压有明显改变,心率也有影响,心电图基本无改变。全部病例未因血压、心电图、心率的改变而影响手术,术后临床表现均这。结论: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心电监护拔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3%盐酸甲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在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护拔牙治疗时镇痛效果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在心电监护拔牙患者中抽取1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3%盐酸甲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进行口腔局部麻醉,记录患者术前、麻醉即刻、麻醉后5 min、手术中、手术后血压和心率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心率和血压变化,同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麻醉即刻及手术中疼痛。结果 (1)两组患者血压比较:两种药物间不存在差异(P0.05),麻醉即刻与手术中存在差异(P0.05)。(2)两组患者心率比较:两种药物间不存在差异(P0.05),麻醉即刻与手术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3)两组VAS评分:麻醉即刻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3%盐酸甲哌卡因对心血管的影响小,注射时疼痛较轻,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拔牙镇痛。  相似文献   

10.
黄炜  肖先缜 《浙江医学》1998,20(10):592-593,595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护拔牙术中药物对血压控制的效果,通过对口含开搏通、口含心痛定及静脉生安定各50例的疗效分析,显示降压效果依次为开搏通、安定、心痛定、开搏通对术中心率加快有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各自的利弊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20例高血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层次指导下的降压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4%、8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层次指导降压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家庭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家庭血压测量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基础,不同年龄及对高血压健康宣教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对家庭血压测量有明显影响。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385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及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参加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情况。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65~79岁)、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结果 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分别为62.9%(78/124)、66.5%(119/179)、68.3%(56/8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89,P=0.406)。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有家庭血压测量患者,测量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测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最近1年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降压目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结论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时间不规范,接受高血压健康教育比例低,医护人员在日后工作中除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其年龄制定不同防治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血压测量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闭环控制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期间,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控制目标进行丙泊酚自动化靶控给药(TCI)的可行性及控制性能。方法 纳入126例接受择期开腹胃肠手术患者,分为闭环控制组与人工控制组,皆以BIS指导丙泊酚给药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麻醉维持期BIS值维持于40~60(BIS40-60)的时间百分率与系统控制性能参数。结果 闭环控制组麻醉维持期BIS40-60时间百分率高于人工控制组〔89.65%(85.00%~92.69%)vs. 80.06%(64.54%~87.12%),P<0.05〕,总体偏差评分低于人工控制组〔18.02(16.89~23.53)vs. 28.85(20.78~48.83),P<0.05〕。结论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可以在麻醉医师监视下用于成人开腹胃肠手术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维持,相比人工控制给药能够维持更稳定合理的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颅压,观察组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应用脱水剂,比较二者预后情况等。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死亡率10.00%、预后良好率53.33%,对照组死亡率26.67%、预后良好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愈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高血压是一般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否达标对新发CVD的影响,国内外尚缺乏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新发CVD影响的研究。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CVD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连续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8、2010、2012年度体检且无CVD病史、肿瘤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6 131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以观察对象完成2012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CVD、死亡或随访结束(2017-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在2008、2010、2012年度健康体检中血压值是否达标将观察对象分为达标0次组(5 850例)、达标1次组(4 838例)、达标2次组(3 276例)和达标3次组(2 167例)。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脑卒中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分别删除糖尿病人群、吸烟人群和高脂血症人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不同血压达标次数组间年龄、男性占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吸烟者占比、饮酒者占比、体育锻炼者占比、糖尿病检出率、高脂血症检出率、服降压药者占比及服降糖药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4.61±0.80)年,CVD的发病密度为102.40/万人年,血压达标0、1、2、3次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5%、6.9%、3.4%和1.9%,经Log-Rank检验后,各组间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3,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水平、hs-CRP水平、高脂血症、糖尿病、服用降压药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血压达标0次组比较,血压达标1次组、血压达标2次组和血压达标3次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为0.90(0.76,1.06)、0.53(0.42,0.68)和0.37(0.26,0.53)。在敏感性分析中,分别删除糖尿病人群、吸烟人群和高脂血症人群后上述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多是CVD的保护因素,持续血压达标可以降低CV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尼卡地平治疗重症高血压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番文 《河北医学》2005,11(8):758-760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静脉给药治疗重症高血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持续静脉滴注尼卡地平2~4h,速度为0.5~4μg/kg.min。结果:尼卡地平静脉给药后10min血压开始下降,30min时血压已得到满意控制,血压下降时心率无明显增快,副作用轻微。结论:尼卡地平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血压,副作用少,用药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研究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Communis Carotis Artery,CCA)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s Artery,I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脉压(PP),左室重量指数(LVMI),血管的阻力指数(RI),切率(SR)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高血压患者68例,CDFI检查每例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收缩期血流最大峰值流速(PSV)及RI,测算血管的SR和斑块指数,用自身PP,LVMI与RI,SR作相关线性分析,并与28例同期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的LVMI增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增宽,IMT增厚,斑块的发生率,斑块指数,RI增高,SR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PP,LVMI,RI,SR呈线性相关。结论:劲动脉作为观察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损伤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立位、坐位、卧位三种体位情况下尿液成分的改变.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体位试验的5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尿液成分分析,比较其在三种体位下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同体位情况下患者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体位的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在年龄<50岁组、重度血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潜血在轻度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在年龄≥5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尿液成分均以立位时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脉压差对高血压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王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87-8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7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差(PP)≥40mrnHg的A组和20mmHg≤PP〈40mmHg的B组,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收缩期内径(LVSd)、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及二者比值(E/A),比较两组之间以上各测值的差异。结果A、B两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其中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d)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比值(E/A)三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增大与左心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