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SLE患者分泌IL-12水平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及PBMC分泌IL-12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PBMC、PBL和单核细胞,予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SLEDAI估计SLE的活动性.结果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低(P<0.01),SLE患者和正常对照PBL分泌的IL-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LE患者的单核细胞分泌的IL-12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是降低的,在体外,SLE患者分泌IL-12水平降低是由单核细胞而不是B细胞的分泌能力降低引起的.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α-促黑素(α-MSH)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TNF-α、IL-10的影响.方法 标本取自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献血者,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经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PBMC,用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TNF-α、IL-10水平,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BMC中TNF-α mRNA、IL-10 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P<0.01),IL-10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各浓度α-MSH均可抑制TNF-α的分泌(P<0.01),浓度为10-13mol/L时作用最强(P<0.01);各浓度α-MSH均可诱导IL-10的分泌(P<0.01,P<0.05),浓度为10-13mol/L时作用最强(P<0.01).浓度为10-13 mol/L的α-MSH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P<0.01)、上调IL-10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α-MSH可调节银屑病患者TNF-α和IL-10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胞苷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和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活动期SLE患者(n=15)、非活动期SLE患者(n=13)以及正常人对照(n=14)外周血T细胞,经PHA刺激1天后,分为甲基化抑制组和非抑制组进行培养,分别加入或不加氮杂胞苷继续培养3天;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外周血T细胞IL-4,IL-6,IL-10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非抑制组内,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的IL-4,IL-6,IL-10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对照,Dnmt1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且,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与IL-4,IL-6,IL-10mRNA水平呈负相关(P值均〈0.05)。②与非抑制组比较,甲基化抑制组中的正常人T细胞IL-4,IL-6,IL-10mRNA表达增加,而Dnmt1表达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甲基化抑制组中的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与非抑制组比较,T细胞表达Th2细胞因子、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细胞表达Th2细胞因子与基因组的DNA甲基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 IL-1及 IL-2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SLE 患者 PBMC 产生 IL-2显著减少(P<0.01),IL-1的产生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SLE 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功能明显异常,IL-2产生缺陷在其发病机制起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IL-15的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5的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的水平;出现抗ds—DNA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催乳素(PR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抗体和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用催乳素(PRL)和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和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测定PBMC分泌的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结果 ①10-9mol/LPRL可刺激SLE患者的PBMC增殖。②10-9mol/L的PRL分别可以刺激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且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0.01)。③PHA+PRL、IL-2+PRL刺激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分别显著高于PRL组(P<0.01);抗IL-2抗体+PRL组低于PR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0+PRL组与PR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RL能够刺激体外培养的SLE患者PBMC分泌IgG型抗体和抗dsDNA抗体;PHA、IL-2与PRL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4种证型,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不同证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清IFN-γ、IL-4、IL-10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到气滞血瘀肝郁型IFN-γ、IL-4、IL-10的水平依次递减,IL-2为依次递增,其中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与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FN-γ、IL-4、IL-10和IL-2水平可作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HSP90基因表达及其与IL-6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mRNA及IL-6的水平,探讨SLE患者HSP90基因的表达及其与IL-6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原位杂交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HSP90mRNA和IL-6的表达,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取15份健康人血样进行正常对照。结果:SLE活动期、非活动期PBMC中HSP90mRNA表达的平均光度值分别为0.350±0.225,0.221±0.0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14±0.009(P<0.01,P<0.05)。SLE活动期HSP90mRNA表达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P<0.05)。SLE活动期、非活动期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6.82±1.79)pg/mL,(12.58±1.12)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13±2.95)pg/mL(P<0.01,P<0.05)。SLE活动期IL-6水平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P<0.01)。IL-6的表达与HSP90mRNA的含量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413,P<0.01)。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IL-6的过度表达,可导致HSP90mRNA表达的增多,进而导致HSP90蛋白增高,高表达的HSP90可参与SLE的自身免疫反应,这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SLE患者体外培养单一核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的单一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MTT法测定单一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奥曲肽后的细胞增殖率,计算不同浓度奥曲肽对单一核细胞的抑制率,同时以生长激素加奥曲肽进行干预,并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0.1 ng/mL奥曲肽对单一核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1 ng/mL奥曲肽开始有微弱的抑制作用,10 ng/mL奥曲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在体外经奥曲肽干预后,其IL-6、IL-10和IFN-γ分泌量较未处理组显著下降,生长激素加奥曲肽共同干预后的分泌量较生长激素干预的分泌量显著下降。结论 奥曲肽体外能抑制单一核细胞增殖,且能抑制生长激素诱导的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湿疹患者血清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探讨其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急性期湿疹患者、19例非急性期湿疹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结果①血清IL-10水平急性湿疹组低于对照组,非急性湿疹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IL-12p40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非急性湿疹组高于急性湿疹组(P<0.05)。③血清IL-18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体内可能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前后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血清水平。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荨麻疹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SIT前IL-18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SIT后升高(P<0.05);SIT前IL-10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SIT后下降(P<0.05)。结论:变应原皮试阳性荨麻疹患者IL-18降低,IL-10升高,Th1/Th2失衡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2(IL-12)、IL-18、IL-4及IL-10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2、IL-18、IL-4及IL-10的水平。结果:银屑病组IL-18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IL-10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L-18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血清水平,进一步探讨慢性荨麻疹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的荨麻疹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IL-18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IL-10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机体免疫有关,Th1/Th2失衡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γ 干扰素 (IFN γ)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入IL 12 ,观察IL 12对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分泌IL 10 ,IFN γ的水平变化。结果 IL 12可使SLE患者PBMC分泌IL 10水平降低而使IFN γ水平升高。结论 在体外 ,加入适当的IL 12可部分纠正与SLE发病有关的主要的异常细胞因子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人外周血IL-2和IL-6及其受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而sIL-2R、IL-6、sIL-6R均显著增高;②SLE患者sIL-2R、IL-6、sgp80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正相关;③SLE患者治疗后sIL-2R和sgp8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L-2、IL-6及其受体是参与SLE免疫病理机制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中sIL-2R、IL-6及sgp80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sIL-2R、sgp80对判断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中IL-35及IL-17的表达。方法: 病例组60例,根据荨麻疹活动性评分标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CU患者与对照血清中IL-35和IL-17的水平,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U患者组血清IL-35水平为46.73±17.19n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3.78±25.51ng/L(P<0.05);CU组IL-17表达水平为18.03±8.8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3.29ng/L(P<0.05)。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IL-3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1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35和IL-17可能与CU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外周血IL-17和IL-22在玫瑰糠疹患者中的水平。方法:采取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45例恢复期患者和4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L-17和IL-22的水平。结果:玫瑰糠疹急性期、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L-17浓度分别为45.08±14.34 pg/mL,29.34±11.88 pg/mL,15.51±8.79 pg/mL;IL-22浓度分别为85.43±20.01 pg/mL,61.26±10.37 pg/mL,50.54±13.28 pg/mL。三组IL-17和IL-2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均存在IL-17和IL-22的表达异常,该疾病可能存在Th17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MCPIP1、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IL-10-592、-819、-1082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鄂、豫、渝、陕毗邻地区137例汉族SLE患者和122例正常对照组IL-10-592、-819、-1082基因多态性。结果①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IL-10-592、-819基因型和IL-10-592/-819单倍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二者IL-10-108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592*A、-592*C分别与-819*T、-819*C连锁。③-819*T和-592*A基因型者好发于女性(P<0.05),且发病年龄偏小(即发病较早)(P<0.05),易出现肾脏损害(P<0.001)和浆膜炎(P<0.01);同样,-1082*A/-819*T/-592*A单倍型者也是如此,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01、P<0.01)。结论①IL-10基因启动子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汉族SLE易感性有关。②IL-10启动子基因型与该地区汉族SLE患者某些临床表现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