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需MV的ARD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气管插管有创MV;B组先给予无创MV,一旦无创通气失败则改气管插管行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MV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h后的OI、RR均有显著改善;B组VAP发生率、总MV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ICU84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药物组(A组)27例,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组(B组)27例,常规药物+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组(C组)30例,对比3组患者哮喘缓解率、哮喘缓解平均时间、改有创机械通气率及误吸率。结果 C组哮喘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C组哮喘缓解平均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C组改有创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3组误吸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哮喘缓解率、缩短哮喘缓解时间、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应及其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睡眠情况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入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60例术后需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咪唑安定(各30例)联合舒芬太尼实施镇静镇痛,依据Ramsay评分标准,维持适当的镇静深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人住ICU的天数,镇静镇痛药物的总量,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Ramsay分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eale,VAS)、ICU谵妄诊断的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assessmentmethodforthediagnosisofdeliriumintheICU,CAM—ICU)。结果A、B两组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和人住ICU的天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及谵妄发生率也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较好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睡眠情况,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床边纤支镜肺泡灌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ICU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全身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灌洗组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常规吸痰治疗。两组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组血气变化、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灌洗组成功撤机、器官衰竭及院内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肺泡灌洗可改善通气和预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B组(连续性气道通气+压力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0/52)、98.1%(51/52),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aO_2、MV水平均高于A组,但PaCO_2、PIP水平低于A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师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恰当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均常规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最佳PEEP加潮气量5~8ml/k)。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并记录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以比较其预后。结果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种通气模式对重症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ICU重症COPD患者19例,随机分为经面罩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组9例,经人工气道行A/C通气模式组10例。比较2组通气模式对重症COPD患者的治疗价值。观察2组机械通气2h前后PaCO2、PaO2、pH值、呼出气CO2分压(PECO2)、死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值(VD/VT)变化。结果A/C通气组患者PaCO2下降明显大于BiPAP组(P〈0.01),PaO2、pH变化值A/C通气组升高于BiPAP组(P〈0.01)。PECO2变化值A/C通气组显著高于BiPAP组,VD/VT显著低于BiPAP通气组(P〈0.01)。结论2种通气模式均对于重症COPD患者有应用价值,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宏伟  丁丽景  李凤茹  周艳杰 《河北医药》2010,32(22):3134-3136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212例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采用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即传统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1)、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2)和"肺开放"策略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观察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单肺通气时,VCV2与VCV1 比较:PIP、Pplat、Raw明显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降低,PaO2、PaCO2、SpO2升高(P<0.05);患者术中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减少.PCV与VCV2 比较,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PaO2 、S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中无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明显减少. 结论 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实施单肺通气呼吸管理时采用PCV和VCV2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合,但PCV模式比VCV2更利于预防或减轻低氧高碳酸血症,减少气压伤,适用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予咪达唑仑+芬太尼镇痛镇静;B组予丙泊酚+芬太尼镇痛镇静。比较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NRS镇痛评分、唤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R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瞻望、躁动以及人机对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老年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纤支镜吸痰术和(或)支气管灌洗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用机械通气,可减少机械通气及平均住ICU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重症哮喘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给予丙泊酚镇静,对照组18例给予咪唑安定镇静,二组均给予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其余治疗哮喘的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2.86%和90.15%无统计学差异。但气管插管时间治疗组为(2.4±0.33)d,对照组为(3.6±0.25)d,平均住ICU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0.16)d,(5.5±0.18)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1.1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镇静在重症哮喘机械通气中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的特点,它可以减少带呼吸机时间,缩短住ICU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值和Pa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治疗NRDS时,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需要机械通气的120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镇静中各时点的呼吸、循环、镇静指标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入住ICU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呼吸、循环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机械通气总时间、入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相比咪达唑仑治疗的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纳入25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通气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1。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组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则序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3例均行气管插管)。结果无创组和对照组平均气管插管天数分别为(6.50±1.00)d、(8.00±0.85)d,P〈0.05。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住院天数,对照组(12.4±1.5)d,无创组:(11.6±1.0)d,P〈0.01,存在显著差异。ICU病死人数:对照组和无创组分别为2、3例,P=0.5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RDS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盛春风  方志成  刘培  王福珍  陈黎  郑翔 《河北医药》2012,34(22):3365-3367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rhGH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予rhGH4U,2次/d,肌内注射,连续治疗7d;对照组(23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2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2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平均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及第7天时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血糖含量、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 2组比较,治疗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ICU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糖均高于正常,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用于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营养状况,明显减少呼吸机治疗的时间,减少患者在ICU的病死率,但治疗期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强化胰岛素治疗,防止糖代谢紊乱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AVA与PSV两种机械通气方法在COPD患者撤机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例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满足撤机条件后,分别采用NAVA方法与PSV方法撤机治疗,对比两种撤机方式在COPD患者撤机中的差异。结果 24例应用NAVA撤机的患者中23例(96.8%)撤机后未再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无撤机后行无创呼吸机序贯辅助通气,1例(3.2%)患者撤机失败。24例应用PSV撤机的患者20例(83.3%)撤机成功,4例(16.7%)患者撤机失败,继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与PSV组比较,NAVA组有创通气时间缩短[(4.29±1.46)d比(5.25±1.03)d,P<0.01],ICU住院天数显著缩短[(4.67±1.57)d比(6.17±1.88)d,P<0.01]。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 NAVA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的机械通气模式。根据膈肌电位触发呼吸机辅助通气,在COPD患者撤机方面较传统的PSV撤机方式具有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高的优点,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5例(EN组)和肠外营养组15例(PN组),比较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正确合理的运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和呼吸功能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寻求较好的护理方式。方法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肺炎、压疮。抑郁焦虑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十分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不满意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CO2气腹后肺顺应性改变及通气方式的选择。方法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I(30例)设置呼吸频率(RR)10次/min、呼吸时比1:2.5;组II(30例)设置RR 16次/min、呼吸时比1:1.5。定容通气设置潮气量8 ml/kg,定压通气设置麻醉机通气压力使潮气量与定容通气一致。观察两组CO2气腹前和气腹后分别行定容通气及定压通气10 min后的气道压力(PPEAK、PPLAT)、潮气量、胸肺顺应性(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II两组在气腹后PETCO2、PPEAK、PPLAT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气腹后C均明显低于气腹前(P〈0.05)。其中组I气腹后定压通气PPEAK、PPLAT均低于定容通气(P〈0.05)。I、II组间比较,组II气腹后定容通气、定压通气PPEAK、PPLAT分别高于组I(P〈0.05), PETCO2、C分别低于组I(P〈0.05)。结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后,应选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或压力控制通气(PCV),同时随着手术时间延长, PETCO2升高,应增加呼吸频率,吸气时间不宜过短,以保证潮气量及不会过高的气道压力,呼吸时比以1:1.5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