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29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全部ADR的48.8%(142例)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9.1%(143例).结论:加强儿童ADR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的66例住院病人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倒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14岁以下儿童更客易发生ADR;使用药品中,抗茵药居首位,占62.1%.其次是中药,占19.7%;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占90.9%;ADR的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性,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占70%,其中广谱抗菌药和联合用药约占58%。抗菌药过多和不合理应用不仅引发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了总结神经外科常用抗菌药物的ADR,发现问题并指导临床用药,笔者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1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09~2010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统计2009~2010年我院上报的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男性76例(51.70%),女性71例(48.30%);静脉给药ADR127例(86.39%);抗感染药物121例(82.31%),其中头孢菌素类最高.ADR多为一般性,严重的ADR仅1例.转归良好率100%.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结论:我院ADR发生无明显的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较高;年龄0~9岁较易发生ADR.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48例ADR中,涉及药物67种,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免疫抑制剂及维生素类药物,循环系统用药等;抗感染药以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首,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9例.结论:在临床药品使用过程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宣传,重视对临床表现隐匿的不良反应的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目前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情况和存在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方法 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1200例手术患者,对其抗茵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37.9%没有用药指征.Ⅰ、Ⅱ、Ⅲ类手术有>60%在术后给药.普外科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 h的占97.2%.预防用药共7种,其中二线及其以上抗茵药物占78.70%.结论 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9年6月报告登记的ADR,按国家ADR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评价、统计.结果:6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4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及心脑血管药.单独用药19例(28%)、合并用药49例(72%).结论:加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药物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使用,保证用药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和存在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方法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1200例手术患者,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37.9%没有用药指征。Ⅰ、Ⅱ、Ⅲ类手术有>60%在术后给药。普外科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h的占97.2%。预防用药共7种,其中二线及其以上抗菌药物占78.70%。结论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术中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加强术中局部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手术科室577例患者术中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7例术中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预防用药占37.4%,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160例,占预防用药的74.1%;Ⅰ类切口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19例,占预防用药的8.8%;急腹症Ⅰ类切口手术30例,占预防用药的13.9%.氨基糖苷类在局部抗菌药物使用537份,占79.2%.结论:我院术中局部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手术医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和专家加大术中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0.
普外科311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311例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在术前2h内的占65.0%,术后预防用药占99.0%;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是硝基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类;术后单用、二联、三联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64.3%,37.4%,1.0%,手术后24.4%的患者用药时间>7d.结论:普外科普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但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应用者少,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方法 对264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26例(47.73%),中药注射剂89例(33.7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 243例(92.04%);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损害及静脉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于西药注射剂(P<0.01).结论 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及正确选择用药途径,加强对中药注射荆的质量监测,重视静脉注射全过程的护理观察,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06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合并有医院真菌感染的120例老年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老年血液病患者中,有105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有108例1周前使用了广谱抗菌药物 在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 在真菌培养结果中,白色念珠菌106 株,占首位 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者的病死率为6.4%(7/110例) 晚期诊断者的病死率为40.0%(4/10例).结论:老年血液病合并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多有慢性基础疾病和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病史,病死率较高,对有相关病史的老年血液病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和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下半年206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6例围手术病例中有195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4.66%。其中192例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98.46%;3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1.54%。19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共涉及4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应用最多(86.98%),其次为硝基咪唑类(27.08%)。其中4例选药不合理,占2.08%。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5例,占2.66%。预防性给药,剂量偏大的有57例,占29.69%。结论笔者所在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基本合理,但在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应该切实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与管理力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杨希娥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22-423
目的: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和院感漏报、药敏情况,更好地预防院内感染,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方法:我院各临床科室质控医师用1天的时间,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1年6月27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住院患者447人,实查425人,实查率为95%,发生医院感染20人,感染率为4.7%,抗生素使用率为47.2%,按抗生素应用目的分类,其中治疗用药占61.7%,预防用药占26.9%,预防+治疗用药占11.4%;其中单用药占抗生素使用率的66.7%,二联用药占31.3%,三联及以上用药占2.0%。药敏试验88例,占抗生素使用的43.8%,其中20例院内感染病例,药敏试验12例,占60%。结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低,以呼吸道为主,且存在医院感染漏报现象;部分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调查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制定该类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技术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9月1日一11月3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出院的肾功能不全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466例,点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遴选药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透析用药、更换药品等情况。结果46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合理106例(22.7%),不合理360例(77.3%)。不合理用药类型构成比排名前4位依次为:①用药剂量、频次不适宜281例,占60.3%;②输注浓度不适宜130例,占27.9%;③透析后应额外追加而未追加30例,占6.4%;④应该调整至血透后给药而未调整18例,占3.9%。46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无需调整剂量的共有121例;需进行剂量调整的共有345例,其中有281例(81.4%)剂量没有得到调整;肾病专科(肾病风湿科和血液净化中心)和非肾病专科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率分别为74.8%和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常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现的29例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阿托伐他汀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并提出合理用药措施。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者较高,所占比例为69.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为药物服用后30min~3个月之内。联合用药患者中服用2~4种药物的患者有21例,所占比例为72.4%。临床不良反应以骨骼、肌肉损害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48.3%。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液、皮肤、肝、胆等方面的观察与监测,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以达到良好治疗目的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1997 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156 例肝移植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156 例肝移植患者,有14例发生真菌感染,占9.0%;死亡7例,占50.0%.其中白色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2例,曲霉菌8例,毛霉菌1例.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8 /14,57.1%),血液(5/14,35.7%)和腹腔(1/14,7.1%),泌尿系统少见(0/14,0%).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23.1%,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7.7%,卡泊芬净治疗有效者7.7%,总有效率为53.8%.结论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等药物早期治疗是治愈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治疗阑尾恶性肿瘤1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阑尾恶性肿瘤较为少见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 ,给诊治带来困难 ,现将经我院诊治的 12例阑尾恶性肿瘤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80~ 1999年共收治阑尾恶性肿瘤患者 12例 ,男性 9例 ,女性 3例。年龄 35~ 91岁 ,平均 5 7岁。其中类癌 6例 ,腺癌 4例 ,腺瘤癌变 1例 ,平滑肌肉瘤 1例 (诊断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临床表现 :右下腹痛 10例 ,占 83%。右下腹肿块 1例。 6例有右下腹压痛。误诊为盲肠肿块 1例 ,11例误诊为阑尾炎。2 .病理学检查结果及病变部位 :类癌患者中肿块小于 1cm者 3例 ,1~ 2cm者 2例 ,大于 2cm者 1例。…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ARF患者146例, 并分析其中药物所致ARF的发生率、预后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物性ARF患者44例占同期ARF(146例)患者总数的30%.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 (45.7±17.9)岁,≥60岁占36.3%.肾前性ARF 2例(4.5%);肾后性1例(2.3%);肾性41 例(93.2%),其中肾小管坏死31例(70.4%),间质性病变9例(20.5%),肾小球血管病变 1例(2.3%).涉及药物:氨基糖甙抗生素为主要病因(43.1%),其次青霉素(11.4% ),NSAIDs为(9%),联合用药(6.8%).24例患者行透析治疗(54.5%),治愈率75% ,好转率13.6%,死亡率6.8%.结论:ARF病因已发生改变,药物因素占首位,中老年药物ARF发生率高于青壮年,合并内科基础病者发生率高,氨基糖甙类为主要致病因素,其次为青霉素类、NSAIDs药物.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